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国风·卫风·河广原文_翻译及赏析

Posted 夸张

篇首语: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国风·卫风·河广原文_翻译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国风·卫风·河广原文_翻译及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周之琦《好事近·杭苇岸才登》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国风·卫风·河广原文_翻译及赏析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先秦·佚名《国风·卫风·河广》

国风·卫风·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古诗三百首 诗经 思乡黄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鉴赏

此诗仅仅八句,就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此诗善用设问与夸张。在卫与宋国之间,横亘著壮阔无涯的黄河,此诗之开篇即从对黄河的奇特设问发端——“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发源于“昆仑”的万里大河,在古人心目中本是“上应天汉”的壮浪奇川。当它从天泻落,如雷奔行,直闯中原大地之际,更有“览百川之弘壮”、“纷鸿踊而腾鹜”之势。对这样一条大河,发出否定式的“谁谓河广”之问,简直无知得可笑。但是,诗中的主人公非但不以此问为忤,而且断然作出了傲视旷古的回答:“一苇杭之!”他竟要驾着一支苇筏,就将这横无际涯的大河飞越——想像之大胆,因了“一苇”之夸张,而具有了石破天惊之力。

凡有奇特夸张之处,必有超乎寻常的强烈情感为之凭借。诗中的主人公之所以面对黄河会断然生发“一苇杭之”的奇想,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此刻正升腾著无可按抑的归国之情。接着的“谁谓宋远?跂予望之”,正以急不可耐的思乡奇情,推涌出又一石破天惊的奇思。为滔滔黄河横隔的遥远宋国,居然在踮脚企颈中即可“望”见(那根本不可能),可见主人公的归国之心,已急切得再无任何障碍所可阻隔。强烈的思情,既然以超乎寻常的想像力,缩小了卫、宋之间的客观空间距离;则眼前的小小黄河,则可以靠一苇之筏超越。

所以当诗之第二章,竟又以“谁谓河广,曾不容刀”的夸张复叠时,便不会再令人感到吃惊或可笑,反倒觉得这“奇蹟”出现得完全合乎情理。强烈的感情不仅催发了作诗者的奇思,也催发了读诗者一起去大胆想像:夸张之荒谬已被情感之认同所消解,现实已在奇情、奇思中“变形”。此刻出现在你眼中的主人公形象,当然已不再是隔绝在黄河这边徙倚的身影,而早以“一苇”越过“曾不容刀”的大河,化作在所牵念的家里欣然“朝食”的笑颜了。

以突兀而来的发问,和奇特夸张的答语构成全诗,来抒泻客旅之人不可遏制的思乡奇情,是《卫风·河广》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否定式的发问,问得如一泻汪洋的黄河怒浪之逆折;石破天惊的夸张,应答得如砥柱中流的峰峦之耸峙。其间所激荡排奡著的,便是人类所共有的最深切的思乡之情,它不能不令千古读者为之而动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该是春秋时代侨居卫国的宋人表达自己还乡心情急迫的思乡诗作。此诗的主人公,按《毛诗序》旧说当是归于卫国的卫文公之妹宋襄公之母,因为思念儿子,又不可违礼往见,故有是诗之作;现代的研究者多不从此说,而定其为客旅在卫的宋人,急于归返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

解析

这首诗应该是客居卫国的宋人表达自己还乡心情急迫的思乡诗作。

诗文内容简单,诗义明显,需要解释的地方并不多。

大家在欣赏这首诗时一定注意到了它的夸张修辞手法,这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官仓老鼠大如斗”、还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些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著名诗句。

作为文艺创作,为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运用适当的艺术夸大手法和比喻是可行的。但是超越蔓延到其它领域就是可笑又荒唐的,就将沦为说大话、吹牛皮这些现代文明人非常反感和鄙视的陋习。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元代·黄庚《临平泊舟》

临平泊舟

元代黄庚

古诗三百首 羁旅 孤独 思乡写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杨万里《小池》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古诗三百首 国小古诗 夏天 写水池塘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南北朝·徐陵《关山月》

关山月

南北朝徐陵

古诗三百首 边塞思念

古诗词大全 周之琦《好事近·杭苇岸才登》原文及翻译赏析

好事近·杭苇岸才登原文:

杭苇岸才登,行入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笋将摇梦上轻舟,舟尾浪花湿。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

好事近·杭苇岸才登注释

1杭苇:语出《诗·卫风·河广》:「一苇杭之。」苇原指草束,引申为小舟。 杭,通「航」。2笋将:语出《公羊传·文公十五年》:「笋将而来也。」笋,竹舆。3乌篷:小船,船篷竹编,漆成黑色,故称。

好事近·杭苇岸才登评解

  此词描写秋日旅行,舟行后乘舆,舆行后又乘舟,点染途中山水景物,遂觉无枯寂之色。「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情景俱佳,极富情致。全词写秋景而不落俗套,独具特色。 诗词作品:好事近·杭苇岸才登 诗词作者:【清代周之琦 诗词归类:【婉约】、【秋天】、【行舟】、【写景】

相关参考

词语大全 航苇   [háng wěi]什么意思

航苇  [hángwěi][航苇]基本解释《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高亨注:“杭,通‘航’,渡河。”后遂以“航苇”指小舟。[航苇]详细解释《诗·卫风·河广》:“谁

古诗词大全 佚名《河广》原文及翻译赏析

河广原文: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河广翻译及注释翻译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

古诗词大全 佚名《河广》原文及翻译赏析

河广原文: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河广翻译及注释翻译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

古诗词大全 周之琦《好事近·杭苇岸才登》原文及翻译赏析

好事近·杭苇岸才登原文:杭苇岸才登,行入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笋将摇梦上轻舟,舟尾浪花湿。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好事近·杭苇岸才登注释1杭苇:语出《诗·卫风·河广》:「一苇杭之。」苇

古诗词大全 周之琦《好事近·杭苇岸才登》原文及翻译赏析

好事近·杭苇岸才登原文:杭苇岸才登,行入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笋将摇梦上轻舟,舟尾浪花湿。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好事近·杭苇岸才登注释1杭苇:语出《诗·卫风·河广》:「一苇杭之。」苇

古诗词大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文_翻译及赏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先秦·佚名《国风·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

古诗词大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文_翻译及赏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先秦·佚名《国风·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

古诗词大全 河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河广[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标签:黄河诗经思乡景色其他情感《河广》译文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支苇筏可飞航。谁说宋

古诗词大全 河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河广[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标签:黄河诗经思乡景色其他情感《河广》译文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支苇筏可飞航。谁说宋

古诗词大全 《河广》(佚名)全诗翻译赏析

河广佚名系列:古诗三百首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注释  1河:指黄河。2苇:指用芦苇制成的小筏子。杭:航。3歧(qi)踞起脚站着。4刀: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