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李商隐《九月于东逢雪》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原文
篇首语:没有口水和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李商隐《九月于东逢雪》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李商隐《九月于东逢雪》原文及翻译赏析
九月于东逢雪原文:
举家忻共报,秋雪堕前峰。岭外他年忆,于东此日逢。粒轻还自乱,花薄未成重。岂是惊离鬓,应来洗病容。 诗词作品:九月于东逢雪 诗词作者:【唐代】李商隐
古诗词大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标签: 写雪 写风 冬天 山村 写人 写景 景色 季节 场景 人物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赏析一
词大意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濛,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反客为主唐代诗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主人”两字应该删去;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像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唐诗鉴赏辞典》406页) 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由此可见,刘长卿的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赏析二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像。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既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 这幅画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相关内容
创作背景作者:佚名 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唐河间(现属河北)人,一说宣城(现属安徽)人,河间为其郡望,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左右。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刘长卿的其它作品
○ 新年作
○ 送灵澈上人
○ 听弹琴
○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 刘长卿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九月于东逢雪[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举家忻共报,秋雪堕前峰。岭外他年忆,于东此日逢。粒轻还自乱,花薄未成重。岂是惊离鬓,应来洗病容。《九月于东逢雪》作者李商隐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九月于东逢雪[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举家忻共报,秋雪堕前峰。岭外他年忆,于东此日逢。粒轻还自乱,花薄未成重。岂是惊离鬓,应来洗病容。《九月于东逢雪》作者李商隐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原文舉家忻共報,秋雪墮前峰。嶺外他年憶,於東此日逢。粒輕還自亂,花薄未成重。豈是驚離鬢,應來洗病容。譯文暫無譯文
原文舉家忻共報,秋雪墮前峰。嶺外他年憶,於東此日逢。粒輕還自亂,花薄未成重。豈是驚離鬢,應來洗病容。譯文暫無譯文
原文舉家忻共報,秋雪墮前峰。嶺外他年憶,於東此日逢。粒輕還自亂,花薄未成重。豈是驚離鬢,應來洗病容。譯文暫無譯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标签:写雪写风冬天山村写人写景景色季节场景人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标签:写雪写风冬天山村写人写景景色季节场景人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古诗词大全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原文及翻译赏析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原文: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翻译及注释翻译韵译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
古诗词大全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原文及翻译赏析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原文: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翻译及注释翻译韵译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
古诗词大全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代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文翻译赏析)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