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李白《上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黄牛

篇首语:心境是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李白《上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李白《上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峨眉山月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大全 李白《上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

上三峡原文: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翻译及注释

翻译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三个早晨行在黄牛峡,三个晚上还在黄牛峡打转。这样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黄牛峡。怎能不使人愁得两鬓斑斑?

注释1三峡:指长江之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2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南,山势高峻,景色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3巴水:指长江三峡的流水。重庆东面长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传说巴子国由此得名。古渝、涪、忠、万等州均属巴国地,故此段长江常称巴水。4黄牛:指黄牛山,又称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上三峡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以平定叛乱为号召出师,曾三次派遣使者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出自报国立功的良好愿望应聘入幕。至德二载(757年)唐肃宗李亨和永王李璘发生夺权内讧,李亨消灭了李璘的军队。李白因此获罪,被投入浔阳监狱。后来又流放夜郎。此诗是李白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二月流放夜郎途径三峡时创作的。当时李白59岁。他58岁时从九江到宜昌逆流而上,走了快一年,接着便进入三峡。三峡是长江最为险峻、最难走的一段,在此行程更慢,妻子宗氏和妻弟也已经告别回南昌了,因此就更加孤独,情绪更坏。

上三峡鉴赏

  此诗表现了当时诗人逆境难熬,情绪郁闷状况。前四句,诗人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了巫山高入云天、巴水急流滚滚的壮丽景色。「巫山夹青天」,「夹」字用得极其到位,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巴水流若兹」,含有无奈之意。三、四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景。「巴水忽可尽」,著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这两句诗由对客观景物的描写逐渐过渡到诗人的主观抒情,即由景入情,融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

  诗的后半部分对三、四两句诗意作了进一步阐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诗中连续重复「三朝三暮」,极有船工号子的感觉。古时有歌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最后四句是从这首民间歌谣脱胎而来的。但古歌谣指提到舟行的缓慢,而李白的诗除了说「三暮行太迟」外,还有「不觉鬓成丝」,旅途艰辛和心情忧郁使诗人在不知不觉中鬓发都愁白了。这就把客观叙事和主观抒情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含蓄委婉地映衬出诗人当时愁苦的心情。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诗里《上三峡》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早发白帝城》),后者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名篇。《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下江陵》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城高入云,晨光初灿,气象开朗,舟行轻快。「一日千里」是诗人心态轻松的主观感受,喜悦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同一位诗人,同一处景致,却气象迥异,正是「融情入景」的鲜明写照。

诗词作品:上三峡 诗词作者:【唐代李白 诗词归类:【景点】、【行路】、【山水】、【抒情】

古诗词大全 峨眉山月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国中古诗 秋天 游历 写景地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著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创作背景

赏析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著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赏析二

峨眉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县。山中多寺观。李白涉及峨眉山的诗。人们比较熟悉的有三首,一首是《登峨眉山》,这是作者早期居蜀时所作,另一首是写于晚年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这一首则是写于作者二十六岁(726)离开蜀地时。如果说李白早期是为了访道求仙而登峨眉山,那么在他即将离蜀和离蜀后写的关于峨眉山月歌的诗,则主要是藉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这首诗人们很欣赏,但理解却有很大不同。

第一,是对作者写此诗时的心情说法不一。明高棅《唐诗品汇》卷四十七引刘须溪谓此诗"含情凄婉",而程千帆《古诗考索·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则云:"李白的构思是在以孤悬空中的月与自己所要随着江水东下而经过的许多地方对比。来展现自己乘流而下的轻快心情。"如果我们联系李白出川的动机来分析此诗,对以上两种理解的正误便不难做出判断。作者当时抱着四方之志出蜀远游,犹大鹏将展其翅。此时没有什么"凄婉"之情可言,相反,倒是大有与明月争胜之心。峨眉山月本来随着江水东流,作者乘轻舟顺流而下。所经之处有时可以看到山月,有时看不到,明月时隐时现,仿佛在紧紧追赶自己。看不到时,就像远远地将山月抛在身后。假如把上述刘须溪所谓"含情"的"情",理解为作者与山月相嬉的情趣或得以出川的喜悦心情,似乎比"凄婉"二字更接近原意。

第二,是对"秋"字的不同理解。一种认为是指秋天,另一种认为"是指峨眉山月上弦或下弦呈半圆形的时候"。揆度其意,当然以后一种说法较合理。不过可以肯定,李诗中的"半轮",不会是指上弦月,因为峨眉山此时在作者的西南方向,自然是指阴历月终的时候了。同时,将"秋"字解作"时候",可以在训诂方面找到根据,即"秋"字可训为"时期"、"日子"。

此外,"秋"字还训作飞动的样子,或腾跃的样子,如《汉书·礼乐志·安世房中歌》之七:"飞龙秋,游上天。"据此,将这句解作弯月飞挂峨眉山,似亦说得通。

第三,是对"三峡"的不同解说。一说这里的"三峡"是指鄂川交界的瞿唐峡、巫峡、西陵峡;一说指四川乐山县的黎头、背峨、平羌所谓小三峡。要辨别哪一个更合理。不妨先考察一下李白的出川路线。作者看到峨眉山月的倒影映在平羌江里,说明是从峨眉山的方面启程的。平羌江即青衣江,源出四川芦山县西北,至乐山县入岷江。第三句的"清溪"即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县。"清溪"在乐山三峡的下游,作者夜间从这里出发。目标是"向三峡气显然不是指乐山县的三峡。否则不仅"向"字失去了着落,行人便成了走回头路。所以。此处的"三峡"必定是指著名的巴东三峡。这里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也是由乐山经渝州(今重庆一带)出川的必由之路。

第四,是对二联对句中"君"字的不同解说。有的说是指作者怀念的友人,或为其"送行之人";沈德潜则云:"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唐诗别裁》)看来后一种说法更合情理。峨眉山是作者实际上的故乡,月是故乡圆。作者对峨眉山月的怀念。无疑也是对故乡的依恋。如果把"思君"解作"思友",便嫌平直,倒不如看作以月拟人更有诗意。俞陛云认为:"以秋宵之残月,映青峭之峨眉。江上停桡,风景幽绝。无奈轻舟夜发,东下巴渝。回看斜月沉山,思君不见,好山隔面,等于良友分襟也。"(《诗境浅说续编》)所以"思君"不是单指对某一友人的思念,而是一种宽泛的乡情。以象征著故乡的山月为友,不是比指某一具体的友人更有深意吗?

古人论此诗,最称道它对地名的妙用。明人王世懋说:"谈艺者有谓七言律一句不可两入故事,一篇中不可重犯故事。此病犯者故少,能拈出亦见精严。然我以为皆非妙悟也。作诗到神情传处,随分自佳,下得不觉痕迹,纵使一句两入,两句重犯,亦自无伤。如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地名者五,然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艺圃撷金》)王世贞称此诗是太白佳境,并说:"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艺苑卮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国中古诗 婉约 女子 闺怨感伤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宋代·梅尧臣《鲁山山行》

鲁山山行

宋代梅尧臣

古诗三百首 国中古诗 登山 写景抒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代·刘禹锡《秋词》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国中古诗 秋天悲秋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古近体诗 上三峡》(李白)全文翻译鉴赏

古近体诗上三峡李白系列:李白诗集(古近体诗)古近体诗上三峡【题解】《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原文】巫

古诗词大全 《古近体诗 上三峡》(李白)全文翻译鉴赏

古近体诗上三峡李白系列:李白诗集(古近体诗)古近体诗上三峡【题解】《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原文】巫

古诗词大全 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原文: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翻译及注释翻译白鹭鸶拳著一条腿,单足立在冰凉的秋水中,月光明如秋水洒满大江。白鹭鸶受人惊吓以后,高

古诗词大全 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原文: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翻译及注释翻译白鹭鸶拳著一条腿,单足立在冰凉的秋水中,月光明如秋水洒满大江。白鹭鸶受人惊吓以后,高

古诗词大全 峨眉山月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国中古诗,秋天,游历,写景地名译文

古诗词大全 峨眉山月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国中古诗,秋天,游历,写景地名译文

古诗词大全 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及翻译赏析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

古诗词大全 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及翻译赏析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

古诗词大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注释(1)《水经注》:江水东经羊肠、虎臂滩。杨亮为益州刺史,至此

古诗词大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注释(1)《水经注》:江水东经羊肠、虎臂滩。杨亮为益州刺史,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