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一无栖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长恨歌

篇首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一无栖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一无栖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古诗词大全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诗词大全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一无栖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一无栖字)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一无栖字)》作者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祖父白锽移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北)。白锽后曾任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遂移家于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其它作品

○ 长恨歌

○ 钱塘湖春行

○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观刈麦

○ 忆江南·江南好

○ 白居易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标签: 忧思 景点 情感 景色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译文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  
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  
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  
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  
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  
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  
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  
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  
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注释

⑴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慈恩寺浮图: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
⑵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⑶世界:指宇宙。
⑷磴:石级。盘:曲折。
⑸突兀:高耸貌。  
⑹峥嵘: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⑺碍:阻挡。
⑻惊风:疾风。
⑼驰道:可驾车的大道。
⑽宫馆:宫阙。  
⑾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⑿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⒀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  
⒁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  
⒂挂冠:辞官归隐。  
⒃觉道: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将塔势表现得极其壮观生动。
接下去四句:“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写登临所见、所感,到了塔身,拾级而上,如同走进广阔无垠的宇宙,蜿蜒的石阶,盘旋而上,直达天穹。此时再看宝塔,突兀耸立,如神工鬼斧,简直不敢相信人力所及。慈恩寺塔,不仅雄伟,而且精妙。
再下去四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写登上塔顶所见,极力夸张塔体之高,摩天蔽日,与天齐眉,低头下望,鸟在眼下,风在脚下。这鸟和风,从地面上看,本是高空之物,而从塔上看,就成了低处之景,反衬宝塔其高无比。
下面八句,以排比句式依次描写东南西北四方景色。“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描绘东面山景,连绵起伏,如滚滚巨浪;“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状摹南面宫苑,青槐葱翠,宫室密布,金碧交辉;“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刻写西面秋色,金风习习,满目萧然,透著肃杀之气;“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写北边陵园,渭水北岸,座立著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它们是前汉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君王的陵墓。当年,他们创基立业,轰轰烈烈,如今却默然地安息在青松之下。诗人对四方之景的描绘,从威壮到伟丽,从苍凉到空茫,景中有情,也寄托著诗人对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忧思。
末了四句,“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想辞官事佛,此时岑参得知,前方主将高仙芝出征大食,遭遇挫折;当朝皇帝唐玄宗,年老昏聩;朝廷之内,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图谋不轨真可谓“苍然满关中”,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认为佛家清净之理能使人彻悟,殊妙的善因又是自己向来的信奉,因此想学逢萌,及早挂冠而去,去追求无穷无尽的大觉之道。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作者岑参简介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南阳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今陕西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今河南洛阳),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像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岑参的其它作品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逢入京使

○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戏问花门酒家翁

○ 碛中作

○ 岑参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与王楚同登青龙寺上方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与王楚同登青龙寺上方[作者]李益 [朝代]唐代连冈出古寺,流睇移芳宴。鸟没汉诸陵,草平秦故殿。摇光浅深树,拂木参差燕。春心断易迷,远目伤难遍。壮日各轻年,暮年方自见。《与王楚同登青龙寺上方》

古诗词大全 与王楚同登青龙寺上方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与王楚同登青龙寺上方[作者]李益 [朝代]唐代连冈出古寺,流睇移芳宴。鸟没汉诸陵,草平秦故殿。摇光浅深树,拂木参差燕。春心断易迷,远目伤难遍。壮日各轻年,暮年方自见。《与王楚同登青龙寺上方》

古诗词大全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及翻译赏析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一作:走;似一作:如)

古诗词大全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及翻译赏析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一作:走;似一作:如)

古诗词大全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

古诗词大全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

古诗词大全 岁暮病怀赠梦得(时与梦得同患足疾)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岁暮病怀赠梦得(时与梦得同患足疾)[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十年四海故交亲,零落唯残两病身。共遣数奇从是命,同教步蹇有何因。眼随老减嫌长夜,体待阳舒望早春。新乐堂前旧池上,相过亦不要他人。《

古诗词大全 岁暮病怀赠梦得(时与梦得同患足疾)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岁暮病怀赠梦得(时与梦得同患足疾)[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十年四海故交亲,零落唯残两病身。共遣数奇从是命,同教步蹇有何因。眼随老减嫌长夜,体待阳舒望早春。新乐堂前旧池上,相过亦不要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