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原文及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原文: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翻译及注释

翻译  昔日西晋王朝的政权崩溃时,中原一代的人民纷纷向南边逃亡。当时的局势多么纷乱,乘机崛起的军阀割据势力日日夜夜争斗不休。胡人的马儿在汉地上奔驰,苻坚率领着前秦的军队威胁著中原。贤明而有才能的大臣谢安察觉到了国家即将衰败的命运,为了挽救危局,抵御侵扰,他迅速地东山再起。晋军衣甲鲜明,军容雄壮,气势不凡;沿江陈兵,直到海隅,场面颇为壮观。前秦的军队声势浩大,披甲执戈的军士像天上的积云一样聚集。苻坚骄傲狂妄,不可一世,他自认兵强马多,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然而东晋王朝的局势开始好转,苻坚的军队吓得魂飞魄散。谢安于谈笑间打败了前秦的军队,老百姓都敬重他,希望他能执掌朝政。如今到古城金陵探访古迹,还可以见到当年的谢安墩。依靠著栏杆远望四周险峻的地势,高耸的谢安墩上没有人群喧哗的声音。我想像著谢安当年的风姿,缅怀着右军将军王羲之曾劝谢安以国事为重的言语。王羲之和谢安志同道合,都有为国效力的心愿。他们虽已做古,其功绩却长存于世,就像蕙兰留下的芳根一样。白鹭在春天的小洲上空飞过,青龙山迎接着初生的太阳。虽然年代久远,谢安墩却依旧存在;只是楼台倒塌,到处长满繁盛的庄稼。我来这喝喝酒,并将在这墩上建造林园。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我将拂袖而去,到武陵源去过隐居生活。

注释1、这首诗是李白游历金陵谢安墩时所作。冶城:相传是三国时吴国的铸冶之地。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谢安墩:在金陵城东半山报宁寺的后面,谢安曾和王羲之同登此墩,后称为谢安墩。2、晋室,指西晋王朝。横溃,引申为政权崩溃,这里是指西晋皇族争权互相残杀的「八王之乱」。3、永嘉:晋怀帝年号.永嘉5年(311)匈奴贵族刘曜攻陷洛阳,杀死七民三万余人,中原一带人纷纷南耷避乱。4、龙虎:喻指当时乘机崛起的割据势力。朝昏,日日夜夜。5、风,放逸,引申为追逐、奔弛。6、天骄:天之骄子,本指匈奴.这里指侍坚的前秦。蹙,迫,侵扰。7、哲匠:指贤明有才之士.这里指谢安。8、云鹏:大鹏,指谢安。9、组练:古时车卒与步兵穿的战服。楚国,指江淮一带。此句形容晋军衣甲鲜明、军容雄壮。10、海门:指海边。11、西秦:指十六国时苻坚的前秦。12、投鞭:据《晋书·符坚载记》:荮坚进攻东晋时,曾吹嘘其兵力强大,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一扫不足论,一举荡平晋军不在话下,此二句描绘苻坚的骄傲狂妄不可一世。13、皇运。指东晋王朝的命运。返正,复归于正道,这里是振兴的意思。14、丑虏:指苻坚的军队,无遗魂,吓掉了魂。15、「谈笑」二句: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苻坚攻晋时,谢安镇静如常,与其侄谢玄对局下棋.谈笑自若、遏:阻挡,此二二句意为:谢安谈笑自若地扣。败了前秦军,老自姓希望他执掌朝政。16、凭览:倚栏远望,周,四周。17、高标:指谢安墩高高耸立。绝人喧,无喧闹之声。18、东山,指谢安。谢曾隐居东山。19、右军言: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与王羲之(右军)同登冶城时.王对谢说:「现在天下大乱,应人人为国效力,不可空谈,荒废正业。」20、白鹭:白鹭洲,在今南京,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有「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21、青龙:山名,在南京东南。朝暾:初升的太阳。22、云物:景物。23、清波:指酒。24、树名园:在墩一上建筑林园。25、武陵:郡名,在今湖南常德市一带。武陵源即桃花源,晋陶潜有《桃花源记》,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创作背景

  此诗当写于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发生前后.爵人从当时唐王朝的危机联想到西晋的永嘉之乱,从谢安墩联想到澍安当年奋起东山,挽救危局。诗人感慨于谢安在乱世中救国的英雄壮举,也希望如谢安一样为国效力.在国难当头之际施展自己的宿愿,又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有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的遭遇,于是写下此诗来表达自己的信念。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赏析

  从「晋室昔横溃」到「天骄蹙中原」是诗歌的第一部分。西晋末年,军阀割据,朝野纷争不断。「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两句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令人窒息的乱世画面。「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是指,当时匈奴的军队相继攻陷了洛阳和长安,整个中原已经在胡人的铁蹄之下。此刻如果再没有杰出的将领出来抵御侵略,司马王朝必将灭亡。这一段极力描述局势的纷乱与紧迫.是在为下一段谢安的出场做铺垫。时势造英雄.正是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主人公才可更具英雄色彩。

  从「哲匠感颓运」到「苍生望斯存」为诗歌的第二部分。谢安于乱世中应时而出,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司马王朝的半壁江山。为了表现谢安的雄才大略,诗人首先描述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是如何强大。由「百万众」和「如云屯」即可看出,前秦的兵士众多,气势恢宏,这正与西晋王朝混乱纷杂的局势形成鲜明的对比。「投鞭可填江」,固然是在描述苻坚的狂妄自傲、不可一世,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前秦的军队之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谢安临危受命,凭借卓尔不群的军事才能,在淝水将前秦的军队一举击破,使「淝水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场著名战役。诗人又用「谈笑」一词勾勒出了谢安从容不迫的气度。战场上刀光剑影,惨烈异常,而谢安依然能够轻松自如,从容面对。这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三国时的奇才诸葛亮。「丑虏无遗魂」,写前秦军队的落荒而逃,既和前面大军进攻中原时的浩浩荡荡以及苻坚的不可一世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烘托出谢安战绩的显赫。这一战的胜利为谢安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推崇,使他得以流传百世,受人敬仰。

  从「冶城访古迹」到「归入武陵源」是诗歌的最后一部分。诗人的目光从历史上回到了现实中。谢安墩地势高耸,鲜有人声喧哗,这样略显荒凉的场景引发了诗人更多的思考。王羲之当年正是在这里劝谢安以国家危亡为己任,这才有了之后谢安的应时而出、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之举。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王羲之和谢安可谓志同道合,就像梧桐与嘉树一样,而他们的故事也如同蕙草留下的芳根一样,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千秋佳话。想到这段历史,诗人很自然地就会联系到自己。他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才能,他相信只要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像谢安一样,建立不朽的功绩。然而身边并没有像王羲之之于谢安这样的知己,自己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苦闷无处排遣。在谢安墩上远望,白鹭在春天的小洲上空飞过,青龙山迎接着初生的太阳。诗人看见的自然景物都蕴含着生机和希望,而身边的谢安墩由于年代久远,楼台倒塌,到处长满繁茂的庄稼。这使他再次感叹功名富贵的不可长存,于是又有感而发: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建功立业,实现心中抱负,一定会辞去官职,到归隐之地享受田园牧歌的生活。

  李白的诗歌字里行间常常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被赏识被重用,从而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劳。谢安一战而平天下的壮举正是他最大的理想。因而登上谢安墩,诗人才会有这样多的感慨。虽然现实中有诸多不如意,他依然期待着有机会建立不朽的功业,这也是李白和一些归隐诗人不同的地方。很多怀才不遇的诗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小隐于林,独善其身。而李白尽管有归人武陵源的念头,也依然希望是在「功成」之后再将其实现。这成了他坚持一生的信念,也成为其大部分诗篇的终极主题。

诗词作品: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诗词作者:【唐代李白 诗词归类:【游记】、【登高】、【理想】、【景点】

古诗词大全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 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及注释

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著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注释1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2江:长江。3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4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6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7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8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著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著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著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气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从先秦时代起就被广泛运用。随着魏晋时期的曹丕以气论文,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虽然,论者对气的理解、认识不完全相同,但对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又都一致认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李白此诗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因为从古而来,几乎所有的统治者他们都宣扬自己的世代永存与精神不灭,并且还把这样一种模式灌输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使人深信不疑。但是,李白则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即或是极为强有力的统治者,就像秦始皇,他可以「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然而他终归也要「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风·秦王扫六合》),烟消云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李白看来,宇宙万物之中,能够获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一切的繁华与骄奢淫逸都会烟消云散;如果说它们还存在,似乎也只是作为自然的反衬而存在的。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朗,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登临」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讥的「浮云」惆怅和不见「长安」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登金陵凤凰台创作背景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诗词作品:登金陵凤凰台 诗词作者:【唐代李白 诗词归类:【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咏史怀古】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古近体诗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李白)全文翻译鉴赏

古近体诗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李白系列:李白诗集(古近体诗)古近体诗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题解】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六年(747)。李白在诗中大力赞扬了谢安「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的功业,表达了自己的深深

古诗词大全 《古近体诗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李白)全文翻译鉴赏

古近体诗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李白系列:李白诗集(古近体诗)古近体诗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题解】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六年(747)。李白在诗中大力赞扬了谢安「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的功业,表达了自己的深深

古诗词大全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古诗词大全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古诗词大全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及注释翻译凤凰台上曾

古诗词大全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及注释翻译凤凰台上曾

古诗词大全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_翻译及赏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

古诗词大全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_翻译及赏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

古诗词大全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原文_翻译及赏析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唐代·李白《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出自唐代李白的《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秋天,登高怀古译文钟山怀抱金陵城,往昔曾经霸王气十足。天

古诗词大全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原文_翻译及赏析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唐代·李白《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出自唐代李白的《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秋天,登高怀古译文钟山怀抱金陵城,往昔曾经霸王气十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