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孟子

篇首语: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

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齐桓晋文之事

[作者] 孟子及弟子   [朝代] 先秦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赏析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他的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这种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一是战国时期,由分裂趋向统一,战争难以避免。孟子往往笼统反对武力,显得脱离实际不合潮流。二是他的仁政主张完全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显得过于天真、简单。孟子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与当时的社会却有很大距离,所以是行不通的。

孟子及弟子的其它作品

○ 弈秋

○ 齐人有一妻一妾

○ 孟子见梁襄王

○ 庄暴见孟子

○ 孟子及弟子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

  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 以 通 “已 ”, 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 与 通“ 欤” , 语气词, 表疑问

  3、王说 :说 通“ 悦 ”, 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 刑 通 型 , 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 通 矣 ,语气词,相当 了

  7、盖亦反其本矣: 盖 通 盍 , 何不 ;反 通 返 ,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 涂 通 途 , 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于王: 通 诉 , 控诉、控告

  10、无不为已: 已 通 矣 ,语气词, 表示感叹

  11、是罔民也 :罔 通 网 ,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1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 通 斑 ,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

  文言文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 爱:吝啬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 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指中原一带

  6、然后从而刑之 从而:接着就

  三

  文言文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 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王业(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2、保民而王 保:爱护,安抚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 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 ;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 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 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11、危士臣 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欲: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

  13朝秦楚 朝:使动,使……来朝见

  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5、寡固不可以敌众 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 ;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6、弱固不可以敌强 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 ;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7、以一服八 服:使动,使……降服

  18、然后从而刑之 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9、是罔民也 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词作动词,穿

  21、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

  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闻:使动,使……听到

  四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 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明以(之)教我

  5、及(之)陷于罪

  6、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

  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 之

  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 之

  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 何

  4、牛何之(牛之何) 之

  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 之

  6、舆薪之不见 舆薪 见

  7、何以异 何以

  8、未之有也 之有

  状语后置

  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

  2、构怨于诸侯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5、独何与

  6、树之以桑

  五

  文言文一词多义

  ⑴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芷阳间行(取道)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启发)

  ⑵之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

  牛何之(往)

  臣闻之胡曰(助词,无意义)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

  ⑷诚

  然,诚有百姓者(的确)

  是诚何心也(真的)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

萧颖士风节(容斋随笔)阅读答案附翻译

戴高帽(俞樾)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齐书·卢文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史·魏收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五代史·李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九(选节)阅读答案附翻译

归氏二贤传(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蒲宗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书·杨大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侯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 李显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史·顾越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陈书·任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知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孟子及弟子《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

古诗词大全 孟子及弟子《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

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与译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与译文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与译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与译文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与译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与译文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

  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

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

  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

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

  齐桓晋文之事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

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句式,齐桓晋文之事文言句式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

古诗词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句式,齐桓晋文之事文言句式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