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寻汪道士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刺史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寻汪道士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寻汪道士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古诗词大全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诗词大全 寻汪道士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寻汪道士不遇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
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
受箓金华洞,焚香玉帝宫。
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

《寻汪道士不遇》作者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有有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刘禹锡的其它作品

○ 陋室铭

○ 秋词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望洞庭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刘禹锡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标签: 抒情 诗 情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
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
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
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几株古松犯愁。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注释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⑷树深:树丛深处。
⑸青霭:青色的云气。
⑹倚:靠。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这首诗大约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显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结尾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说:“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王夫之《唐诗评选》)“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吴大受《诗筏》)道出了此诗妙处。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的其它作品

○ 将进酒·君不见

○ 静夜思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望庐山瀑布

○ 行路难·其一

○ 李白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刘禹锡《寻汪道士不遇》原文及翻译赏析

寻汪道士不遇原文: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受菉金华洞,焚香玉帝宫。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诗词作品:寻汪道士不遇诗词作者:【唐代】刘禹锡

古诗词大全 刘禹锡《寻汪道士不遇》原文及翻译赏析

寻汪道士不遇原文: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受菉金华洞,焚香玉帝宫。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诗词作品:寻汪道士不遇诗词作者:【唐代】刘禹锡

古诗词大全 访嵩阳道士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访嵩阳道士不遇[作者]聂夷中 [朝代]唐代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日下鹤过时,人间空落影。常言一粒药,不随死生境。何当列御寇,去问仙人请。《访嵩阳道士不遇》作者聂夷中简介聂夷中,字坦之,河东

古诗词大全 访嵩阳道士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访嵩阳道士不遇[作者]聂夷中 [朝代]唐代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日下鹤过时,人间空落影。常言一粒药,不随死生境。何当列御寇,去问仙人请。《访嵩阳道士不遇》作者聂夷中简介聂夷中,字坦之,河东

古诗词大全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标签:抒情诗情感《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译文隐隐的犬吠声

古诗词大全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标签:抒情诗情感《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译文隐隐的犬吠声

古诗词大全 赠道士参寥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赠道士参寥[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赠道士参寥》作者孟浩然简介孟浩然(689-740),男

古诗词大全 赠道士参寥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赠道士参寥[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赠道士参寥》作者孟浩然简介孟浩然(689-740),男

古诗词大全 孟郊《访嵩阳道士不遇》原文及翻译赏析

访嵩阳道士不遇原文:先生五兵游,文焰藏金鼎。日下鹤过时,人间空落影。常言一粒药,不堕生死境。何当列御寇,去问仙人请。诗词作品:访嵩阳道士不遇诗词作者:【唐代】孟郊

古诗词大全 孟郊《访嵩阳道士不遇》原文及翻译赏析

访嵩阳道士不遇原文:先生五兵游,文焰藏金鼎。日下鹤过时,人间空落影。常言一粒药,不堕生死境。何当列御寇,去问仙人请。诗词作品:访嵩阳道士不遇诗词作者:【唐代】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