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王昌龄

篇首语: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听流人水调子》赏析

古诗词大全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听流人水调子原文: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听流人水调子翻译及注释

翻译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注释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分付:即发付,安排。

听流人水调子赏析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真叫人感到「青枫浦上不胜愁」呢。「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这种手法,后来在元人马致远《天净沙》中有最尽致的发挥),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水调子」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这里的「分付」和「与」,下字皆灵活,它们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意味又决非演奏弹拨一类实在的词语所能传达于万一的。它们的作用,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钩连,使之融成一境。「分付」双声,「鸣筝」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诗句之妙,恰如钟惺所说:「『分付』字与『与』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唐诗归》)。所谓「解不出」。乃是说它可意会而难言传,不像实在的词语那样易得确解。

  次句刚写入筝曲,三句却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上。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也许晚间真的飞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中。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好像迷濛在雾雨之中。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乐造成了这样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千重」、「万重」的覆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在写「鸣筝」之后,这样将「岭色」与「千重万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叙写、关联词语,造成诗句多义性,含蕴丰富,打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

  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这里不说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收与」、「分付与」用字同妙,它使三句的「雨」与此句的「泪」搭成譬喻关系。似言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无怪乎其多了。这想像新颖独特,发人妙思。此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服务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非刻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可谓知言。

听流人水调子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流人即流浪艺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头》。此诗写听流浪艺人弹奏筝曲《水调歌头》的感受,借此表达贬谪途中凄清又幽暗的心境。

诗词作品:听流人水调子 诗词作者:【唐代王昌龄 诗词归类:【写景】、【音乐】

古诗词大全 《听流人水调子》赏析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

  王昌龄诗鉴赏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

  贬所途中,描写听筝而引起的感慨。

  首句写景,描绘了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

  我国古典诗歌中,素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触动客子的愁情。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相关。

  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创造了一个典型的环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消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分付”即发付,安排意。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 的主观感情,岂能不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呢?这里的“分付”和“与”,它们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又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相连,使之融成一境。“分付”双声,“鸣筝”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诗句之妙,恰如钟惺所说:“‘分付’字与‘与’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唐诗归》),所谓“解不出”,正是说它可意会而难言传,言有尽而意无穷。

  次句刚开始描写筝曲,三句却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的描写。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也许晚间真的下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间。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似乎迷蒙在雾雨之中。

  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心情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听觉形象。“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在写“鸣筝”之后,这样将“岭色”

  与“千重万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叙写、关联词语,造成诗句多义性,含蕴丰富,连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

  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这里不写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收与”、“分付与”用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使三句的“雨”与此句的“泪”构成譬喻关系。意喻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无怪乎其多了。这想象新颖独特,发人妙思。“只说闻筝下泪,意便浅。说泪如雨,语亦平常。看他句法字法运用之妙,便使人涵咏不尽。”(黄生评)这首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有益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不显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可谓知言。

zhl201612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听流人水调子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听流人水调子[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听流人水调子》赏析赏析一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歌中,

古诗词大全 听流人水调子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听流人水调子[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听流人水调子》赏析赏析一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歌中,

古诗词大全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听流人水调子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赏析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古诗词大全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听流人水调子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赏析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古诗词大全 《听流人水调子》赏析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  王昌龄诗鉴赏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  贬所途中,描写听筝而引起的

古诗词大全 《听流人水调子》赏析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  王昌龄诗鉴赏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  贬所途中,描写听筝而引起的

古诗词大全 项斯《寄流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流人原文:毒草不曾枯,长添客健无。雾开蛮市合,船散海城孤。象迹频藏齿,龙涎远蔽珠。家人秦地老,泣对日南图。诗词作品:寄流人诗词作者:【唐代】项斯

古诗词大全 项斯《寄流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流人原文:毒草不曾枯,长添客健无。雾开蛮市合,船散海城孤。象迹频藏齿,龙涎远蔽珠。家人秦地老,泣对日南图。诗词作品:寄流人诗词作者:【唐代】项斯

古诗词大全 王昌龄《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原文: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

古诗词大全 王昌龄《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原文: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