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召公谏厉王止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国人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召公谏厉王止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召公谏厉王止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古诗词大全 佚名《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召公谏厉王止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召公谏厉王止谤

[作者] 佚名   [朝代] 先秦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标签: 劝谏 文言文 目的

《召公谏厉王止谤》译文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建设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召公谏厉王止谤》注释

(1)厉王:周夷王之子,名胡,前878至前842在位,共三十七年。
(2)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这里指平民百姓。
(3)邵公:名虎,周王朝卿士,谥穆公。邵,一作召。
(4)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
(5)卫巫:卫国的巫者。巫,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
(6)弭(mǐ米):消除。
(7)障:堵塞。
(8)为川者:治水的人。
(9)宣:疏导。
(10)天子:古代帝王的称谓。
(11)公卿:指执政大臣。古代有三公九卿之称。《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九卿指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列士:古代官员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统称列士。位在大夫之下。诗:指有讽谏意义的诗篇。
(12)瞽(gǔ鼓):盲人。因古代乐官多由盲人担任,故也称乐官为瞽。
(13)史:史官。书:指史籍。
(14)师:少师,乐官。箴:一种具有规戒性的文辞。
(15)瞍(sǒu):没有眼珠的盲人。赋:有节奏地诵读。
(16)曚(méng蒙):有眼珠的盲人。瞍曚均指乐师。
(17)百工:周朝职官名。指掌管建设制造事务的官员。
(18)庶人:平民。
(19)亲戚:指君王的内外亲属。
(20)耆(qí其)艾:年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这里指年长的师傅。修:整理修饰。
(21)悖(bèi倍):违背道理。
(22)原隰(xí席):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衍沃”。疏:“衍沃并是平美之地。衍是高平而美者,沃是低平而美者,二者并是良田。”
(23)兴:兴起、表露之意。
(24)阜:丰盛。
(25)夫(fú扶):发语词,无义。
(26)与:语助词,无义。一说为“偕从”之意,句谓老百姓跟从你的能有多少?亦通。
(27)国人:“国”下原无“人”字,据别本补。
(28)三年:周厉王于公元前842年被国人放逐到彘,据此邵公谏厉王事当在公元前845年。
(29)乃 流王于彘(zhì):把国王放逐到彘地去。乃:终于,副词。流:流放,放逐。于:到,介词。.于是:从,从这里。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

《召公谏厉王止谤》相关内容

评析作者:佚名  《召公谏厉王弭谤》在结构上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文章的开头结尾却仍有独...

古诗词大全 佚名《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翻译赏析

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及注释

翻译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注释谤:指责,公开的批评。(1)弭(mǐ)谤:消除议论。弭,消除。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谤言,这个词后来一般作贬义词。(2)巫:古代以降神事鬼为职业的人。(3)莫:没有谁。(4)目:用眼睛看看,用作动词。表示敢怒不敢言。(5)障:障碍。(6)川壅(yōng)而溃:壅(yōng),堵塞。溃:水冲破堤坝。(7)为川者决之使导: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他畅通,为:治,决:挖开,排除,导:疏通。为川者:治水的人;决之使导,引水使它流通。(8)宣之使言:治民者必宣导百姓,使之尽言。宣,放,开导。(9)听政:治理国政。听,治理,处理。(10)公卿:三公九卿。至于:以及。列士:上士,中士,下士。诗:指采集于民间的讽谏诗,不是指《诗经》。(11) 瞽(gǔ)献曲:盲人乐师向国王进献乐曲。瞽,无目,失明的人。(12)史献书:史官向国王进献记载史实的书籍。(13)师箴(zhēn):少师进献规劝的文辞。箴规谏的文辞。(14)瞍(sǒu)赋:无眸子的盲人吟咏(公卿烈士所献的诗)。瞍,没有眸子的盲人。赋,朗诵。(15)曚诵: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的文章)。曚,有眸子而看不见东西的人。(16)百工:百官。(17)庶人传语:百姓的意见间接传给国王。(18)近臣尽规:常在左右的臣子,进献规谏的话。尽规:尽力规劝。(19)亲戚补察:同族的亲属,弥补并监察国王的过失。(20)耆(qi)、艾修之:国内元老大臣把这些规谏修饬整理。耆,六十岁的人。艾,五十岁的人。(21)而后王斟酌焉:而后由国王仔细考虑,付之实行。(22)是以事行而不悖(bei):国王的行事由此才不至于违背事理。悖,违背。事行,政事畅行,政令通行。而:转折连词,但是。(23)于是乎出:从这里生产出来。于,从。 是,这。 乎,助词。(24).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犹:如同,其,指代土地,原,宽阔。隰,地下而潮湿的土地。衍,地下而平坦的土地。沃,肥美得土地,就好比土地有原隰衍沃的一样。原:宽阔而平坦的土地。隰(xi):低下而潮湿的土地。衍:低下而平坦的土地。沃:有河流灌溉的土地。(25)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由于百姓用口发表意见国家政治的好坏才能从中表现出来。宣言:发表议论。宣:宣泄,引导。善败, 治乱:于是,从这里面。兴:暴露出来。(26)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fu)财用衣食者也:这两句是说,凡是老百姓认为好的就做,反之就得加以防备, 这是增多衣食财物 的办法。.备:防备。所以,用来……的方法。其:副词,表示揣测,(这)大概(就是)。 所以:用来……的。阜,增加。使……丰富。意动用词。(27)成:成熟。行,自然流露,自然表现。胡,怎么。(28)其与能几何:能有什么帮助呢?这句是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其,代词,那。与,帮助,《战国策》说:"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29)乃流王于彘(zhi):把国王放逐到彘地去。乃:终于,副词。流:流放,放逐。于:到,介词。.于是:从,从这里。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30)甚:比……更严重。超过。

召公谏厉王弭谤文言现象

判断句是障之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1)召公告(厉王)曰:「民不堪命矣!」(省略宾语)(2)三年,(民)乃流王于彘(省略主语)(3)使(之)监谤者

宾语前置句是以事行而不悖。(应是「以是事行而不悖。」)

状语后置句夫民虑于心而宣之于口。(应是「夫民于心虑而于口宣之。」)

古今异义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长的同族人。今义:不包括父母兄长的族内族外外人堪古义:忍受今义:比;如此

通假字「弭」通「弥」 意思:止,息

召公谏厉王弭谤评析

  本篇在结构上与前篇《祭公谏征犬戎》完全相同,仍然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本文的开头结尾却仍有独到之处。

  文章开头,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因果明了,壁垒分明,一开篇便展现给读者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既引出召公苦谏的缘由,也为厉王的可悲下场埋下了伏笔。接下来厉王的一「怒」一「喜」,两个动词,如千钧之力,又将矛盾推向高潮,且把这位暴虐无道的昏君形象斧砍刀削得更加逼真。结尾是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开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此语真乃神来之笔,厉王以为高压就可止谤,因而「大喜」,其实高压下的沉默,只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结尾「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这是愤怒与反抗的岩浆在凝聚力量。终于火山喷发,国人暴动,厉王被逐,那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何其复杂的斗争。但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淡淡的七个字,对厉王是何等轻蔑,而留给后人的思考又是何等深刻!

  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喻。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只有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从公卿列士,史、瞽、师、蒙,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而后经天子斟酌取舍,补察时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如此,恰当生动的比喻与严肃认真的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笔意纵横,态度真诚,用心良苦。

诗词作品:召公谏厉王弭谤 诗词作者:【先秦佚名 诗词归类:【高中文言文】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佚名《召公谏厉王止谤》原文及翻译赏析

召公谏厉王止谤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

古诗词大全 佚名《召公谏厉王止谤》原文及翻译赏析

召公谏厉王止谤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

古诗词大全 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召公谏厉王弭谤[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

古诗词大全 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召公谏厉王弭谤[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

古诗词大全 佚名《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翻译赏析

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

古诗词大全 佚名《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翻译赏析

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

古诗词大全 容斋随笔・卷七・魏郑公谏语原文及翻译,容斋随笔・卷七・魏郑公谏语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卷七·魏郑公谏语原文及翻译  卷七·魏郑公谏语  作者:洪迈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

古诗词大全 容斋随笔・卷七・魏郑公谏语原文及翻译,容斋随笔・卷七・魏郑公谏语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卷七·魏郑公谏语原文及翻译  卷七·魏郑公谏语  作者:洪迈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

古诗词大全 容斋随笔・卷七・魏郑公谏语原文及翻译,容斋随笔・卷七・魏郑公谏语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卷七·魏郑公谏语原文及翻译  卷七·魏郑公谏语  作者:洪迈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

古诗词大全 佚名《祭公谏征犬戎》原文及翻译赏析

祭公谏征犬戎原文: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