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

Posted 诗人

篇首语: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南北朝·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南北朝江总

古诗三百首 重阳节 菊花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
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
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解释

九月九日,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同欢,遥想故园的菊花,大概在战场旁,寂寞地开放吧。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

到了重阳,文人墨客,则常常诗思泉涌,情感难抑。南陈诗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和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是两首著名的重阳佳作。

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到晚年,陈灭于隋,从此郁郁寡欢。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翻译

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到晚年,陈灭于隋,从此郁郁寡欢。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江总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109篇诗文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南北朝·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

之零陵郡次新亭

南北朝范云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古诗三百首 江河 感慨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宋代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古诗三百首 国中古诗 爱国 壮志 小桃无主自开花,菸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宋代·戴复古《淮村兵后》

淮村兵后

小桃无主自开花,菸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古诗三百首 战争乡村

古诗词大全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赏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译及注释

翻译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注释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2强:勉强。3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4怜:可怜。5傍:靠近、接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鉴赏一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旧历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像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像,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像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著。此处的想像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著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鉴赏二

  重阳节登高是古已有之的风俗。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但这单纯的思亲情绪毕竟围绕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宽阔。岑参这首诗则不然。首句便说"强欲登高去","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两个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强欲登高",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诗人生活了多年的帝都。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又怎能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呢?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长安被安、史攻陷,在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其收复在肃宗至德二年(757)九月。诗题言"行军九日",当是指他在至德元年(756)随军扈从肃宗自灵武至彭原的行军途中过重阳节。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说陶渊明"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逢弘(指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陶潜居宅,有人送酒。诗人行军在外,自然没有这个福分。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遥"字,渲染出诗人与长安的相距之远。"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应傍战场开",沈德潜说"可悲在战场二字"。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岂不可悲可叹!结句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所以最为"可悲"。

  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诗词作品: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诗词作者:【唐代岑参 诗词归类:【重阳节】、【登高】、【思乡】、【菊花】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 長安九日詩

原文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譯文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遠逝了,身體卻隨著秋季由北向南飛回的大雁歸來。故鄉家里籬笆下栽種的菊花,今日又開了幾朵呢?注釋①江總,南朝陳人。陳亡,入長安,

古诗词大全 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 長安九日詩

原文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譯文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遠逝了,身體卻隨著秋季由北向南飛回的大雁歸來。故鄉家里籬笆下栽種的菊花,今日又開了幾朵呢?注釋①江總,南朝陳人。陳亡,入長安,

古诗词大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赏析翻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年代:唐作者: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作品赏析[注释](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2)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译文]九月九日重

古诗词大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赏析翻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年代:唐作者: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作品赏析[注释](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2)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译文]九月九日重

古诗词大全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赏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译及注释翻译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

古诗词大全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赏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译及注释翻译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

古诗词大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标签:登高菊花重阳节思乡诗场景动植物节日情感《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

古诗词大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标签:登高菊花重阳节思乡诗场景动植物节日情感《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

古诗词大全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原文及翻译赏析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原文: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翻译及注释翻译韵译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

古诗词大全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原文及翻译赏析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原文: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翻译及注释翻译韵译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