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复留侯从效问南汉刘岩改名龑字音义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字音

篇首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复留侯从效问南汉刘岩改名龑字音义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复留侯从效问南汉刘岩改名龑字音义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古诗词大全 留侯论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诗词大全 复留侯从效问南汉刘岩改名龑字音义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复留侯从效问南汉刘岩改名龑字音义

[作者] 詹敦仁   [朝代] 唐代

伏羲初画卦,苍氏乃制字。点画有偏旁,阴阳贵协比。

古者不嫌名,周公始称讳。始讳犹未酷,后习转多忌。

或援他代易,或变文回避。滥觞久滋蔓,伤心日益炽。

孙休命子名,吴国尊王意。h1莔h2h3僻,h4昷h7h8异。

梁复踵已非,时亦迹旧事。h5杰自其一,蜀闯是其二。

鄙哉化h9名,陋矣hAha义。大唐有天下,武后拥神器。

私制迄无取,古音实相类。hBhChb囝星,hDhd厓he埊。

缶圀及曌hE,作史难详备。唐祚值倾危,刘龑怀僭伪。

吁嗟毒蛟辈,睥睨飞龙位。龑岩虽同音,形体殊乖致。

废学愧未弘,来问辱不弃。奇字难雄博,摛文伏韩智。

因诵鄙所闻,敢布诸下吏。

《复留侯从效问南汉刘岩改名龑字音义》作者詹敦仁简介

詹敦仁,字君泽,生于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安溪首任县令,追封靖惠侯。先世河南光州固始人。祖父詹缵随王审知入闽,任前锋兵马使,后退居仙游县植德山下。父詹世隆,兵曹录事参军。《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共存其诗十九首,《全唐文》、《唐文拾遗》共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迹见《十国春秋》卷九七。

詹敦仁的其它作品

○ 留侯受南唐节度使知郡事,辟予为属,以诗谢之

○ 柳堤诗

○ 遣子访刘乙

○ 余迁泉山城,留侯招游郡圃作此

○ 詹敦仁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留侯论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留侯论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标签: 散文 议论 古文观止 文言文 其他

《留侯论》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留侯论》注释

节:节操。
匹夫:普通人。
见辱:受到侮辱。
卒然:突然。卒,通“猝”。
所挟持者甚大:谓胸怀广阔,志意高远。挟持,指抱负。
子房:张良,字子房。因佐刘邦建立汉朝有功,封留侯。
受书:接受兵书。书,指《太公兵法》。圯上:桥上。老人:指黄石公。《史记·留侯世家》:“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后老父约见张良于桥上,张良两次迟到,受到老父的责备。第三次张良“夜未半”即往,老父喜,送他一部书,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语毕,老父即离去。次日张良“视其书”,才知道是《太公兵法》。
隐君子:隐居的高士。
观其:瞧他。其,指黄石公。
微:略微,隐约。
见:同“现”。
以为鬼物:因黄石公的事迹较为离奇,语或涉荒诞,故有人认为他是鬼神之类,王充《论衡·自然》:“或曰······张良游泗水之上,遇黄石公,授公书。盖天佐汉诛秦,故命令神石为鬼书授人。”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谓秦王残杀成性,以刀锯杀人,以鼎镬烹人。
夷灭:灭族。
贲、育:孟贲、夏育,古代著名勇士。
无所复施:无法施展本领。
其势未可乘:谓形势有利于秦,还没有可乘之机。
而逞于一击之间:《史记·留侯世家》载“秦灭韩”,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其间不能容发:当中差不了一根毛发。比喻情势危急。
千金之子:富贵人家的子弟。
不死于盗贼:不会死在和贼的拼搏上。
不足以死:不值得因之而死。
伊尹太公之谋:谓安邦定国之谋。伊尹辅佐汤建立商朝。吕尚(即太公望)是周武王的开国大臣。
荆柯聂政之计:谓行刺之下策。荆柯刺秦王与燕政刺杀韩相侠累两事,俱见《史记·刺客列传》。
鲜腆:无礼,厚颇。
孺子可教也:谓张良可以教诲。
“楚庄王伐郑”六句:楚庄王攻克郑国后,郑伯肉祖牵羊以迎,表示屈服。楚庄王认为他能取信于民,便释放了他,并退兵,与郑议和。事见《左传》宜公十二年。肉祖,袒衣阵体。
“勾践之困于会稽”三句:《左传》哀公元年:“吴王夫差败越於夫椒,报槜李(越军曾击败吴军于此)也。遂入越。越王(勾践)以甲循五千,保于会稽(山),使大夫种因昊大宰萦以行成。······越及吴平。《国语·越语下》载勾践“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三年而吴人遣之。”归臣妾于吴,谓投降吴国为其臣妾。
报人:向人报仇。
非有生平之素:犹言素昧平生(向来不熟悉)。
仆妾之役:指“取履”事。
油然:盛兴貌。此谓悦敬之心油然而生。
轻用其锋:轻率地消耗自己的兵力。
弊:疲困,衰败。
“当淮阴破齐”三句:《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四年,韩信破齐,向刘邦请封“假王”,“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荣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日:‘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赶紧提醒他不能得罪韩信。刘邦醒悟,便封韩信为齐王以笼络他。韩信后降封为淮阴侯,故称为淮阴。
非子房其谁全之:不是张良,谁又能来保全他呢?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二句:《史记·留侯世家》:“太史公日:‘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不称,不相称。

《留侯论》赏析

该文系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作者为答御试策而写的一批论策中的一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
“孺子可教”的典故即源于张良圯上受兵书之事。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以司马迁的才华慧识,以神怪入史且于篇末加以评注,常令后人对太史公秉笔直录产生怀疑。其实,早在宋代就有苏轼写了一篇《留侯论》,对此作了合乎情理的解释和发挥。
苏轼在文中独辟蹊径,化腐朽为神奇。依苏轼之意,圯上老人并非司马迁之所谓鬼物,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君子,他的出现其意也不在授书,而是有意试一试张良的隐忍度的。张良曾在博浪沙行刺秦皇。事败之后隐姓埋名逃至下邳,圯上老人对此深为惋惜,特意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地挫折他。结果他能够忍耐,说明还是有可能成就大事的,所以圯上老人称他“孺子可教矣”。经苏轼这么解释,此事就具有了可信性。相比之下,司马迁对这段轶闻也是十分厚爱的,但他没有破除其封建迷信的神秘光环。苏轼之高明,终于使这段佳话点石成金。
这篇散文是苏轼早年所作,字里行间洋溢著作者的博闻才识和独具匠心。文章的主旨在于阐发“忍小忿而就大谋”,为使论点具有说服力,作者广征史实,不仅引用了郑伯肉袒迎楚,勾践卧薪尝胆等善于隐忍的正面典型,而且引项羽、刘邦等不善于隐忍的反面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发挥。作者引证史实层层递进,流转变化,不离其宗,抓住留侯能忍这一主线,进一步阐明张良能忍的效果是助高祖成就帝王大业。这篇文章能开能合,气势俊逸奔放,虽只有短短七百字,但言简意赅,分析透彻,鞭辟入里,显示了青年苏轼杰出的文学才华,千百年来成为立论文章的典范。
有诗眼,文也有文眼,尤其是立论文章,这篇文章开宗明义即亮出了“文眼”:“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句话凝结了青年苏轼对世事人生波折的经验,有意无意之中为以后的奋斗撰写了座右铭。苏轼当年,屡遭贬谪,正是以忍为大德,才造就一个词、文、诗、书、画多方面的全才;也正由于此,才为宋代文坛上开创了独具一格的豪放派。因此可以说,作者明写留侯之忍,实际上是以古喻今,告诫自己不能锋芒太露,面对复杂人生只有以忍才能成就大业。
苏轼这篇论文还给读者一个启示,好的素材还要善于运用,即使是文学大家也不能等闲视之,也需要有一个深入分析反复提炼的过程。

《留侯论》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苏轼的其它作品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题西林壁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佚名《南汉罗浮古剑篆文》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汉罗浮古剑篆文原文:丁与水同宫,王将耳口同。尹来居口上,山岫获重重。诗词作品:南汉罗浮古剑篆文诗词作者:【唐代】佚名

古诗词大全 佚名《南汉罗浮古剑篆文》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汉罗浮古剑篆文原文:丁与水同宫,王将耳口同。尹来居口上,山岫获重重。诗词作品:南汉罗浮古剑篆文诗词作者:【唐代】佚名

词语大全 迚什么意思

迚拼音dá 部首辶笔画7五笔KHPK[迚]基本解释义未详。[迚]百科解释迚,即“达”。又指摔了一跤(西南官话中此字音表示滑倒)dá(1)ㄉㄚˊ(3)郑码:WJI,U:8FDA,GBK:DE8

词语大全 南汉   [nán hàn]什么意思

南汉  [nánhàn][南汉]基本解释五代十国之一。梁太祖时,封刘隐为南平王,又进封南海王。隐死,弟龑(yǎn)称帝,国号大越。后改称汉,是为南汉。有今广东及广西的南部。后灭于宋

词语大全 字音   [zì yīn]什么意思

字音  [zìyīn][字音]基本解释文字的读音。[字音]详细解释文字的读音。叶圣陶《祖母的心》:“唱着唱着,只听得一个个艰涩而滞重的字音。”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四章:“可是声

词语大全 字音   [zì yīn]什么意思

字音  [zìyīn][字音]基本解释文字的读音。[字音]详细解释文字的读音。叶圣陶《祖母的心》:“唱着唱着,只听得一个个艰涩而滞重的字音。”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四章:“可是声

词语大全 改名换姓造句 改名换姓の例文 "改名换姓"是什么意思

改名换姓造句改名换姓の例文"改名换姓"是什么意思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他改名

词语大全 改名易姓造句 改名易姓の例文 "改名易姓"是什么意思

改名易姓造句改名易姓の例文"改名易姓"是什么意思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他改名

词语大全 改名换姓造句_改名换姓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改名换姓  gǎimínghuànxìng改名换姓的意思和解释:改换了原来的姓名。改名换姓的出处《史记·货殖列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改名换姓的例子改名换姓造句因此,

词语大全 改名换姓造句_改名换姓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改名换姓  gǎimínghuànxìng改名换姓的意思和解释:改换了原来的姓名。改名换姓的出处《史记·货殖列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改名换姓的例子改名换姓造句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