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南还湘水言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诗风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南还湘水言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南还湘水言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古诗词大全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诗词大全 南还湘水言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南还湘水言怀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拙宦今何有,劳歌念不成。
十年乖夙志,一别悔前行。
归去田园老,倘来轩冕轻。
江间稻正熟,林里桂初荣。
鱼意思在藻,鹿心怀食苹。
时哉苟不达,取乐遂吾情。

《南还湘水言怀》作者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諡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二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张九龄的其它作品

○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 西江夜行

○ 春江晚景

○ 感遇十二首·其一

○ 答陆澧

○ 张九龄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握手西风泪不乾,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标签: 感伤 词 情感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注释

①年来句:纳兰为侍卫之臣,扈驾出巡是经常的事,仅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年 (1680~1681年),纳兰即先后随从皇帝巡幸巩华城、遵化、雄县等地,故云与好友“多在别离间”。
②遥知二句:意谓遥想你正独自对着孤灯,听着秋雨,寂寞无聊,但转头一想,你我曾经雪后看山,亲密共处,亦可为一大安慰了。
③分明二句:意思是你的小像在缕缕沉香的轻烟里历历可见,但那伤情却是无从画出的。参见《南乡子》(泪咽却无声)注:一解以为“为题小影”是顾梁汾为 小像题照。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赏析

“握手西风泪不干”,劈头便是一派依依惜别景象,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握手、西风、泪不乾,每个词都带着萧瑟的意境,组合在一起便营造出了极强的感染力。这里的“握手”不是西方的礼节,而是离别时真情流露的动作,同义的词是“执手”。
如果说“握手西风泪不干”通过描写送别的画面,奠定了这首词的基调,那么“年来多在别离间”一句就是通过纳兰容若的怨恨,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伤。每个人都会经历离别,偶尔的分别尚可接受,但是“年来多在别离间”,知心之人难以聚首。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这两句描绘出了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离别后,在风雨之夜不能成眠,独坐灯前,且听一窗冷雨;忆曾经,两人雪后初晴兴致盎然,携手同游,共赏一山银装。“遥知”已是人海茫茫,“转亿”便成往事随风;“独听”听尽凄凉寂寞,“同看”看遍良辰好景。昔日的相聚合乐.与今后一个人郁郁寡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愈欢乐,也就愈痛苦。
纳兰容若想像分别之后友人“独听灯前雨”,似乎是在写他的孤独,其实这是容若的孤独。这是词中的一种写法,能够确定远方的友人深深地思念自己,这需要勇气和自信。因为彼此相知,所以知道在想着他的时候,他也一定在想我,所以才敢说的这样毫不犹豫。
恨离别,无限伤感之中,仍然念念不忘关心友人,反复叮嘱著:“多吃些饭。”“凭寄语,劝加餐”,这句化自王次回“欲寄语,加餐饭。难嘱咐,鱼和雁”。“劝加餐”真的是个很熟悉的情景。想来知己送别,一定会有很多话嘱咐,而纳兰容若偏偏选了“多吃饭”这句最朴素的话,未经雕琢,却质朴感人。读来平淡之中感受到浓浓的温暖。
“桂花时节约重还”,这是容若与顾贞观相约,在桂花开放的时节.知己再重聚京华.互诉衷肠。约定,似乎是送别时一个不变的情节。因为不舍,也为了给彼此一个慰藉。而约在“桂花时节”,首先想到的便是中秋节,这个月圆人圆的日子,于是便又多了一层期盼。在桂花飘香的时候,希望能与你团圆,共品桂花酒、赏月吟诗。
最后两句“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与“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的题目切合,也是全词最动人的两句,尤其是“一片伤心欲画难”一句,算得上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刚刚画好的小像笼罩在袅袅升起的淡淡香菸之中.纳兰容若细细观察许久,却还是不满意,妙手丹青仍然画不出我的离伤与思念。
该词上片想到一年来聚少离多,更增添了此次送别的悲伤。三、四两句遥想别后情景,希望彼此能以相聚时的欢乐战胜别后的孤独寂寞,有情有景,情景相生。过片殷勤叮咛,相约重还的时间。结句写自己独对好友小像以慰相思,从中却看到满面风霜,感受到“一片伤心”,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和深切理解。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作者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容若,字性德,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词集《侧帽集》问世,时年仅24岁。另有《饮水词》、《通志堂集》。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纳兰性德性澹泊,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独树一帜,词风格近李煜,有清李后主之称。所写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纳兰性德的其它作品

○ 长相思·山一程

○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 纳兰性德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岭北回征帆,巴东问故人。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南还舟中寄袁太祝》作者孟浩然简介孟浩然(689-

古诗词大全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岭北回征帆,巴东问故人。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南还舟中寄袁太祝》作者孟浩然简介孟浩然(689-

古诗词大全 南还寻草市宅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南还寻草市宅[作者]江总 [朝代]南北朝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辕。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喧。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百年独

古诗词大全 南还寻草市宅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南还寻草市宅[作者]江总 [朝代]南北朝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辕。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喧。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百年独

古诗词大全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握手西风泪不乾,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标签:

古诗词大全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握手西风泪不乾,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标签:

古诗词大全 寿杨广文六十解组南还时署邑篆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寿杨广文六十解组南还时署邑篆事[作者]孙锐 [朝代]宋五载琴堂奏未央,乌纱紫绶鬓苍苍。三鳣已集弘农兆,五柳仍分彭泽芳。廉石一车归吏部,清风两袖付中郎。山间甲子君知否,好向关西卧夕阳。孙锐的其

古诗词大全 寿杨广文六十解组南还时署邑篆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寿杨广文六十解组南还时署邑篆事[作者]孙锐 [朝代]宋五载琴堂奏未央,乌纱紫绶鬓苍苍。三鳣已集弘农兆,五柳仍分彭泽芳。廉石一车归吏部,清风两袖付中郎。山间甲子君知否,好向关西卧夕阳。孙锐的其

古诗词大全 田园言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田园言怀[作者]李白 [朝代]唐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田园言怀》作者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

古诗词大全 田园言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田园言怀[作者]李白 [朝代]唐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田园言怀》作者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