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进宣宗收复河湟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原文

篇首语:不要以为努力只是自己的事,别忘了生命赐给你的春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进宣宗收复河湟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进宣宗收复河湟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古诗词大全 河湟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诗词大全 进宣宗收复河湟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进宣宗收复河湟诗

[作者] 崔铉   [朝代] 唐

边陲万里注恩波,宇宙群芳洽凯歌。
右地名王争解辫,远方戎垒尽投戈。
烟尘永息三秋戍,瑞气遥清九折河。
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

《进宣宗收复河湟诗》作者崔铉简介

崔铉(?~869) 唐代大臣,曾任宰相。字台硕。博州(今山东聊城市)人。

崔铉的其它作品

○ 咏架上鹰

○ 进宣宗收复河湟诗

○ 崔铉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河湟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河湟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镟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河湟》赏析

赏析一

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用来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营的策略杜牧用晁错来作比较,表现出对晁错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著议论,但诗人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
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至于统治者,诗人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的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典故影射时事。元载、宪宗、张良、晁错苏武等皆已作古,而其故事各具内涵。二是转折和对比。前四句在意思上即为两组转折,突出壮志难酬的历史遗憾;后四句是将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这里的“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全诗寄寓了很深的讽刺含义。
这首诗的前四句叙元载、宪宗事,采用分承的方法,第三句承首句,第四句承次句。这样写不仅加强了慨叹的语气,而且显得跌宕有致。第三联正面写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虽”和“尽”两个虚字用得极好,一抑一扬,笔势拗峭劲健。最后一联却又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表达出来,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这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显深沉,正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所说:“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这首《河湟》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艺术特色。

赏析二

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便是其中的一首。
河湟本指湟水与黄河合流处的一片地方,这里用以指吐蕃统治者自唐肃宗以来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诗以“河湟”为题,十分醒目,寓主旨于其中,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说:宰相元载对西北边事多所策划,却不为代宗所用,反遭不测;宪宗也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赍志以殁。这里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以之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之意,从而表明作者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略之策。杜牧比之晁错,足见对他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切宪宗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作者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其猝然而逝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著议论,但作者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
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是那样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而统治者又怎么样呢?作者不用直书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从河湟传来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此诗前四句叙元载、宪宗事,采用分承的方法,第三句承首句,第四句承次句。这样写不仅加强了慨叹的语气,且显得跌宕有致。第三联正面写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虽”和“尽”两个虚字用得极好,一抑一扬,笔势拗峭劲健。最后一联却又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出之,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 ,余味无穷。这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亦深沉,正如明人杨慎《升庵诗话》所说:“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这首《河湟》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艺术特色。

《河湟》作者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的其它作品

○ 清明

○ 秋夕

○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 泊秦淮

○ 山行

○ 杜牧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杜牧《河湟》原文及翻译赏析

河湟原文: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河湟翻译及注释翻译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

古诗词大全 杜牧《河湟》原文及翻译赏析

河湟原文: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河湟翻译及注释翻译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

古诗词大全 贺收复秦原诸州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贺收复秦原诸州诗[作者]白敏中 [朝代]唐代一诏皇城四海颁,丑戎无数束身还。戍楼吹笛人休战,牧野嘶风马自闲。河水九盘收数曲,天山千里锁诸关。西边北塞今无事,为报东南夷与蛮。《贺收复秦原诸州诗

古诗词大全 贺收复秦原诸州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贺收复秦原诸州诗[作者]白敏中 [朝代]唐代一诏皇城四海颁,丑戎无数束身还。戍楼吹笛人休战,牧野嘶风马自闲。河水九盘收数曲,天山千里锁诸关。西边北塞今无事,为报东南夷与蛮。《贺收复秦原诸州诗

古诗词大全 河湟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河湟[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镟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河湟》赏析赏析一此诗可分为两层

古诗词大全 河湟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河湟[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镟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河湟》赏析赏析一此诗可分为两层

古诗词大全 罗邺《河湟》原文及翻译赏析

河湟原文:河湟何计绝烽烟,免使征人更戍边。尽放农桑无一事,遣教知有太平年。诗词作品:河湟诗词作者:【唐代】罗邺

古诗词大全 罗邺《河湟》原文及翻译赏析

河湟原文:河湟何计绝烽烟,免使征人更戍边。尽放农桑无一事,遣教知有太平年。诗词作品:河湟诗词作者:【唐代】罗邺

古诗词大全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原文_翻译及赏析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代·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出征,爱国壮志译文及注释译文弓箭沐浴

古诗词大全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原文_翻译及赏析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代·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出征,爱国壮志译文及注释译文弓箭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