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原文_翻译及赏析

Posted 词人

篇首语:我的知识和成功,全是靠勤奋学习取得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原文_翻译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原文_翻译及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兰陵王·柳》(周邦彦)诗句译文赏析

古诗词大全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悽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婉约 柳树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著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朦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悽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

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著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悽。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构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此时周邦彦想起了:“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就接不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难以忘怀。这里的“又”字说明,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构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其实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构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悽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悽恻,恨堆积!”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创作背景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周邦彦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禁菸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古诗词大全 《兰陵王·柳》(周邦彦)诗句译文赏析

兰陵王·柳 周邦彦 系列:宋词三百首 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1直:柳阴连成一条直线。    2烟:薄雾。弄:飘拂。    3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    4飘绵:指柳絮随风飘扬。行色:行为出发时情状。    5京华:京师。    6长亭: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    7柔条:柳枝。古人有折柳赠别之习。    8旧踪迹:过去的情状。    9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    十离席:送别的筵席。    ⑾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⑿迢递:遥远。驿:驿站。    ⒀望人:送行人。    ⒁凄恻:悲伤。    ⒂渐:正当。别浦:水流分支的地方。    ⒃津堠:码头上守望的地方。津:渡口。堠:哨所。岑寂:空寂静谧。    ⒄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⒅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楼台。    ⒆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译文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    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    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    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    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    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    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    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    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著闲暇到了郊外,    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    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    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    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    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    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    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    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    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    却发现已经是一片朦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    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    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春色一天天浓了,    斜阳挂在半空。    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    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    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    听人吹笛到曲终……    唉,回忆往事,    如同是一场大梦。    我暗中不断垂泪,    难以排遣的是那永远的隐痛。 赏析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把它解释为送别词固然不是讲不通,但毕竟不算十分贴切。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那段风流故事当然不可信,但这样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藉著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著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谁送行色呢?柳。怎样送行色呢?「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为什么说「闲」呢?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那么,此时周邦彦想起了什么呢?「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如何接得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啊!这里的「又」字告诉读者,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但细细体会,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蘭陵王·柳

原文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

古诗词大全 蘭陵王·柳

原文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

古诗词大全 《兰陵王·柳》(周邦彦)诗句译文赏析

兰陵王·柳周邦彦系列:宋词三百首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古诗词大全 《兰陵王·柳》(周邦彦)诗句译文赏析

兰陵王·柳周邦彦系列:宋词三百首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古诗词大全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原文_翻译及赏析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清代·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

古诗词大全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原文_翻译及赏析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清代·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

古诗词大全 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原文: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注释1「阑风」二句:阑风伏雨,即阑风长雨,本指

古诗词大全 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原文: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注释1「阑风」二句:阑风伏雨,即阑风长雨,本指

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标签:寒食节词节日《菩萨蛮·阑风伏

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标签:寒食节词节日《菩萨蛮·阑风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