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纶巾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古诗词大全 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山前风雨欲黄昏。山头来去雪。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译文
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故人。
少年时也曾学诸葛亮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注释
1、耒阳:县名,即今湖南耒阳。
2、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常主军事。
3、数家村:几户人家的村落。
4、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江,这里指湖南。
5、遭:路遇。
6、纶巾:有青丝带的帽子。羽扇纶巾是魏晋时代“儒将”的服饰。
7、鞍马尘:指驰骋战马。
8、憔悴:指衰老。
9、儒冠:读书人戴的帽子,指代书生。
10、身:自己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作者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的其它作品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青玉案·元夕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清平乐·村居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辛弃疾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翻译
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气逼人。想那遥远的易水之畔,应该更加寒冷,在那里有我们的徽钦二宗,他们被俘北去,至今已近十年。二帝蒙尘之处,上有沉沉之彤云,下有重重之关山。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
但即使天会老,海能翻,要消除北宋覆亡的靖康之耻却是难上加难。经常听说朝廷派遣使臣去金国向二帝问候,但究意何时两帝才能返回南宋呢?(荷风溪雨译)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赏析
从此词第一句来看,起笔极写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气逼人。如此大雪天征程上,词人思考的既不是温暖的家,也不是前村的酒舍。
「遥知易水寒。」易水(今河北),当时正是金人的后方。从此句可知词人是怀想被掳北去的徽钦二帝。此句写怀想,句中「知」字是眼。「知」前加一遥字,写出其怀念之深。落一寒字,见得其体贴之切。寒字与起笔之雪漫漫照应,结构完整,颇有寓意。江南江北已大雪漫漫,燕山雪花大如席,其寒彻骨,可想而知。寒字亦暗示出二帝漠北寒冷之地,备受金人种种虐待。此句取自战国末荆轲之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既而又倍增一份悲愤之感。「同云深处望三关。」上句写内心之悬想,此句更推进一步,写出举目以北望。三关,指淤口关、益津关(均今河北霸县)、瓦桥关(今河北雄县)。959年(五代时期后周显德六年),世宗北取瀛、莫等州,以三关与契丹分界。词人以易水、三关,厝代北地。词人遥望天北,但见彤云沉沉,二帝蒙尘之处,上有沉沉之彤云,下有重重之关山。「断肠山又山。」那重重之山,遮断了词人的视线,更遮断了二帝之归路。遥望重山,令人肝肠寸断。词情至此,似已至极。然而词人之悲痛是没有极点的。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换片三句翻出奇语,却已痛入骨髓。唐代诗句说:「天若有情天亦老」,犹为虚拟之辞,这里则直接说「天可老」。汉代诗句说:「山无陵,江水为竭,……乃敢与君绝。」想像还没达到海,这里则已经达到海了。天荒地老,痛剧恨深,见于言外。
下句更道「消除此恨难」。此恨正指靖康之耻、二帝被掳。难字,与上二句的「可」字、「能」字呈为强烈对比,天可老、海能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然而实际上天难老,海也难翻,而消除此恨的难度,更难于这两件事,这里说出的是绝望的话。结尾二句奇外出奇,从绝望之中竟又现出一片痴望来。「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鸾指马铃,其形制为「鸾口衔铃」(《古今注·舆服》)。辂是车上横木,鸾辂即指二帝车驾。
《宋史·高宗纪》载:1134年(绍兴四年)春正月,「遣章谊等为金国通问使」。1135年(绍兴五年)五月,又「遣何藓等奉使金国,通问二帝」。故结笔上句说「频闻遣使问平安」。此词作于1135年隆冬,事实上徽宗已于「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因为直至「七年九月甲子,凶问(始)至江南」(《宋史·徽宗纪》),词人此时不可能「预卜」此一凶问。但二帝在金国备受磨难,词人是明白的。问平安之语,字面堂皇得体,内里却十分酸楚。前面说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固已绝望;结句反而说几时鸾辂还,则又翻出无可遏止的希望。此希望虽不合情理,却见出一片痴情。以痴情语作结,使得这首词显得愈朴愈厚愈无尽。
这首词伤悼徽钦二帝的被掳,实际上是融家国之悲为一体(词人是神宗皇后的再从侄)。徽钦二帝,都是亡国的昏君,原本无可痛恨。但在「国、君一体」(《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的时代,二帝的蒙难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实与祖国山河的破碎、北宋文明的毁弃为一事。
故从历史的角度看,向子諲的这首词表露出南渡之初爱国志士的悲愤心态,所以有其一定的历史认识意义。从艺术的角度看,则此词抒情的曲折深刻以及语言的委婉工致,造诣上颇有独到之处。上片由江南江北之雪联想到易水之寒,又由这一联想而遥望三关,已是层层翻进。下片凌空设喻,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此恨难消,情至绝望之境,便若无以复加。然而最后又翻出绝望中的一片痴望,抒发故国故君之思,至此将情感推向极点。只因词人郁结的悲愤很深沉,倾诉出来才有如此曲折跌宕之致。
词虽是小令,字数不多而其抒情却曲折深刻如此,可以说造诣独特。全词虽极写二帝被掳不还的悲怀,但终篇也并无一语道破,语言委婉工致,正不失词体本色。比较南宋前期一般爱国词的粗犷,南宋后期一般爱国词的晦涩,又可称得上是匠心独运。
诗词作品: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诗词作者:【宋代】向子諲 诗词归类:【宋词精选】、【咏史怀古】、【爱国】、【感伤】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阮郎归·送客归来道中再得数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阮郎归·送客归来道中再得数语[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代骊驹未撤客乘鞍。征鞭摇晚寒。雁边酲梦角惊残。关山斜日边。求道地,托恩天。人情久亦安。转移都在笑颦间。鄙夫应也宽。《阮郎归·送客归来道中
古诗词大全 阮郎归·送客归来道中再得数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阮郎归·送客归来道中再得数语[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代骊驹未撤客乘鞍。征鞭摇晚寒。雁边酲梦角惊残。关山斜日边。求道地,托恩天。人情久亦安。转移都在笑颦间。鄙夫应也宽。《阮郎归·送客归来道中
古诗词大全 魏了翁《阮郎归(送客归来道中再得数语)》原文及翻译赏析
阮郎归(送客归来道中再得数语)原文:骊驹未撤客乘鞍。征鞭摇晚寒。雁边酲梦角惊残。关山斜日边。求道地,托恩天。人情久亦安。转移都在笑颦间。鄙夫应也宽。诗词作品:阮郎归(送客归来道中再得数语)诗词作者:【
古诗词大全 魏了翁《阮郎归(送客归来道中再得数语)》原文及翻译赏析
阮郎归(送客归来道中再得数语)原文:骊驹未撤客乘鞍。征鞭摇晚寒。雁边酲梦角惊残。关山斜日边。求道地,托恩天。人情久亦安。转移都在笑颦间。鄙夫应也宽。诗词作品:阮郎归(送客归来道中再得数语)诗词作者:【
古诗词大全 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翻译 江南江北,大雪
古诗词大全 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翻译 江南江北,大雪
次耒阳作[作者]齐己 [朝代]唐代绕岳复沿湘,衡阳又耒阳。不堪思北客,从此入南荒。旦夕多猿狖,淹留少雪霜。因经杜公墓,惆怅学文章。《次耒阳作》作者齐己简介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
次耒阳作[作者]齐己 [朝代]唐代绕岳复沿湘,衡阳又耒阳。不堪思北客,从此入南荒。旦夕多猿狖,淹留少雪霜。因经杜公墓,惆怅学文章。《次耒阳作》作者齐己简介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
耒阳溪夜行[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代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耒阳溪夜行》作者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
耒阳溪夜行[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代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耒阳溪夜行》作者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