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满江红
篇首语: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古诗词大全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诗词大全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作者] 张宁 [朝代] 明代
一曲清商,人别后、故园几度。
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
三径西风秋共老,满庭疏雨春都过。
看苍苔、白石易黄昏,愁无数。
峄山畔,淇泉路。空回首,佳期误。
叹舞鸾鸣凤,归来迟暮。
冷淡还如西草,凄迷番作江东树。
且留他、素管候冰丝,重相和。
标签: 惜别 词 情感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注释
碧梧:绿色的梧桐树。常用以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仪态。
清商: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
三径:汉·蒋诩,隐居故里。庭中辟三径,闭门谢客,唯与高逸之士求仲、羊仲来往。
峄山:古称“邹峄山”、“邾峄山”。在山东省邹城市东南。主峰五华峰,海拔555米。山多奇峰怪石,陡峭峻拔,岩洞幽深,风景优美。秦始皇曾登此山,命 刻石记功,世称“峄山石刻”。还有白云洞、居龙洞、玉帝洞、朝天泉等名胜。
淇泉:“淇水”与“泉源”的合称。典出《 经·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淇水在右,泉源在左。”所指地域应同“淇奥(yù,水岸弯曲处)”、“淇园”,中国古代著名产竹基地。据考证,《诗经·卫风·泉水》中的“泉水”、“肥泉”和“泉源”指的是同一条河,今称“折胫河”。
鸾、凤:luán、fènɡ ,鸾鸟与凤凰,比喻贤俊之士。
西草:西方邻国之草。
凄迷:景物凄凉迷茫,也形容悲伤怅惘。
番作:更换为。
江东:古时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素管:指管乐器。亦泛指乐器。
冰丝:指冰蚕所吐的丝。常用作蚕丝的美称。此指琴弦。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作者张宁简介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古诗词大全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作者] 吴潜 [朝代] 宋代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标签: 同情 词 情感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赏析
此词是送别之作。“御带”,又为“带御器械”,是武臣的荣誉性加官。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词的开头即问友人李珙何以辞官,可见这不是一般的聚散迎送,牵动肚肠的也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问何事”,语气也显得比较重。可是下文却没有回答。而是写李珙辞官后的逍遥生活。“湖海上、一汀欧鹭,半帆烟雨”,写其“翩然”之状:出朝后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显得多么自在、轻快。“海客无心随白鸥”,似乎友人对这种境遇还很满足。作者这里有意引而不发,使人感到飘逸的表象下隐藏着别种意绪。“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这里是回答了,经过上面一番周旋,显得有很重的感情份量。辞官后遨游江海固然自在浪漫,但辞官实是无奈之举。虽有报国之志,济时之策,怎奈落得“空自怨”
“从谁吐”,用问句表达出来,其中含有无奈、落寞、怨恨、孤独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垂虹亭位于吴江长桥头,这里是南宋连贯东西水路必经之地,李珙离临安往西自然经过这里。这里还有一处著名的古蹟:晋代吴江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于是慨然叹道:“人生贵在适志,安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哉!”便辞官返乡。后人在这里建有鲈乡亭。“垂虹亭”地名融合典故用在这里很合适:友人经过此地正是鲈肥堪脍时节,可尽地主之谊;友人亦是辞官归去,正与张翰同怀,可谓异代知音,不妨小住。并且有用张翰“人生适志”安慰友人之意。“鲈堪煮”,“堪”字耐人寻味,除了传达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还替友人表达了心里的多少不得已!
“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可以说,这里才是送别之题,上片全是题前之意。由于题前之意写得很充分,别意就显得分外珍重、深厚了。“留君住”须“拼一醉”,这种态度表现出了多么执著、灼热的感情,“歌一曲”中有着多少依恋、怜惜。“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友人此去,怅然若失,仿佛在追循友人足迹似的。顺承上句,这种意思是明显的。
可能还有别的意思。李珙大概是四川人,四川人来下江做官,路途遥远,一旦罢官就有流离之感吴潜友人吴泳也是四川人,在写给吴潜的信中就说:“西州(指四川)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如果是这样,那么“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就有双层含义:一为问询,一为慨叹,即罢官之后很可能“无所于归”,天地之大,难道没有你容身之处?其中的关切、忧虑表露无遗。这与下面的情绪表现又是紧相联贯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还有收拾旧山河这样的大事业等待成就,朝廷本该多多任用贤才,但李珙这样有志又有才的人却被迫辞官漂泊江湖,这真让人又痛惜又悲愤。“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不理解,因而发为天问。“一笑”,是被悖谬所激怒的笑。读到这里,读者可以想见作者在向青天发问:人世间的举措何以如此荒唐,是非何以如此颠倒?“天无语”,他得不到回答,陷入了深深的悲愤之中。
这首送别词写得悲郁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理解、对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时也对朝廷的昏愦表示了强烈愤慨。这些情绪的表达是有层次的推进,词中的几个问句显示了情绪推进的节奏,结句达到了高潮。从全词不难看出,作者通过抒写李珙的遭遇,寄予了个人的身世感慨,所以这首词亦是自况。在当时的环境下,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是爱国人士的普遍命运。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作者吴潜简介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的其它作品
○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 卜运算元·苕_水能清
○ 水调歌头·焦山
○ 鹊桥仙·扁舟昨泊
○ 贺新郎·言诗者
○ 吴潜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原文一曲清商,人別后、故園幾度。想翠竹、碧梧風采,舊游何處。三徑西風秋共老,滿庭疏雨春都過。看蒼苔、白石易黃昏,愁無數。嶧山畔,淇泉路。空回首,佳期誤。嘆舞鸞鳴鳳,歸來遲暮。冷淡還如西草,凄迷番作江東
原文一曲清商,人別后、故園幾度。想翠竹、碧梧風采,舊游何處。三徑西風秋共老,滿庭疏雨春都過。看蒼苔、白石易黃昏,愁無數。嶧山畔,淇泉路。空回首,佳期誤。嘆舞鸞鳴鳳,歸來遲暮。冷淡還如西草,凄迷番作江東
原文一曲清商,人別后、故園幾度。想翠竹、碧梧風采,舊游何處。三徑西風秋共老,滿庭疏雨春都過。看蒼苔、白石易黃昏,愁無數。嶧山畔,淇泉路。空回首,佳期誤。嘆舞鸞鳴鳳,歸來遲暮。冷淡還如西草,凄迷番作江東
古诗词大全 虞美人·碧梧翠竹交加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虞美人·碧梧翠竹交加影[作者]谢逸 [朝代]宋代碧梧翠竹交加影。角簟纱厨冷。疏云淡月媚横塘。一阵荷花风起、隔帘香。雁横天末无讯息。水阔吴山碧。刺桐花上蝶翩翩。唯有夜深清梦、到郎边。《虞美人·
古诗词大全 虞美人·碧梧翠竹交加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虞美人·碧梧翠竹交加影[作者]谢逸 [朝代]宋代碧梧翠竹交加影。角簟纱厨冷。疏云淡月媚横塘。一阵荷花风起、隔帘香。雁横天末无讯息。水阔吴山碧。刺桐花上蝶翩翩。唯有夜深清梦、到郎边。《虞美人·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作者]吴潜 [朝代]宋代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作者]吴潜 [朝代]宋代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
古诗词大全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
古诗词大全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
古诗词大全 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原文及翻译赏析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原文: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