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韩愈《醉留东野》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青蒿

篇首语:月与灯依在,不见去年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韩愈《醉留东野》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韩愈《醉留东野》原文及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大全 韩愈《醉留东野》原文及翻译赏析

醉留东野原文: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醉留东野翻译及注释

翻译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诗,常常遗憾他们不常在一起。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我稍微狡猾了些,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低下头拜见孟郊,与他相互依存。孟郊却不回头,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我愿意变身成为云,孟郊变成龙。四方上下追逐著孟郊,即使有离别也常常相逢。

注释1东野:即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诗人,韩愈的好友。2不相从:不常在一起。3并世:同一时代。并,同。4如何复蹑二子踪:为什么又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呢?复,又。蹑,踩、追随。二子,指李白和杜甫。5不得官:写诗时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6夸:号称。7龙种:年老行动笨拙之态。8韩子:韩愈自指。9奸黠(xia):狡猾。十青蒿:小草,韩愈自比。⑾长松:比喻孟郊有乔木之才。⑿駏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叫「蟨」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⒀寸筳:小竹枝,这里也是韩愈自比。⒁巨钟:比喻孟郊。⒂虽有离别何由逢: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逢,遇。

醉留东野赏析

  前四句自比李杜。韩少孟十七岁。孟诗多寒苦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俗,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故有「郊寒岛瘦」之称。韩诗较孟粗放,所以以韩比李,以孟比杜。这里虽未出现「留」字,但紧紧扣住了诗题《醉留东野》中的「留」字,深厚友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五至八句对二人的处境现状和性格作了比较。「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诗人在过去的诗中曾以「雄骜」二字评东野,即说他孤忠耿介,傲骨铮铮。「白首夸龙钟」,一「夸」字即写「雄骜」。紧接着韩愈写自己,「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韩承认自己有点「滑头」,比起孟来有时不那么老实,所以能周旋于官场。在东野这株郁郁高松面前,自惭有如青蒿。意思是说,我今在幕中任职,不过依仗一点小聪明,比起孟郊的才能,实在是自愧弗如。

  最后一段,祝愿二人友谊长存。我十分崇拜孟郊,我愿做驱蛩,负孟避祸。孟郊这样做下去,我和孟郊的才能相差悬殊,犹如「寸莛撞钜钟」。我愿变为云,孟郊变为龙,世间虽然有离别的事,但我们二人如云龙相随,永不分离。

  本诗以「醉」言出之,肆口道来,设想奇僻,幽默风趣;开篇即表示对李、杜的向往,既表达了与友人惜别之情,又可看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与自信。

  全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多次用典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对孟郊的推崇,如《易经·乾卦·文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希望自己和孟郊变为云和龙。同时作者借「醉酒」用「夸龙钟」与「稍奸黠」形容孟郊与自己,足见两人感情深厚。

醉留东野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贞元十四年(798年),当时韩愈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刺史董晋幕中做观察推官。孟郊原来客游在汴,孟郊将要离开汴州南行,韩愈赋此诗留别。 诗词作品:醉留东野 诗词作者:【唐代韩愈 诗词归类:【抒情】、【友谊】

古诗词大全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原文_翻译及赏析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出自唐代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古文观止 议论序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般说来各种事物处在不平静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本来没有声音,风摇动它就发出声响。水本来没有声音,风震荡它就发出声响。水浪腾涌,或是有东西在阻遏水势;水流湍急,或是有东西阻塞了水道;水花沸腾,或是有火在烧煮它。金属石器本来没有声音,有人敲击它就发出音响。人的语言也同样如此,往往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才发言。人们唱歌是为了寄托情思,人们哭泣是因为有所怀恋,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音乐,是人们心中郁闷而抒发出来的心声,人们选择最适合发音的东西来奏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乐器,是各类物质中发音最好的。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选择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因此春天让百鸟啁啾,夏天让雷霆轰鸣,秋天让虫声唧唧,冬天让寒风呼啸。一年四季互相推移变化,也一定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人类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对于语言来说,又是它的精华,所以尤其要选择善于表达的人,依靠他们来表达意见。在唐尧、虞舜时,咎陶、禹是最善于表达的,因而借助他俩来表达。夔不能用文辞来表达,他就借演奏《韶》乐来表达。夏朝的时候,太康的五个弟弟用他们歌声来表达。殷朝善于表达的是伊尹,周朝善于表达的是周公。凡是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儒家六种经典上的诗文,都是表达得很高明的。周朝衰落时,孔子这类人表达看法,他们的声音洪大而传播遥远。《论语》上说:“上天将使孔子成为宣扬教化的人。”这难道不是真的吗?周朝末年,庄周用他那广大无边的文辞来表达。楚国是大国,它灭亡时候的情景靠著屈原的创作来表达。臧孙辰、孟轲、荀卿等人用他们的学说来表达。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通过各自的主张来表达。秦朝的兴起,李斯是表达者。在汉朝,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其中最善于表达的人。此后的魏朝、晋朝,能表达的人及不上古代,可是也并未绝迹。就其比较好的人来说,他们作品的声音清轻而虚浮,节奏短促而急迫,辞藻艳丽而伤感,志趣颓废而放旷;他们的文辞,杂乱而没有章法。这大概是上天厌弃这个时代的丑德败行而不愿照顾他们吧?为什么不让那些善于表达的人出来表达呢!

唐朝建立以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凭他们的出众才华来表达心声。其后还活着的人当中,孟郊开始用他的诗歌来表达感情。这些作品超过了魏晋,有些经过不懈的努力已达到了上古诗作的水平。其他作品也都接近了汉朝的水准。同我交往的人中间,李翱、张籍大概是最引人注目的。他们三位的文辞表达确实是很好的。但不知道上天将应和他们的声音,使他们作品表达国家的强盛呢,还是将让他们贫穷饥饿,愁肠百结,使他们作品表达自身的不幸遭遇呢?他们三位的命运,就掌握在上天的手里了。身居高位有什么可喜的,身沉下僚有什么可悲的!东野将到江南地区去就任县尉,心里好像有想不开的地方,所以我讲这番命由天定的话来解开他心中的疙瘩。

赏析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中唐著名诗人。他壮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时被授为溧阳县尉。怀才不遇,心情抑郁。在他上任之际,韩愈写此文加以赞扬和宽慰,流露出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感慨和不满。

文章内容共分四段。

第一段,论述“物不平则鸣”的道理。从草木、水受外力的激动而发出声音,论及人的言论、歌、哭,都是因为有所不平的缘故。

第二段,列举自然界多种现象论证“不平则鸣”的观点。例如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就是最善于发出声音的东西;而上天则用鸟鸣、雷鸣、虫鸣、风声来告诉人一年四季的推移。这就为下文阐述“人也亦然”打下论证的基础。

第三段,论证人也如此,不平则鸣。文章承接上文,从自然界论及人类社会,从唐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一直谈到隋、唐,列举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论证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论点。

第四段,从唐朝的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一直说到孟郊、李翱、张籍,认为他们都是善于用诗文来抒发情怀的人。作者发问:孟郊、李翱、张籍三人的优秀诗文,不知是上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来歌颂国家的兴盛,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忧愁,而为自己的不幸悲歌?最终点明题旨:“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藉以抒发对孟郊怀才不遇的感慨。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諡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醉留东野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醉留东野[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

古诗词大全 醉留东野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醉留东野[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

古诗词大全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原文_翻译及赏析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出自唐代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古诗词大全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原文_翻译及赏析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出自唐代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古诗词大全 送孟东野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送孟东野序[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

古诗词大全 送孟东野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送孟东野序[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

词语大全 青蒿   [qīng hāo]什么意思

青蒿  [qīnghāo][青蒿]基本解释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细裂如丝,有特殊气味。茎、叶可入药。嫩者可食。也叫“香蒿”。唐韩愈《醉留东野》诗:“韩子稍奸黠,自慙青蒿倚长松

古诗词大全 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蜀客名次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蜀客名次卿)[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君门不可入,势利互相推。借问读书客,胡为在京师。举头未能对,闭眼聊自思。倏忽十六年,终朝苦寒饥。宦途竟寥落,鬓发坐差池。颍水清且寂,

古诗词大全 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蜀客名次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蜀客名次卿)[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君门不可入,势利互相推。借问读书客,胡为在京师。举头未能对,闭眼聊自思。倏忽十六年,终朝苦寒饥。宦途竟寥落,鬓发坐差池。颍水清且寂,

古诗词大全 刘叉《与孟东野》原文及翻译赏析

与孟东野原文:寒衣草木皮,饥饭葵藿根。不为孟夫子,岂识市井门。诗词作品:与孟东野诗词作者:【唐代】刘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