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建邺怀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原文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建邺怀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建邺怀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建邺怀古
[作者] 杨乘 [朝代] 唐代
故城故垒满江濆,尽是干戈旧苦辛。
见此即须知帝力,生来便作太平人。
《建邺怀古》作者杨乘简介
杨乘,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祖遗直,客于苏州,父杨发遂家于苏州。有俊才,宣宗大中元年(847)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
杨乘的其它作品
○ 甲子岁书事(时会昌四年,讨刘稹也)
○ 南徐春日怀古
○ 吴中书事
○ 榜句
○ 杨乘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金陵怀古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标签: 咏史怀古 咏史 怀古 诗 其他 目的 情感
《金陵怀古》译文
春潮淹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
蔡洲新草茁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仍是烟霭青青。
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
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金陵怀古》注释
⑴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
⑵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⑶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
⑷幕府:山名。
⑸兴废:指国家兴亡。人事:指人的作为。
⑹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险要的山川形势。
⑺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金陵怀古》赏析
赏析一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蹟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蹟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藉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著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构想的。《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蹟,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赏析二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该是何等威风!如今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象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发情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动乱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藉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金陵怀古》作者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有有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刘禹锡的其它作品
○ 陋室铭
○ 秋词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望洞庭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刘禹锡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建邺怀古原文:故城故垒满江濆,尽是干戈旧苦辛。见此即须知帝力,生来便作太平人。诗词作品:建邺怀古诗词作者:【唐代】杨乘
建邺怀古原文:故城故垒满江濆,尽是干戈旧苦辛。见此即须知帝力,生来便作太平人。诗词作品:建邺怀古诗词作者:【唐代】杨乘
金陵怀古[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标签:咏史怀古咏史怀古诗其他目的情感《金陵怀古》译文春潮淹
金陵怀古[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标签:咏史怀古咏史怀古诗其他目的情感《金陵怀古》译文春潮淹
襄阳怀古[作者]鲍溶 [朝代]唐代襄阳太守沈碑意,身后身前几年事。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标签:咏史怀古咏史其他目的《襄阳怀古》赏析从《全》所收鲍溶的三卷诗看,鲍溶到过南方很多地方,
襄阳怀古[作者]鲍溶 [朝代]唐代襄阳太守沈碑意,身后身前几年事。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标签:咏史怀古咏史其他目的《襄阳怀古》赏析从《全》所收鲍溶的三卷诗看,鲍溶到过南方很多地方,
怀古[作者]李涉 [朝代]唐代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怀古》作者李涉简介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
怀古[作者]李涉 [朝代]唐代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怀古》作者李涉简介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
北固怀古[作者]李德裕 [朝代]唐代自有此山川,于今几太守。近世二千石,毕公宣化厚。丞相量纳川,平阳气冲斗。三贤若时雨,所至跻仁寿。《北固怀古》作者李德裕简介李德裕(787—849),字文饶
北固怀古[作者]李德裕 [朝代]唐代自有此山川,于今几太守。近世二千石,毕公宣化厚。丞相量纳川,平阳气冲斗。三贤若时雨,所至跻仁寿。《北固怀古》作者李德裕简介李德裕(787—849),字文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