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丘逢甲原文_翻译及赏析

Posted 日军

篇首语: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丘逢甲原文_翻译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丘逢甲原文_翻译及赏析

2、古诗词大全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大全 丘逢甲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丘逢甲

生平

爱国世家
生于台湾省苗粟县,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爱国世家,其先祖是为躲避战乱而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因不愿在入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举族南迁。在长期颠沛流离的徙居生活中,他们不得不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养成了刻苦耐劳的习惯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并且后代子孙牢记一条遗训:即先祖是因外族侵扰而辗转南迁,所有后代子孙,不论落籍何处,都应勤耕苦读,自立图强。到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时,因耕地狭小,无以为生,所以偕同一批客家人又漂洋过海,向台湾迁徙,这大概是清乾隆中叶时期。到丘逢甲这一代,丘家在台湾定居已有四代、近百年的历史了。
1864年,丘逢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爱国爱乡思想、生活上则保持清朴风尚的乡村塾师的家庭里,自幼受清朴刚正家风的薰陶和艰苦生活的磨炼,“幼负大志”,渴望报效国家民族。这一切对他日后的事业以及人生道路都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 丘逢甲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在其父的亲自教授下,六七岁即能吟读、属对。14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受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注意,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由此闻名全台。1888年参加乡试,中试为举人。
第二年春,赴京参加会试(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中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此时丘逢甲年仅26岁,但他却无意仕途,辞归故乡,专意养士讲学,任台南崇文书院主讲,同时兼任台湾府衡文书院及嘉义罗山书院主讲。1892年,《台湾通志》总局正式开设,丘逢甲被聘为采访师,负责采访、补辑乡土故实,因此有较多机会深入民间,了解社会民情。这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之中,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能不使丘逢甲感到郁闷和隐忧,他慨叹道:“风月有天难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孤岛十年民力尽,边疆千里将材难。”他预感到一场大的动荡即将到来,自己虽隐身山林,专心教读,但渴求报效国家之情却炽热而强烈。在他的书屋中,自书中堂“且看鹰翅出云时”,以明心志,时刻准备报效国家。

台湾战役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不久,160营(实际上经训练的只有30余营)义军成立,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又称义军大将军)。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国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悲愤交加,当即刺血上书,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此后他多次联合台湾绅士向朝廷发出呼吁电,要求废约抗战。清政府不但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而且急诏撤回守土官兵。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日本侵略军进攻台湾后,台北、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刘永福和丘逢甲、林朝栋负责。由于唐平时放纵部下,纪律松散,无心抗战,一与日军交手,便节节败退,不久基隆失守,唐化装逃离台北,台北被日军轻易占领。讯息传来,丘逢甲急举义军赴台北增援,途中得知台北已沦陷,唐已内渡,气愤至极。日军沿铁路南侵直达新竹,丘逢甲率义军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进行了大小20多场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终因“饷尽弹尽,死伤过重”而撤退。
1895年秋,失败后离台内渡,定居镇平,往来潮、汕、广州之间,一度赴港、澳、南洋等地,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后顺应时代潮流,从赞同维新保皇逐渐倾向革命,掩护同盟会员的反清活动,致力于兴办学校,推行新学,培植人才。先后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等。民国成立,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1912年初,扶病南归,随即病故。他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诗歌成就

丘逢甲一生共写过5000余首诗,传世的现尚有3000余首,其中“怀台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的诗都是有感而发,情深意切,绝无无病呻吟之弊,故能辗转传抄,广为传诵。即使在100余年后的今天,人们读他的诗集,仍能激发爱国热情,如临其境。当然,除了真情实感外,“乐宁才子”的作诗技巧同样是相当高超的。江泉的《丘仓海传》对此曾概括道:“仓海暨内渡……日以赋诗为事,而故国之思,以及郁伊无聊之气,尽托于诗。诗本其夙昔所长,数十年来复颠顿于人事、世故、家国、沧桑之余,皆足以锻炼而淬砺之。其所为诗,益苍凉慷慨,有《渔阳参挝》之声。又如飞免骠袅,绝足奔放,平日执干戈卫社稷之气概,皆跃然纸上。”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中对这种豪放激越、震撼人心的诗风同样有很高的评价,并称丘逢甲为“诗界革命一巨子”。

介绍

丘逢甲 (1864年—1912年),又名仓海,字仙根,号仲阏,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祖籍粤东嘉应州镇平(今梅州蕉岭县)人,光绪15年(1889)登进士,是清末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丘逢甲虽然在潮汕地区任教的时间不长,但他扬弃旧式以时务、策论、诗、古文辞课士,摒弃八股试帖,创办当时粤东潮属各县独一无二的新式学堂,开创了潮汕近代新学的先声。

丘逢甲,台湾苗栗客家人,祖籍粤东嘉应州镇平(今梅州蕉岭县)人。1895年甲午战争后(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激愤,丘逢甲坚持反对并组织义军反抗日军。同年5月23日,唐景嵩发表宣言,宣称“台湾同胞誓不服倭,与其事敌宁愿战死”。丘逢甲任义勇军统领,隔日,国会议长林维源逃亡至福建省厦门。5月29日乙未战争掀起战端,6月4日总统唐景嵩弃职逃亡福建厦门,镇守北台湾的正规军溃败。其后丘逢甲见局势不可为,携带家眷内渡广东嘉应州。其后虽有名将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及吴汤兴、姜绍祖、徐骧等人率领的诸多民间义勇军奋起抗日,但由于装备及训练均远不如日本,终究于10月21日被日军攻入大本营台南,台湾沦陷。

丘逢甲内渡后先在家乡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人创办的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革命党人参与筹划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

评价

正面评价
丘逢甲少年得志,却弃官返台从事教育工作;已未割台时,他首倡独立抗日;内渡大陆后则献身推广新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元气。终其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
丘逢甲的诗文曾获得诸多学者高度的评价:钱仲联曾评其《岭云海日楼诗钞》曰“七律一种,开满劲弓,吹裂铁笛,真成义军旧将之诗。”柳亚子谓“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梁启超则誉为“诗界革命巨子”、“天下健者”。

丘逢甲的诗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代·丘逢甲《春愁》

春愁

清代丘逢甲

古诗三百首 春天 爱国感伤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清代·丘逢甲《元夕无月》

元夕无月

清代丘逢甲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元宵节月亮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濛濛。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清代·丘逢甲《山村即目》

山村即目

清代丘逢甲

查看更多丘逢甲的诗文>>

古诗词大全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清代·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出自清代丘逢甲的《春愁》

古诗三百首 春天 爱国感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创作背景

丘逢甲是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台湾被清廷割让给日本后,丘逢甲组织台湾义军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战失败后返回从教。诗人思念台湾同胞,不禁流下满腔热泪。这首诗可与后面一首谭嗣同的《有感一章》对看,因为这两首诗都表现出晚清爱国志士们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心忡忡。

赏析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对台湾人民的无耻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讲,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简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的大意说:春回大地,面对着春天的景色,引起我无限春愁,这春愁无涯无际,难以排遣,勉强观望山景,仍然难以消除胸中的悲愁。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作者是台湾省苗栗县人,近代爱国诗人。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时,他曾领导义军抗日,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失败后退到大陆,他心怀故土,想起家乡被侵略者占领,家愁国恨交织在一起,对着春景,不免有“感时花溅泪”之慨。全诗直抒胸臆,十分感人。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丘逢甲

数州讯息断,愁坐正书空。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韩江有感原文_翻译及赏析

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清代·丘逢甲《韩江有感》韩江有感清代丘逢甲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

古诗词大全 韩江有感原文_翻译及赏析

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清代·丘逢甲《韩江有感》韩江有感清代丘逢甲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

古诗词大全 春愁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代·丘逢甲《春愁》春愁清代:丘逢甲古诗三百首,春天,爱国感伤译文及注释译文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

古诗词大全 春愁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代·丘逢甲《春愁》春愁清代:丘逢甲古诗三百首,春天,爱国感伤译文及注释译文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

古诗词大全 丘逢甲《韩江有感》原文及翻译赏析

韩江有感原文: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诗词作品:韩江有感诗词作者:【清代】丘逢甲诗词归类:【写人】

古诗词大全 丘逢甲《韩江有感》原文及翻译赏析

韩江有感原文: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诗词作品:韩江有感诗词作者:【清代】丘逢甲诗词归类:【写人】

古诗词大全 丘逢甲《山村即目》原文及翻译赏析

山村即目原文: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濛濛。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诗词作品:山村即目诗词作者:【清代】丘逢甲诗词归类:【写景】、【凄凉】、【怀古】、【豪放】

古诗词大全 丘逢甲《山村即目》原文及翻译赏析

山村即目原文: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濛濛。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诗词作品:山村即目诗词作者:【清代】丘逢甲诗词归类:【写景】、【凄凉】、【怀古】、【豪放】

古诗词大全 丘逢甲《春愁》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愁原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春愁翻译及注释翻译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

古诗词大全 丘逢甲《春愁》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愁原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春愁翻译及注释翻译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