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原文_翻译及赏析
Posted 词人
篇首语: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原文_翻译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原文_翻译及赏析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宋代·赵长卿《临江仙·暮春》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讯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宋词三百首 ,羁旅 ,写鸟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作者客居他乡,看尽鸿雁的北往和燕子的南来,而故乡的讯息茫然,不禁惆怅满怀。整个春天都在惦念家乡,人已憔悴有谁怜?于是只好在这落花时节的寒食夜以酒浇愁。
听说江头春波浩渺,春水情意恳切地像是要送他的归船返回家乡,这条曾送他离乡又送他归去的水路,是他最为之情牵梦萦的。最后,他构想登上归船,听着春雨打着船篷,看着将别的断桥边上的疏柳淡烟,充满别离之情。
鉴赏
上阕写念家。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讯息茫然。“两句把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瞬间倾吐而出。“过尽征鸿来尽燕“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归燕兴起思家的情感。在南宋词人心目中,鸿雁不仅是传统的捎信使者,更代表了战乱年头的流亡者。然而鸿雁秋去春来,离乡后犹能回到塞北;而这些南来的词人却永远远离故土。因而他们看到北归的鸿雁,总有自叹不如的感觉。
”故园讯息茫然“作一顿挫,稍稍收束起句的迅发之势。词人把”望征鸣,看归燕“的过程略去,仅是截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尽情抒写。这里两个“尽”字用得极好,不仅表现了生活中这一特定的横断面,而且把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概括在内。可以想像其中有过多少希望与失望,有过多少次翘首云天与茫然四顾。词笔至此,可称绝妙。
”一春憔悴有谁怜?“表达了惆怅自怜的感情。从章法上讲,它起著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常情,鸿雁秋分后由北飞南,春分后由南回北;燕子则是春社时来到,秋社时飞去。这里说“一春憔悴有谁怜”,则总括上文,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人也变得消瘦憔悴。在它样悽苦的境遇中,没有一个理解他的人。一种飘零之感,羁旅之愁几欲渗透纸背。进一步推想,其中不无对南实的投降派发出委婉的讥讽。寥寥七字,意蕴言中,韵流弦外。
”怀家寒夜食,中酒落花天。“愈觉韵味浓醇,思致渺远。“寒食夜”系承以上三句而来。词人怀念家乡,从春分、春社,直到寒食,几乎经历了整个春天,故云“一春”;而词中所截取的生活横断面,恰恰这寒食节的夜晚。赵氏先茔所在地河南已沦入金人之手,欲祭扫而不能,更增添了词人思乡的情怀。这两句一实一虚,前一句叙事,后一句说景,化质实为空灵,造成深邃悠远的意境。“中酒落花天”一句,乃从杜牧《睦州四韵》诗变化而来。小杜原句是“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词人只换其中一字,以“天”代“前”,便发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其实“天”和“前”同属一个韵部,不换亦无妨。那么他为什么要换呢?一是为了对仗工整,上句末字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夜”,此句末字也必须用表示时间的名词“天”;二是“天”字境界更为阔大,且能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从而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便表现得迷离惝恍,奕奕动人。
词的下阕一转,由思家转入归家。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二句情略一扬起。词人本已沉醉在思家的境界中,几至不能自拔;然而忽然听说江上春潮高涨,似乎听到了要回故乡的讯息,精神为之一振。这与前片起首二句恰好正反相成,遥为激射。前片“故园讯息茫然”,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此处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钱塘江上浩渺的春浪,似乎对人有情,主动来献殷勤,要送他回家。江水有情,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词人曾慨叹“一春憔悴有谁怜”,在人世间无人理解他思乡的痛苦,而江水却能给以深切的同情,两相对照,托讽何其深水!
“别来此处最萦牵”一句,缠绵不尽,撩人无那。春浪来了,船儿靠岸了,词人即将告别临安,却又舍不得离开。这种感情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条件下产生,极为矛盾、复杂。赵长卿作为宗室之一,处境较好,南下的亲朋友好友众多,临别之时他依依不舍,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声“别来此处最萦牵”。词人在这种欲去又流连、不去更思归的矛盾状态中来刻画内心的痛苦,从中我们窥见到南宋时代上层贵族中一个现实的人,一颗诚挚而又备受折磨的心。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以景作结,寄情于景。在思乡痛苦的煎熬中,憔悴而惆怅自怜,又加重思乡之情,同时写出了一种飘零之感,羁旅之愁。客居他乡时间长了,客居之地又成了新的牵挂之地。表现了作者欲去又流连、不去更思归的难以割舍的复杂心情。
创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有的人苟安一隅,整天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忘故国,时时通过他们的诗词抒发怀念故国的感情,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怀着悲愁与壮志写下了这首抒怀词。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著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赵长卿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古诗词大全 《临江仙·暮春》(吕胜己)原文及翻译
临江仙·暮春 吕胜己 系列:宋词三百首 临江仙·暮春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夜食,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慇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赏析 赵长卿是宋朝宗室,有词集《惜香乐府》,按春、夏、秋、冬四季,编为六卷,体例如同《草堂诗余》,为词家所稀有。这首词被编在「春景」一项内,近人俞陛云称它是「《惜香集》中和雅之音」(《宋词选释》),细审其声情,颇觉所言非虚。 词中写的是乡思。「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定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一带。 有的人苟安一隅,整天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忘故国,时时通过他们的诗词抒发怀念故国的感情,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这首词很可能是在这样的有景下写成的。上阕写念家,起首二句用的是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归燕兴起思家的情感。在南宋词人心目中,鸿雁似乎具有特定的意义。在它身上不仅具有传统的捎信使者的特征,而且简直就是战乱年头流亡者的形象。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写一群孤雁,饥渴劳累,令仃凄惨,其中体现著作者南渡以后流离失所的苦楚。李清照《声声慢》也说:「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则与此词表达了同样的心情。他们之所以把感情寄托在鸿雁身上,是因为自己的遭遇同鸿雁相似。 然而鸿雁秋去春来,离乡后犹能回到塞北;而这些南来的词人却永远远离故土。因而他们看到北归的鸿雁,总有自叹不如的感觉。此词云「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国消息茫然」,就带有这样的思想因素,它把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一下子倾吐而出,犹如弹丸脱手,自然流畅,精圆迅速,深深地击中读者的心灵。 至第二句便作一顿挫,把起句的迅发之势稍稍收束,使之沉入人们的心底。细玩词意,词人望征鸣,看归燕,可能经历了好长时间。他可能从它们初来时就开始望,不知有多少次片鸿经过,梁燕归来,但词中却把这个长长的过程略去,仅是截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尽情的抒写。这里两个「尽」字用得极好,不仅表现了生活中这一特定的横断面,而且把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概括在内。可以想像,其中有过多少希望与失望,有过多少次翘首云天与茫然四顾。……词笔至此,可称绝妙。第三句表达了惆怅自怜的感情,让人想到宋玉《九辩》中的辞句:「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从章法上讲,它起著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常情,鸿雁秋分后由北飞南,春分后由南回北;燕子则是春社时来到,秋社时飞去。这里说「一春憔悴有谁怜」,则总括上文,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因而人也变得消瘦了,憔悴了。在它样凄苦的境遇中,竟然一个理解他的人也没有。一种飘零之感,羁旅之愁,几欲渗透纸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推想,其中不无对南实的投降派发出委婉的讥讽。是他们同金人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置广大离乡背井的人民于不顾。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有谁来体谅象赵长卿这样的贵族子弟?寥寥七字,真是意蕴言中,韵流弦外。 四、五两句,愈觉韵味浓醇,思致渺远。「寒食夜」系承以上三句而来。词人怀念家乡,从春分、春社,直到寒食,几乎经历了整个春天,故云「一春」;而词中所截取的生活横断面,恰恰就在这寒食节的夜晚。古代清明寒食,是给祖宗扫墓的时候。赵氏先茔都在河南,此刻已沦入金人之手,欲祭扫而不能,更增添了词人思乡的情怀。这两句是一实一虚。吴可《藏海诗话》:「却扫体,前一句说景,」这里也是前一句叙事,后一句叙事,后一句说景,因而化质实为空灵,造成深邃悠远的意境。值得提出的是「中酒落花天」一句,乃从杜牧《睦州四韵》诗变化而来。小杜原句是「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词人只换其中一字,以「天」代「前」,便发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其实「天」和「前」同属一个韵部,不换亦无妨。那么他为什么要换呢?一是为了对仗工整,上句末字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夜」,此句末字也必须用表示时间的名词「天」;二是「天」字境界更为阔大,且能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从而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便表现得迷离惝恍,奕奕动人。 词的下阕一转,由思家转入归家。过片二句情略一扬起。词人本已沉醉在思家的境界中,几至不能自拔;然而忽然听说江上春潮高涨,似乎听到了要回故乡的讯息,精神为之一振。这与前片起首二句恰好正反相成,遥为激射。前片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此处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钱塘江上浩渺的春浪,似乎对人有情,主动来献慇勤,要送他回家。江水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词人曾慨叹「一春憔悴有谁怜」,在人世间无人理解他思乡的痛苦,而江水却能给以深切的同情,两相对照,托讽何其深水!下面「别来」一句,缠绵不尽,撩人无那。春浪来了,船儿靠岸了,词人即将告别临安了,却又舍不得离开。 这种感情是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也是极为矛盾、复杂的。南宋定都临安,经过较长时间的经营,物质上已相当丰裕,生活上也相对地安定下来。 赵长卿作为宗室之一,他的处境自然较好,何况在这里还有许多南下的亲朋友好友,因而临别之时他又依依不舍,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声「别来此处最萦牵」。词人就是在这种欲去又流连、不去更思归的矛盾状态中来刻画内心的痛苦,从中我们窥见到南宋时代上层贵族中一个现实的人,一颗诚挚而又备受折磨的心。 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富有余味。它使读者想起贺铸《横塘路》词中吟愁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然也不尽相同。贺词重在闲愁,赵词重在离情。「短篷南浦雨」,词境似韦庄《菩萨蛮》的「画船听雨眠」,更似蒋捷《虞美人》词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南浦乃虚指,暗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断桥是实指,地处杭州西湖东北角,与白堤相连。词人此时设想,他已登上归船,正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哗哗扑扑敲打着船篷的雨声,其心境之凄凉,令人可以想见。他又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潆潆,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不说他的胸中离情万种,而只是通过景物的渲染,来赋诸读的视觉或听觉,让你去体会,去品味。这就叫做含蓄隽永,意在言外,比之用情语,更富有感人的魅力。
相关参考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讯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宋代·赵长卿《临江仙·暮春》临江仙·暮春过尽征鸿来尽燕,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讯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宋代·赵长卿《临江仙·暮春》临江仙·暮春过尽征鸿来尽燕,
临江仙·暮春[作者]赵长卿 [朝代]宋代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讯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索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标签:羁旅
临江仙·暮春[作者]赵长卿 [朝代]宋代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讯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索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标签:羁旅
临江仙·暮春吕胜己系列:宋词三百首临江仙·暮春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夜食,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慇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
临江仙·暮春吕胜己系列:宋词三百首临江仙·暮春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夜食,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慇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
古诗词大全 皎然《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原文及翻译赏析
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原文:习家寒食会何频,应恐流芳不待人。已爱治书诗句逸,更闻从事酒名新。庭芜暗积承双履,林花雷飞洒幅巾。谁见柰园时节共,还持绿茗赏残春。诗词作品: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
古诗词大全 皎然《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原文及翻译赏析
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原文:习家寒食会何频,应恐流芳不待人。已爱治书诗句逸,更闻从事酒名新。庭芜暗积承双履,林花雷飞洒幅巾。谁见柰园时节共,还持绿茗赏残春。诗词作品: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
夜深/寒食夜[作者]韩偓 [朝代]唐代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标签:寒食节诗节日《夜深/寒食夜》赏析的题目是《寒食夜》,这第三句中的“夜深”明点夜,“
夜深/寒食夜[作者]韩偓 [朝代]唐代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标签:寒食节诗节日《夜深/寒食夜》赏析的题目是《寒食夜》,这第三句中的“夜深”明点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