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扬州慢·琼花次韵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原文
篇首语:有些人不管变得多么衰老,却从不失去他们的美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扬州慢·琼花次韵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古诗词大全 扬州慢·花大而瓣厚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诗词大全 扬州慢·琼花次韵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扬州慢·琼花次韵
[作者] 李莱老 [朝代] 宋代
玉倚风轻,粉凝冰薄,土花祠冷无人。听吹箫月底,传暮草金城。笑红紫、纷纷成雨,溯空如蝶,恐堕珠尘。叹而今、杜郎还见,应赋悲春。
佩环何许,纵无情、莺燕犹惊。怅朱槛香消,绿屏梦渺,肠断瑶琼。九曲迷楼依旧,沈沈夜、想觅行云。但荒烟幽翠,东风吹作秋声。
《扬州慢·琼花次韵》作者李莱老简介
李莱老(约公元1260年前后在世),字周隐(词综作字逛翁。此从绝妙好词),号秋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景定初前后在世。他大约是李彭老的兄弟。亦工词,与周密时相唱酬。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知严州。词与李彭老合为《龟溪二隐集》。
李莱老的其它作品
○ 浪淘沙·宝押绣帘斜
○ 生查子·妾情歌柳枝
○ 杏花天·年时中酒风流病
○ 惜红衣·寄弁阳翁
○ 木兰花慢·寄题荪壁山房
○ 李莱老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扬州慢·花大而瓣厚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扬州慢·花大而瓣厚
[作者] 赵以夫 [朝代] 宋代
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花,结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友人折赠数枝,云移根自鄱阳之洪氏。赋而感之,其调曰扬州慢。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球。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扬州慢·花大而瓣厚》作者赵以夫简介
赵以夫(1189-1256),字用父,号虚斋,福建长乐人。南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知邵武军、漳州,皆有治绩。嘉熙初(1237),为枢密都承旨兼国史院编修官。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淳祐五年(1245),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赵以夫的其它作品
○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 夜飞鹊·七夕和方时父韵
○ 青玉案·荷花,赣州巢龟亭为曾提管赋
○ 赵以夫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扬州慢(琼花次韵)原文:玉倚风轻,粉凝冰薄,土花祠冷无人。听吹箫月底,传暮草金城。笑红紫、纷纷成雨,溯空如蝶,恐堕珠尘。叹而今、杜郎还见,应赋悲春。佩环何许,纵无情、莺燕犹惊。怅朱槛香消,绿屏梦渺,肠
扬州慢(琼花次韵)原文:玉倚风轻,粉凝冰薄,土花祠冷无人。听吹箫月底,传暮草金城。笑红紫、纷纷成雨,溯空如蝶,恐堕珠尘。叹而今、杜郎还见,应赋悲春。佩环何许,纵无情、莺燕犹惊。怅朱槛香消,绿屏梦渺,肠
扬州慢·琼花[作者]郑觉齐 [朝代]宋代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沈水香球。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新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
扬州慢·琼花[作者]郑觉齐 [朝代]宋代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沈水香球。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新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
扬州慢·花大而瓣厚[作者]赵以夫 [朝代]宋代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
扬州慢·花大而瓣厚[作者]赵以夫 [朝代]宋代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
声声慢·送王圣与次韵[作者]周密 [朝代]宋代琼壶歌月,白发簪花,十年一梦扬州。恨入琵琶,小怜重见湾头。尊前漫题金缕,奈芳情、已逐东流。还送远,甚长安乱叶,都是闲愁。次第重阳近也,看黄花绿酒
声声慢·送王圣与次韵[作者]周密 [朝代]宋代琼壶歌月,白发簪花,十年一梦扬州。恨入琵琶,小怜重见湾头。尊前漫题金缕,奈芳情、已逐东流。还送远,甚长安乱叶,都是闲愁。次第重阳近也,看黄花绿酒
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姜夔 [朝代]宋代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姜夔 [朝代]宋代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