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斜阳
篇首语:黄金的宝藏比不上知识的宝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作者] 魏夫人 [朝代] 宋代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标签: 怀远 妇女 词 情感 人物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赏析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
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至此,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著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著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著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飞”与“归”,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飞”与“归”是平声韵,读来十分谐婉,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作者魏夫人简介
魏夫人,名玩,字玉汝,北宋女词人。乃曾布之妻,魏泰之姊,封鲁国夫人。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亦无可考。
魏夫人的其它作品
○ 卷珠帘
○ 好事近·雨后晓寒轻
○ 点绛唇·波上清风
○ 武陵春·小院无人帘半卷
○ 魏夫人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洪瑹《菩萨蛮·宿水口》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宿水口原文: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菩萨蛮·宿水口鉴赏
《菩萨蛮·宿水口》是宋末词人洪瑹于途中投宿水口(今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之时,即景抒情,写下的抒发羁旅幽思的小词。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起首「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二句写远景。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东南方的长江之上,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水,一片紫翠。「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两句转写投宿,兼及近景。短亭,古时修于官道旁;以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大凡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系马短亭西」,说明客舍就在此近旁:「丹枫明酒旗」,说明客舍兼营酒水。短短四句,恍如一幅画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色彩绚丽,诗意盎然。词人好像手握一枝调色彩笔,精心构画,于是画面上出现了红黄橙绿青蓝紫的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出现了,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也出现了「断虹远饮横江水」中的「饮」字,带有「追琢」的痕迹。况周颐说:「词太做,嫌琢;太不做,嫌率。欲求恰如分际,此中消息,正复难言。」(《蕙风词话》卷一)可见他不是反对追琢,而是反对「太做」,即追琢过分。若「恰如分际」,这种追琢还是必要的。复有「明」字,青旗、红枫,判然可见,色彩明丽。
下阕抒写客居此地的孤独之感。换头「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二句,谓词人奔走仕途,一事无成。「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词人这里借用,表示了对仕途的厌倦。「事逐孤鸿去」,大概是说往事不可追寻,已逝之时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故亦真挚感人。结尾「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二句饶有韵味。从时间上看,上阕写夕阳时候,提到山犹染紫;这里说「月黄昏」,则已暮色苍茫了。其上著以「又是」二字,说明词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尝尽了千愁万苦。时已云暮,词人只有点上寒灯,闭门独坐而已。唐人马戴《灞上秋居》诗有句云「寒灯独夜人」,词境似之,但换用「人闭门」三字,则变成有我之境,与李重元《忆王孙。春景》词的结句「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但前后对比,又有明显的映照作用:开始时词人远眺断虹饮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较平静、舒畅;结尾时闭门独坐,孤灯相伴,自然产生抑塞无聊之感。因此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诗词作品:菩萨蛮·宿水口 诗词作者:【宋代】洪瑹 诗词归类:【羁旅】、【孤独】、【写景】
相关参考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原文: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赏析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原文: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赏析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
菩萨蛮·宿水口[作者]洪茶 [朝代]宋代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紧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浮生长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标签:羁旅词场景洪茶的其它作品○菩萨蛮(湖上)
菩萨蛮·宿水口[作者]洪茶 [朝代]宋代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紧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浮生长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标签:羁旅词场景洪茶的其它作品○菩萨蛮(湖上)
菩萨蛮·宿水口原文: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菩萨蛮·宿水口鉴赏 《菩萨蛮·宿水口》是宋末词人洪瑹于途中投宿水口(今安徽
菩萨蛮·宿水口原文: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菩萨蛮·宿水口鉴赏 《菩萨蛮·宿水口》是宋末词人洪瑹于途中投宿水口(今安徽
菩萨蛮(霜天旅思)[作者]赵长卿 [朝代]宋代霜风飒飒溪山碧。寒波一望伤行色。落日淡荒村。人家半掩门。孤舟移野渡。古林栖鸦聚。著雨晚风酸。貂裘不奈寒。《菩萨蛮(霜天旅思)》作者赵长卿简介赵长
菩萨蛮(霜天旅思)[作者]赵长卿 [朝代]宋代霜风飒飒溪山碧。寒波一望伤行色。落日淡荒村。人家半掩门。孤舟移野渡。古林栖鸦聚。著雨晚风酸。貂裘不奈寒。《菩萨蛮(霜天旅思)》作者赵长卿简介赵长
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标签:地名词其他《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
古诗词大全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标签:地名词其他《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