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凌歊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韩元
篇首语:我允许别人比我强,但我不允许我没有别人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凌歊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古诗词大全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诗词大全 凌歊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凌歊台
[作者] 韩元吉 [朝代] 宋
山到西江势却回,倚山楼殿更高台。
天容水色望中见,帆影车尘窗际来。
桑枯棋分千里迥,波涛壁立两峰开。
登临拟问兴记如,白塔亭亭锁翠苔。
《凌歊台》作者韩元吉简介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韩元吉的其它作品
○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 薄幸·送安伯弟
○ 逢人
○ 春日山中
○ 韩元吉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赏析
赏析一
这首词,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 ),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在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 。”起首用“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仪虽身在江南,心犹念汴京和故土(李之仪的家乡在今山东无棣 )。登高以眺远,自难免引起万千感触。但词人仅用“春光已过三分”一句概括他种种思绪,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从而收到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销魂”一词,兼有极度高兴和极度伤心两方面的含义。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下片点明题意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那堪旧恨仍存”,意味着此刻、此后仍然“旧恨”绵绵。“清愁”,指所触起的新愁。词人在“愁”字下加用“满眼”一词,便使人觉得愁如春天的游丝弥漫空际。至于愁些什么,词人并未明言,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空间。“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块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却,这里作“岂”解,“却应”即“岂应”。词人目睹凌高欠台下春草丛生,很自然会联想起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诗句。但李之仪这里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词人把归乡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貌似无理却至情的说法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 》谓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可谓一语中的,总括了李之仪小词的特点。这首词就是明证。
赏析二
这首词,当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在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起首用“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仪虽身在江南,心犹念汴京和故土(李之仪的家乡在今山东无棣)。登高以眺远,自难免引起万千感触。但词人仅用“春光已过三分”一句概括他种种思绪,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从而收到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销魂”一词,兼有极度高兴和极度伤心两方面的含义。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下片点明题意:“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那堪旧恨仍存”,意味着此刻、此后仍然“旧恨”绵绵。“清愁”,当指目前所触起的新愁。词人在“愁”字下加用“满眼”一词,便使人觉得愁如春天的游丝弥漫空际。至于愁些什么,词人并未明言,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空间。“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块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却,这里作“岂”解,“却应”即“岂应”。词人目睹凌高欠台下春草丛生,很自然会联想起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诗句。但李之仪这里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词人把归乡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貌似无理却至情的说法。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谓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可谓一语中的,总括了李之仪小词的特点。这首词就是明证。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作者李之仪简介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李之仪的其它作品
○ 卜运算元·我住长江头
○ 谢池春·残寒销尽
○ 鹊桥仙·风清月莹
○ 南乡子·端午
○ 如梦令·回首芜城旧苑
○ 李之仪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姑熟杂咏·凌歊台[作者]李赤 [朝代]唐代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闲花杂平陆。白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姑熟杂咏·凌歊台》作者李赤简介李赤,唐朝诗人。王小
姑熟杂咏·凌歊台[作者]李赤 [朝代]唐代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闲花杂平陆。白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姑熟杂咏·凌歊台》作者李赤简介李赤,唐朝诗人。王小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作者]李之仪 [朝代]宋代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作者]李之仪 [朝代]宋代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古诗词大全 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得齐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得齐字)[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鸾乃凤之族,翱翔紫云霓。文章辉五色,双在琼树栖。一朝各飞去,凤与鸾俱啼。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尔从泛舟役,使我心魂
古诗词大全 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得齐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得齐字)[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鸾乃凤之族,翱翔紫云霓。文章辉五色,双在琼树栖。一朝各飞去,凤与鸾俱啼。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尔从泛舟役,使我心魂
凌歊台送韦(一作韩)秀才原文:云起高台日未沉,数村残照半巖阴,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故山迢递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诗词作品:凌歊台送韦(一作韩)秀才诗词作者
凌歊台送韦(一作韩)秀才原文:云起高台日未沉,数村残照半巖阴,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故山迢递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诗词作品:凌歊台送韦(一作韩)秀才诗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