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湖口

篇首语: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古诗词大全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诗词大全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石钟山记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标签: 纪游 写山 古文观止 文言文 目的 景色 其他

《石钟山记》译文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石钟山记》赏析

本文一开始就提出人们郦道元的说法的怀疑,以及自己对李渤的说法的怀疑。作者对古代两位名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并不轻信。
刚好他有了一个实地观察的机会,他先问当地寺僧,寺僧的说法和演示跟李渤一样苏轼仍不轻信,决心“莫夜”“乘小舟”实地考察。石钟山在鄱阳湖入长江的湖口的临江一面,地处偏僻,文中说“余方心动欲还”,“舟人大恐”。再加上风险浪恶,又是盛夏涨水季节,一叶扁舟夜航确是很危险的,所以“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而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结论,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话无疑是正确的。
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二.石钟山简介和历代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三种说法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入长江之处,属江西湖口。由中石炭系的石灰岩构成。有上下两座山,南边一座滨临鄱阳湖的叫上钟山,面积约0.34平方公里,北边一座滨临长江的叫下钟山,面积约0.2平方公里。两山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对高度50~55米。两山相距不到一公里。石钟山虽然并不高大,但因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处,交通方便,而且波光山色,风景幽美,所以历来成为旅游胜地。
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古人有三说。1.风水声如钟。由于山体是石灰岩构成,在各种水的冲刷溶蚀下,山的下部临水处的表面形成许多缝隙洞穴,当水位处在一定高度,又有适当的风力和相应的风向时,缝隙洞穴就会“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一样的声音。北魏郦道元和北宋苏轼就是持这种因风水声而得名的说法。但这种声音需要水位、风力、风向诸条件都合适才会发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听到的。
2.石声如钟。山石,特别是溶洞地区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用槌敲打,是会发音的。所谓“南声函胡”是没有形成岩溶洞穴的岩石发出的声音,“北音清越”是洞穴发音的岩石,或碳酸盐再沉淀时形成的形态奇特的岩石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唐代李渤就持这种因石声得名的说法,近人也有支持这种说法的。
3.山形如钟。石钟山下部山体,由于地下水和江湖水的冲刷溶蚀,形成溶洞。《石钟山志》记载:“上钟崖与下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明、清时就有人持这种以形得名的说法了。不过江湖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比较大,高低相差达十几米,只有水位非常低时,人们才能进入洞内,从内部领略“覆钟”的形象。

《石钟山记》相关内容

创作背景作者:佚名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州,游览了...

《石钟山记》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苏轼的其它作品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题西林壁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作者] 李嘉祐   [朝代] 唐代

祈门官罢后,负笈向桃源。
万卷长开帙,千峰不闭门。
绿杨垂野渡,黄鸟傍山村。
念尔能高枕,丹墀会一论。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作者李嘉祐简介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李嘉祐的其它作品

○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 夜宴南陵留别

○ 白鹭

○ 故燕国相公挽歌二首

○ 南浦渡口

○ 李嘉祐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钟山记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

古诗词大全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钟山记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

古诗词大全 《苏轼 石钟山记》(苏轼)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石钟山记苏轼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苏轼石钟山记【原文】《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2。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

古诗词大全 《苏轼 石钟山记》(苏轼)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石钟山记苏轼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苏轼石钟山记【原文】《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2。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

古诗词大全 登金陵钟山绝顶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登金陵钟山绝顶[作者]吴龙翰 [朝代]宋万仞钟山著屐登,中原今隔几崚嶒。自怜不及天边雁,岁逐春风到八陵。《登金陵钟山绝顶》作者吴龙翰简介吴龙翰(1229—?)字式贤,号古梅,歙县人。生卒年均

古诗词大全 登金陵钟山绝顶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登金陵钟山绝顶[作者]吴龙翰 [朝代]宋万仞钟山著屐登,中原今隔几崚嶒。自怜不及天边雁,岁逐春风到八陵。《登金陵钟山绝顶》作者吴龙翰简介吴龙翰(1229—?)字式贤,号古梅,歙县人。生卒年均

古诗词大全 宿钟山知觉院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宿钟山知觉院[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宿投林下寺,中夜觉神清。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笼灯吐冷艳,岩树起寒声。待晓红尘里,依前冒远程。《宿钟山知觉院》作者李中简介人名。主要人物有五代南唐诗人

古诗词大全 宿钟山知觉院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宿钟山知觉院[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宿投林下寺,中夜觉神清。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笼灯吐冷艳,岩树起寒声。待晓红尘里,依前冒远程。《宿钟山知觉院》作者李中简介人名。主要人物有五代南唐诗人

古诗词大全 石钟山记通假字,石钟山记通假字

  石钟山记通假字:  1、南声函胡(含糊)  2、至莫夜月明(暮)文言文翻译汉书原文及翻译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萧颖

古诗词大全 石钟山记通假字,石钟山记通假字

  石钟山记通假字:  1、南声函胡(含糊)  2、至莫夜月明(暮)文言文翻译汉书原文及翻译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