古诗词大全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原文_翻译及赏析
Posted 翻译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原文_翻译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原文_翻译及赏析
2、古诗词大全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北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文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原文_翻译及赏析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柳树婉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肠婉曲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混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雨后何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赏析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实则“有思”,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像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遗踪何在”的问题。
创作背景
句解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苏轼的这首词题为“咏杨花”,而章质夫词则为咏“柳花”,二者看起来相互牴牾,实则不然。隋炀帝开凿运河,命人在河边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故后来便称柳树为“杨柳”。柳花亦被叫作杨花,它实际上是柳絮。
杨花虽然以花为名,但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花的印象不一样。它细小无华,既无绚目的色彩,又无醉人的芬芳,实在很难真的被当成花来看待。所以作者说它好像是花,却又不像花。词以摹写杨花的形态开篇,并非直接描写,却非常传神。它写出了杨花的独特物性,同时又不仅限于此,作者仿佛在设身处地体验杨花的命运和际遇。意味深长,空灵飘忽,奠定了全词的风格基调。正如刘熙载《艺概》所说:“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
落花总会令多愁善感的人们伤感怜惜,可是这同样负著“花”之名的杨花,任凭它怎样飘零坠落,也没有谁在意。“从”,任。“教”,使。一个“惜”字,有着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反衬作者独“惜”。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杨花随风飘飞,离开家园,落在路旁。仔细思量,虽说无情,却也有它的情思。
杨花飘零,本是习见的自然现象,但作者不说“离枝”,而言“抛家”,不仅将其拟人化,更赋予丰富的内心世界。杨花“抛家”远行,看似“无情”;而“傍路”又显出内心沉重、恋恋不舍之意,是为“有思”。
苏轼信中说作此词的缘由是因为章质夫出任外官,远离家人,自己“闭门愁断,故写其意”。因此写杨花也就是写宦途漂泊的章质夫,写千千万万离家远行的游子。作者一生辗转各地,对此有着真切而深刻的体验。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如果说杨花有思,那么所思为何?应该是和游子一样,思念的是家。对杨花来说,家便是它离开的那棵柳树。作者由杨花引发的联想,因而变为对柳树的想像。你看,那纤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萦”,愁思萦回。“柔肠”,柳枝柔细,故取以为喻。“娇眼”,柳叶初生时,如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作者从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的风姿隐喻思妇的神态,可谓想像奇特,咏物而不滞于物。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这几句既摄思妇之魂,又传杨花之神。游子远去,思妇怀人不归,常引起恼人春梦。柳树大概也如此吧。在梦中,她追寻千万里,好像寻到了夫婿——那游子一样的杨花,只是刚要相逢,却又被黄莺的啼叫惊醒。
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曰:“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作者化用其意。从表面上看,这几句几乎都是在写人,一个女子的无限幽怨,呼之欲出。但细读之,又不能不说是在写杨柳。随风飞舞、欲起镟落、似去又还,不正是柳絮飘飞的情景吗?至于黄莺儿,也应该常常栖息在柳梢头。作者落笔轻灵,以自己的内心体验抒写杨柳,使之成为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物性耶?人情耶?已经浑然不可分割了。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不必遗憾杨花飞尽,叹只叹西园里百花凋零,难以连缀。作者笔锋一转,由杨花的情态转而为人的惜春伤逝之感。“此花飞尽”,是一花之事;而“落红难缀”,是一春之事。待到杨花飞尽时,正是暮春时节,灿烂春光,不复重来。正如杜甫《曲江》诗云:“一片段预告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这里照应开篇“似花还似非花”,又一次将它与花,即“落红”作了对比。杨花即使飞尽,仍旧不是伤春者怜惜的对象。“不恨”,是承上片“非花”、“无人惜”而言。其实,这是曲笔传情。作者写他人对杨花的态度,表达的仍是自己对杨花命运的关注,看似无情,实则有心。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前面既然已经写到“杨花飞尽”,这首咏物词到这里似乎难以为继了。但作者别开生面,将词意拓展到又一境界。清晨一场风雨过后,杨花已不见了踪影。它在哪里呢?已化为一池浮萍,花残身碎。
“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这是古人的一种说法,并不科学。但作为文学特别是作为抒情诗词,倒也无须拘泥。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此时的春色,假如可以三分的话,那么两分归于尘土,一分归于流水。“尘土”,是说落花飘零;“流水”,则指杨花落水。总之,春色已尽。由惜杨花,进而惜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
“春色”居然可以分,这是一种想像奇妙而又高度夸张的写法。苏轼曾多次使用,如《临江仙》“三分春色一分愁”,《雨中花》“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等。在苏轼之前,已有人这样写。如唐代诗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宋初词人叶清臣的“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等,都是经典名句佳句。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细细看来,那水中的浮萍,哪里是什么杨花;一点一滴,分明是离人伤心的眼泪。唐人诗曰:“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作者化用其意。比喻新奇脱俗,想像大胆夸张,感情深挚饱满,蕴意回味无穷。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古诗词大全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北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文翻译赏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词家一向以咏物为难,张炎《词源》曰:「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章质夫的柳花词已经以其摹写物态的精妙成为一时传诵的名作。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苏轼却举重若轻,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此词一出,赞誉不绝,名声很快超过章的原作,成为咏物词史上「压倒古今」的名作。 此词约作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当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开头一韵,非同凡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像」,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像」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这一句与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可谓异曲同工。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像」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像」有「抽像」的妙用。「也无人惜从教坠」,则言其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无人惜」是诗人言其飘零无著、不被人爱怜的际遇,也正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一个「惜」字,实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一韵承接上一韵中的「坠」字展开,赋予柳絮以人的性情。「抛家傍路」说杨花的飘忽无著,仔细思量,那柳絮坠离枝头,「抛家」而去,不是很无情吗?可是柳絮「傍路」飘零,却又依依难舍,恋「家」之情跃然纸上。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有思」言其不忍离别的愁思和痛苦。其实,这是诗人的想像,「思量」是「惜」的进一步的深入,使杨花飘忽不定的形态具有了人的情感。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一韵承接上一韵的「有思」,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细腻独到的笔致,尽写柳絮飘忽迷离的神态,让人柔肠百转,思绪万千,叹为观止。从上阕「无情有思」开始,诗人便展开想像的羽翼,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思亲少妇,将「有思」具体化、形象化,活脱脱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这里,「有思」成为思亲少妇的「愁思」。因「愁思」而「萦损柔肠」,因「愁」而「柔」,因「柔」而「损」;「愁思」煎熬则「困」,「困」则「娇眼」「欲开还闭」。思亲少妇的情态被诗人描写、刻画地极其细腻,从而把柳絮随风而坠、时起时落、飘忽迷离、勾魂摄魄的形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真乃神来之笔。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少妇「有思」,「有思」的情态也描摹出来。那么少妇为何而思?上阕的最后一韵作了回答:她在思念远方的夫婿。这一韵化用了「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的诗意。「梦随风万里」既写少妇之梦,又关合柳絮飘忽迷离,轻盈若梦。愁中入梦,梦里与远在万里的君郎相逢,却被莺儿的啼声惊醒,怎不让人愁更愁,简直让人恼恨了! 纵观上阕是以人状物,虽然是在咏柳絮,却叫人难分诗人是在写柳絮还是写思妇。柳絮与思妇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不禁令人想起了庄子做过的一个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词的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在上阕「惜」和「愁」的情绪基础上,诗人下阙的头一韵直抒胸腻,「愁」化作「恨」,倾注惜春之情,也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写柳絮「也无人教坠」的际遇。这一韵应和上阕首韵「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表面上看,因为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所以不必去「恨」,应该「恨」的是西园遍地落英,「零落成泥碾作尘」,春去无奈,最可怜惜。然而,细细斟酌,「落红难缀」更反衬出柳絮的「无人惜」的遭际,诗人用这种手法进一步写出了对柳絮独「惜」的情愫。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拂晓的一场春雨过后,那随风飘舞、「抛家傍路」却「无人惜」的柳絮上哪儿去了呢,为何无踪无影,荡然无存了?「一池萍碎」即是回答。看到满池细碎的浮萍,诗人蓦然清醒——原来那沸沸扬扬,满天的飞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这里,「遗踪何在」是问题,「一池萍碎」是结果,而「晓来雨过」是柳絮化为浮萍的客观条件。柳絮化为了浮萍,用现在的科学观点来看,是不可能的。但诗人「惜」柳絮又不忍看到它凭空消逝的伤感却得到慰藉。何况柳絮坠落,化为浮萍也是当时的「公认」。「遗踪何在」一句写得极好,把诗人对春雨过后,柳絮消失后的心理情态尽写出来,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实属难得。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韵从柳絮的「遗踪」荡然无存生发,以简洁洗练的句子写出了春光易逝的伤感。虽然花落无情,好景不长,然而春去有「归」:一部分归为尘土,一部分归为流水。即使如此,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复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随着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惜」柳絮,进而「惜」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春色三分」一句很是别出心裁。把光景分为若干份并不是苏东坡的创造。诗人写这首词之前,许多骚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类似的句子,如「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无赖是扬州。」、「三分春色两分愁,更一分风雨。」等都是经典名句。但是读者仔细玩味,推敲比较,却不难看出,上述名句都不如苏东坡的语意蕴藉、含蓄、巧妙。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最后一韵,是具有归结性的震撼全篇的点睛之笔。那沸沸扬扬,飘忽迷离的柳絮在诗人的眼里竟然「点点是离人泪」!这一韵照应了上阕「思妇」「愁思」的描写,比喻新奇脱俗,想像大胆夸张,感情深挚饱满,笔墨酣畅淋漓,蕴意回味无穷,真是妙笔神功! 前人对苏东坡的这首「和词」与章质夫的「原唱」孰优孰劣,曾有过争执。归纳起来,观点有三。一说「原唱」优于「和词」,「曲尽杨花妙处」;二说「和词」优于「原唱」,「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三说「原唱」与「和词」均为绝唱,「不容妄为轩轾」。究竟如何?先不必妄下结论,还是先来看看章质夫的「原唱」。词曰: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面对一件艺术珍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不同的审美观点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这是正常的。但是当两件同类艺术珍品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审美价值比较问题,「不容妄为轩轾」是不成立的,必然有个孰优孰劣的评价和选择问题,非此即彼。前面说过,章质夫的这首《水龙吟》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是一篇难得的佳作。然而,只要与苏东坡的这首「和词」加以比较,章质夫的「原唱」就相形见绌了。 大凡诗词,「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因此,只做到形神兼备还不够,必须做到「有境界」。观章质夫的「原唱」,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以性灵语咏物,以沉着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这是章质夫的「原唱」望尘莫及的。 「和词」胜于「原唱」,也突出表现在艺术构思上。「原唱」在总体上没有跳出咏物写景的园囿,而「和词」却别有洞天,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绾合著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这也是「原唱」无法相比的。 在语言艺术特色上,「原唱」虽然精巧灵动,但也不过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惊奇和感动的好句子不多。诗词无好句如登山无胜景,终归有些缺憾。而「和词」的语言却新颖别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颂的佳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元唱;章质夫词,元唱而似和韵。」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但苏东坡却举重若轻,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写出了这首「和韵而似元唱」的杰作,真可谓旷世奇才。 从《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首经典作品中,读者不仅可以领略豪放派词人的婉约风格的一面,体验到苏东坡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这首词独具的艺术魅力,给予读者不尽的审美享受。
相关参考
水龙吟苏轼系列:咏物诗大全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水龙吟苏轼系列:咏物诗大全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古诗词大全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北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文翻译赏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
古诗词大全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北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文翻译赏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
古诗词大全 张炎《清平乐(题处梅家藏所南翁画兰)》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题处梅家藏所南翁画兰)原文:黑云飞起。夜月啼湘鬼。魂返灵根无二纸。千古不随流水。香心淡染清华。似花还似非花。要与闲梅相处,孤山山下人家。诗词作品:清平乐(题处梅家藏所南翁画兰)诗词作者:【宋代
古诗词大全 张炎《清平乐(题处梅家藏所南翁画兰)》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题处梅家藏所南翁画兰)原文:黑云飞起。夜月啼湘鬼。魂返灵根无二纸。千古不随流水。香心淡染清华。似花还似非花。要与闲梅相处,孤山山下人家。诗词作品:清平乐(题处梅家藏所南翁画兰)诗词作者:【宋代
满江红·矣[作者]张炎 [朝代]宋代矣,作平声满江红赠之。傅粉何郎,比玉树、琼枝谩夸。看生子、东涂西抹,笑语浮华。蝴蝶一生花里活,似花还却似非花。最可人、娇艳正芳年,如破瓜。离别恨,生叹嗟。
满江红·矣[作者]张炎 [朝代]宋代矣,作平声满江红赠之。傅粉何郎,比玉树、琼枝谩夸。看生子、东涂西抹,笑语浮华。蝴蝶一生花里活,似花还却似非花。最可人、娇艳正芳年,如破瓜。离别恨,生叹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