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菩萨

篇首语: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古诗词大全 孙洙《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灩灩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标签: 赏月 中秋节 赞美 词 景色 节日 情感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注释

灩灩:光动摇貌。
金饼:月饼的联想。
桂花:兼指月中之桂,半虚半实。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赏析

中秋佳节是我国古代文人经常采用的题材。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赏月的无比赞美之情。
上片的四句写待月的心情,依换韵分两层。“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灩灩开金饼”写人们等待月亮缓慢爬高时的情景。起句作者通过描写“急管吹云暝”的幼稚举动,表现出人们盼月的急切心情。妙在作者并非仅仅依赖“急管”这具体的东西来表达抽象复杂的心情,却在“急管吹云暝”之前冠上“何须”两字。
这样一来就使句意更深一层。不单表现了人们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月出人间的积极主动。下句“高寒灩灩开金饼”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月如何穿出云丛出现在高空。此句化用苏舜钦《中秋新桥对月》:“云头灩灩开金饼。”“灩灩”,光摇动貌,写月的迷人姿态。
“金饼”既以金色形容了月光之明亮耀眼,又以饼的圆形点明是中秋满月。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这是自劝与劝人勿辜负良辰美景的警语。这句既高度赞美了中秋夜月,又为下片赏月铺垫。
下片写赏月,作者扣紧中秋月的特色,一句一个动人的月夜场景,从各个角度来刻画这令人难以忘怀的中秋月夜。换头“桂花香雾冷”是半虚半实的双关语。实者,桂花被月光笼罩着,加上秋夜湿露,看上去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桂花透过这“雾气”散发著阵阵幽香。虚者,写月中桂。联系上片的“高寒”很自然地会想到广寒宫的桂树、嫦娥、吴刚、桂子飘香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仿佛感到月中之“桂花香雾冷”,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下句“梧叶西风影”,则实写月光下明亮的夜景。这句与上句同样没有出现“月光”字样,但却通过秋风中梧桐树枝叶的清影反衬月光的明亮。没有月,那有影,不言月光而言树影便将月光的亮度具体可感地写出来了。“西风”二字不只是再点秋季,更重要的是使这个景色变活了,因为有“西风”,能使“梧叶”发出响声,能使“影”动,还能使人仿佛感觉到凉意。这一韵中的“桂花”、“冷”、“梧叶”、“西风”都是节候性强的词语,这就构成了秋月的特征性意境。最后“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又换一个镜头,进一层写人在中秋之月的心境。上片“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只不过从月明当赏而言,这里却是既赏情景。“客醉”二字最引人深思。
若只言“醉”,有可能是中秋亲朋好友团圆欢聚,一醉方休,但加上一个“客”字就要突破这个可能性了。中秋为“客”,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离别而伤心了。“倚河桥”,对着天上、水中的明月,更会浮想联翩,很自然地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的意境。“玉箫”与首句的“急管”遥相呼应,然而两者的情调迥然不同。一个是待月之初,一时忘却客中之感的急切希冀的欢快之音,一个是既见秋月反勾起客愁的冷漠凄凉的愁苦之声。常见的月圆人不圆的主题,作者却并不急于一语道破,先从情理中应有的欢快说起,继用“冷”、“影”稍稍透露气氛,一直憋到最后才吐出一个“愁”字来,不仅在写法上有如剥茧抽丝之妙,而且在效果上收到扣人心弦之妙。这样写出的愁,读者之心能够格外惦量出它的沉重。这是一种别致的艺术手法。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作者高观国简介

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

高观国的其它作品

○ 少年游·草

○ 卜运算元·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 凤栖梧

○ 祝英台近·荷花

○ 高观国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孙洙《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原文: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赏析

  起首「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摧人去!」这两句是牢骚话:刚刚二更时分,城楼上还要敲三通鼓才天亮,何必这么死命地催人走呢!据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翰林学士孙洙某晚正太尉李端愿家欢宴,有美女侍妾奏乐助兴,恰逢此时朝廷宣召,心下不愿,故出怨语。「何须抵死催人去」就是本此而发的牢骚。说:「尚有三通鼓」,而不说已过二更,表示离天亮还早,希望多玩一会儿。但留连不舍之意横遭阻抑,自然转化为憾恨之情。「抵死」,犹言死命、拚命,形容竭力。对于皇帝宣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见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恋。「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一边匆匆上马,一边却还恋顾那美妙的琵琶声,深以未听到曲终为憾。琵琶的诱人魅力来自那位弹奏的女子,言外蕴含着对其人的深情眷恋。然而迷人的女乐,终究抵不住皇命的催逼,他只得无可奈何地上马离去了,但那声声琵琶似乎一直萦绕耳际。上片四句,一气流注,节奏快速,皇命催人、刻不容缓的气氛顿出,从而反衬出词人不愿从命而又不敢违命的矛盾感情。

  过片写主人公恋恋不舍,人虽已上马,心尚留筵间,一路上还出神地回头凝望。但马跑得快,老天更不凑趣,又下起濛濛细雨,眼前只觉一片模糊,宛如织就一张漫天的愁网,连人带马给罩住了。「廉纤雨」,濛濛细雨。「无边丝雨细如愁」,这廉纤细雨,既阻断了视线,又搅乱了心绪;借景语抒情,情景凑泊而有酝藉之致。「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玉堂,翰林院的别称。玉堂供职是作者平时所自以为宋宠的,此夜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聊和索寞。从一个充满美酒清歌的欢乐世界,硬生生地被抛到宫禁森严的清冷官署,其懊丧和恼恨可想而知。「玉堂今夜长」,大有长夜难挨之感。对照开头「城头尚有三通鼓」,同时对于时间的感受,竟有如此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一起一结也自然形成两种情境的鲜明对比,使这首小词首尾相顾,有回环不尽之妙。

诗词作品: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 诗词作者:【宋代孙洙 诗词归类:【写景】、【抒情】、【愁苦】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原文_翻译及赏析

楼头上有三冬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肠断处。却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宋代·孙洙《菩萨蛮》菩萨蛮楼头上有三冬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肠断处

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原文_翻译及赏析

楼头上有三冬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肠断处。却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宋代·孙洙《菩萨蛮》菩萨蛮楼头上有三冬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肠断处

古诗词大全 孙洙《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原文: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赏析  起首「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摧人去!

古诗词大全 孙洙《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原文: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赏析  起首「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摧人去!

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清明)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菩萨蛮(清明)[作者]史浩 [朝代]宋代提壶漫欲寻芳去。桃红柳绿年年事。唯有列仙翁。清明本在躬。何须从外讨。皮里阳秋好。堪羨个中人。无时不是春。《菩萨蛮(清明)》作者史浩简介史浩,南宋政治家

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清明)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菩萨蛮(清明)[作者]史浩 [朝代]宋代提壶漫欲寻芳去。桃红柳绿年年事。唯有列仙翁。清明本在躬。何须从外讨。皮里阳秋好。堪羨个中人。无时不是春。《菩萨蛮(清明)》作者史浩简介史浩,南宋政治家

古诗词大全 史浩《菩萨蛮(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清明)原文:提壶漫欲寻芳去。桃红柳绿年年事。唯有列仙翁。清明本在躬。何须从外讨。皮里阳秋好。堪羨个中人。无时不是春。诗词作品:菩萨蛮(清明)诗词作者:【宋代】史浩诗词归类:【宋词精选】、【写云

古诗词大全 史浩《菩萨蛮(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清明)原文:提壶漫欲寻芳去。桃红柳绿年年事。唯有列仙翁。清明本在躬。何须从外讨。皮里阳秋好。堪羨个中人。无时不是春。诗词作品:菩萨蛮(清明)诗词作者:【宋代】史浩诗词归类:【宋词精选】、【写云

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赵昌甫折黄岩梅来,且寄《菩萨蛮》,次韵赋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菩萨蛮(赵昌甫折黄岩梅来,且寄《菩萨蛮》,次韵赋之)[作者]韩淲 [朝代]宋代陇头无驿奚为朵。岩前有折宜来堕。风急雪云溪。诗清满意携。竹炉良夜饮。饮竟煎僧茗。梅以句深长。得花情未忘。《菩萨蛮

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赵昌甫折黄岩梅来,且寄《菩萨蛮》,次韵赋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菩萨蛮(赵昌甫折黄岩梅来,且寄《菩萨蛮》,次韵赋之)[作者]韩淲 [朝代]宋代陇头无驿奚为朵。岩前有折宜来堕。风急雪云溪。诗清满意携。竹炉良夜饮。饮竟煎僧茗。梅以句深长。得花情未忘。《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