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子夜吴歌·夏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西施
篇首语:你要学会努力奔跑,别被世俗跌得一塌糊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子夜吴歌·夏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子夜吴歌·夏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子夜吴歌·夏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标签: 荷花 夏天 乐府 诗 动植物 季节 其他
《子夜吴歌·夏歌》注释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②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③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④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蹟,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⑤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子夜吴歌·夏歌》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像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并不是他写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写。这样做,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像了。但这一想像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子夜吴歌·夏歌》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的其它作品
○ 将进酒·君不见
○ 静夜思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望庐山瀑布
○ 行路难·其一
○ 李白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子夜吴歌·夏歌》(李白)译文赏析
子夜吴歌·夏歌 李白 系列:唐诗三百首 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注释 1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2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3菡(han)萏(da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4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5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像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并不是他写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写。这样做,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像了。但这一想像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相关参考
子夜吴歌·夏歌原文: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子夜吴歌·夏歌翻译及注释翻译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
子夜吴歌·夏歌原文: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子夜吴歌·夏歌翻译及注释翻译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
子夜吴歌·夏歌李白系列:唐诗三百首子夜吴歌·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注释 1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
子夜吴歌·夏歌李白系列:唐诗三百首子夜吴歌·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注释 1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
古诗词大全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代兰眼抬露斜,莺唇映花老。金龙倾漏尽,玉井敲冰早。《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作者陆龟蒙简介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
古诗词大全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代兰眼抬露斜,莺唇映花老。金龙倾漏尽,玉井敲冰早。《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作者陆龟蒙简介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
子夜吴歌·冬歌[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标签:妇女冬天乐府思念诗人物季节其他情感《子夜吴歌·冬歌》译文明天早上就要出发
子夜吴歌·冬歌[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标签:妇女冬天乐府思念诗人物季节其他情感《子夜吴歌·冬歌》译文明天早上就要出发
子夜吴歌·秋歌[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标签:妇女月亮闺怨乐府思念秋天唐诗三百首诗人物景色情感其他季节《子夜吴歌·秋歌
子夜吴歌·秋歌[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标签:妇女月亮闺怨乐府思念秋天唐诗三百首诗人物景色情感其他季节《子夜吴歌·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