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李建勋《岁暮晚泊,望庐山不见,因怀岳僧呈察判》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岁暮
篇首语:艺术是生活的镜像,生活给了艺术再创造的灵感和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李建勋《岁暮晚泊,望庐山不见,因怀岳僧呈察判》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李建勋《岁暮晚泊,望庐山不见,因怀岳僧呈察判》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李建勋《岁暮晚泊,望庐山不见,因怀岳僧呈察判》原文及翻译赏析
岁暮晚泊,望庐山不见,因怀岳僧呈察判原文:
贪程只为看庐阜,及到停舟恨颇浓。云暗半空藏万仞,雪迷双瀑在中峰。林端莫辨曾游路,鸟际微闻向暮钟。长愧昔年招我入,共寻香社见芙蓉。 诗词作品:岁暮晚泊,望庐山不见,因怀岳僧呈察判 诗词作者:【唐代】李建勋
古诗词大全 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晚泊浔阳望庐山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代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赏析一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像余地。我们仿佛看到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羨,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在艺术上,诗人以简淡的文字传出景物和人物的风神,表现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语淡味醇、意境清远、韵致流溢的感受。
纵观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赏析二
这首诗色彩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作。上来四句,颇有气势,尺幅千里,一气直下。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这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来了,而且还传递了神情。试想在那千里烟波江上,扬帆而下,心境何等悠然。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啊,香炉峰,这才见到了你,果然名不虚传!”四句诗,一气呵成,到“始”字轻轻一点,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就显示出来了。
香炉峰是庐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诗人的歌咏中常见它美好的身影。“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在李白笔下,香炉峰青铜般的颜色,被红日映照,从云环雾绕中透射出紫色的烟霞,这色彩何等浓丽。
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辉的浓笔,表现出他热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玮绚烂的诗风。而此时的孟浩然只是怡悦而安详地观赏,领略这山色之美。因而他用的纯乎是水墨的淡笔,那么含蓄、空灵。从悠然遥望庐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
诗人以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情是内在的,他又以空灵之笔来写,确如昔人评曰:“一片空灵”。
香炉峰烟云飘逸,远“望”著的诗人,神思也随之悠然飘忽,引起种种遐想。诗人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他爱庐山,刺史桓伊为他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禅舍名“东林精舍”。据云那处所是:“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到这儿来的人都感到“神清而气肃”。这地方如此清幽,使人绝弃尘俗,当然也是为那些山林隐逸之士所向往的了。孟浩然是一位“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的人物,所以他那“永怀尘外踪”的情怀是不难理解的。
诗人在遐想,深深怀念这位高僧的尘外幽踪,这时,夕阳斜照,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公安禅之地的东林寺里传来阵阵钟声,东林精舍近在眼前,而远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见,空闻钟声,心中不禁兴起一种无端的怅惘。“空”字情韵极为丰富。这儿是倒装句法,应该是先闻东林之钟然后得知精舍已“近”。这一结余音袅袅,含有不尽之意。且点出东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处。“日暮”二字说明闻钟的时刻,“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加深了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是点题。
这首诗,诗人写来毫不费力,真有“挥毫落纸如云烟”之妙。诗人写出了“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倾羨。然而尽管“精舍”很“近”,诗人却不写登临拜谒,笔墨下到“空闻”而止,“望”而不即,悠然神远。难怪主“神韵”说的清人王士禛极为赞赏此诗,把它与李白诗“牛渚西江夜”并举,用以说明司空图《诗品》中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境,还说:“诗至此,色相俱空,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晚泊浔阳望庐山》作者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的其它作品
○ 过故人庄
○ 春晓
○ 宿建德江
○ 田家元日
○ 清明即事
○ 孟浩然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岁暮晚泊,望庐山不见,因怀岳僧呈察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岁暮晚泊,望庐山不见,因怀岳僧呈察判[作者]李建勋 [朝代]唐代贪程只为看庐阜,及到停舟恨颇浓。云暗半空藏万仞,雪迷双瀑在中峰。林端莫辨曾游路,鸟际微闻向暮钟。长愧昔年招我入,共寻香社见芙蓉
古诗词大全 岁暮晚泊,望庐山不见,因怀岳僧呈察判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岁暮晚泊,望庐山不见,因怀岳僧呈察判[作者]李建勋 [朝代]唐代贪程只为看庐阜,及到停舟恨颇浓。云暗半空藏万仞,雪迷双瀑在中峰。林端莫辨曾游路,鸟际微闻向暮钟。长愧昔年招我入,共寻香社见芙蓉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唐代·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唐代·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
晚泊浔阳望庐山[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赏析一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
晚泊浔阳望庐山[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赏析一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
金山原文:不嗟白发曾游此,不叹征帆无了期。尽日凭阑谁会我,只悲不见韩垂诗。诗词作品:金山诗词作者:【唐代】李建勋
金山原文:不嗟白发曾游此,不叹征帆无了期。尽日凭阑谁会我,只悲不见韩垂诗。诗词作品:金山诗词作者:【唐代】李建勋
答汤悦原文:司空犹不作,那敢作司徒。幸有山翁号,如何不见呼。诗词作品:答汤悦诗词作者:【唐代】李建勋
答汤悦原文:司空犹不作,那敢作司徒。幸有山翁号,如何不见呼。诗词作品:答汤悦诗词作者:【唐代】李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