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道士

篇首语: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及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寄全椒山中道士

古诗词大全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翻译及注释

翻译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注释1.寄:寄赠。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2.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3.涧:山间流水的沟。束:捆。荆薪:杂柴。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4.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风雨夕:风雨之夜。5.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迹:来去的踪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赏析

  此诗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巖边安顿,明天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因而也不知去何处找对方。

  诗虽淡淡写来,却使读者能感到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而诗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诗人在风雨之夜想起友人,想带着酒去拜访,可见两人的深厚友情。而满山落叶,恐不能相遇,只能寄诗抒情,又流露出淡淡的惆怅。全诗淡淡写来,却于平淡中见深挚,流露出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又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的寂寞之情,也就无从排解。

  这首诗,看来像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像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韦应物这首诗,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谓「化工笔」,也就是这个意思。

寄全椒山中道士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诗词作品:寄全椒山中道士 诗词作者:【唐代韦应物 诗词归类:【唐诗三百首】、【怀念】

古诗词大全 寄全椒山中道士

原文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譯文

今天郡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你一定在澗底打柴,回來以后煮些清苦的飯菜。想帶著一瓢酒去看你,讓你在風雨夜里得到些安慰。可是秋葉落滿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跡?

注釋全椒:今安徽全椒縣,唐屬滁州。郡齋:滁州刺史衙署的齋舍。“澗底”二句:指想象山中道士隔絕人世的幽獨清苦生活。荊薪:柴草。煮白石:《神仙傳》云:“白石先生者,中黃丈人弟子也,嘗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瓢:將干的葫蘆挖空,分成兩瓣,叫做瓢,用來作盛酒漿的器具。風雨夕:風雨之夜。山中客:指全椒縣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澗:山間流水的溝。束:捆。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跡:來去的蹤跡。

賞析

這首詩乍看沒什么驚人之句,好像一潭秋水,冷然而清,頗有陶淵明的風格,向來被稱為韋詩中的名篇。有人說它“一片神行”,有人說是“化工筆”(見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評價很高。

題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會吐露對山中道士的憶念之情。但憶念只是一層,還有更深的一層,需要讀者細心領略。

詩的關鍵在于那個“冷”字。全詩所透露的也正是在這個“冷”字上。首句既是寫出郡齋氣候的冷,更是寫出詩人心頭的冷。然后,詩人由于這兩種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這寒冷氣候中到澗底去打柴,打柴回來卻是“煮白石”。葛洪《神仙傳》說有個白石先生,“嘗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還有道家修煉,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誰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艱苦修煉,詩人懷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讓他在這秋風冷雨之夜,得到一點友情的安慰。然而詩人進一層想,他們都是逢山住山、見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許在這塊石巖邊安頓,明天恐怕又遷到別一處什么洞穴安身了。何況秋天來了,滿山落葉,連路也不容易找,走過的腳跡自然也給落葉掩沒了,因而也不知去何處找對方。

詩雖淡淡寫來,卻使讀者能感到詩人情感上的種種跳蕩與反復。開頭,是由于郡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終于又覺得找不著他而無可奈何;而詩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終于無從消解。

詩人描寫這些復雜的感情,都是通過感情和形象的配合來表現的。“郡齋冷”兩句抒寫,可以看到詩人在郡齋中的寂寞。“束荊薪”、“煮白石”是一種形象,這里面有山中道人的種種活動。“欲持”和“遠慰”又是一種感情抒寫。“落葉空山”卻是另一種形象了,是秋氣蕭森、滿山落葉、全無人跡的深山。這些形象和情感串連起來,便構成了情韻深長的意境,很耐人尋味。

這首詩,看來像是一片蕭疏淡遠的景,啟人想象的卻是表面平淡而實則深摯的情。在蕭疏中見出空闊,在平淡中見出深摯。這樣的用筆,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覺,也就是形象思維的巧妙運用。

蘇軾很愛這首詩。《許彥周詩話》載:“韋蘇州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東坡用其韻曰:‘寄語庵中人,飛空本無跡。’此非才不逮,蓋絕唱不當和也。”施補華《峴傭說詩》也指出:“《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東坡刻意學之而終不似。蓋東坡用力,韋公不用力;東坡尚意,韋公不尚意,微妙之詣也。”這便是自然和造作的分別。韋應物這首詩,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謂“化工筆”,也就是這個意思。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翻译及赏析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唐代·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

古诗词大全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翻译及赏析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唐代·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

古诗词大全 韦应物《寄庐山棕衣居士》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庐山棕衣居士原文: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俗客欲寻应不遇,云溪道士见犹稀。诗词作品:寄庐山棕衣居士诗词作者:【唐代】韦应物

古诗词大全 韦应物《寄庐山棕衣居士》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庐山棕衣居士原文: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俗客欲寻应不遇,云溪道士见犹稀。诗词作品:寄庐山棕衣居士诗词作者:【唐代】韦应物

古诗词大全 寄全椒山中道士

原文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譯文今天郡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你一定在澗底打柴,回來以后煮些清苦的飯菜。想帶著一瓢酒去看

古诗词大全 寄全椒山中道士

原文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譯文今天郡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你一定在澗底打柴,回來以后煮些清苦的飯菜。想帶著一瓢酒去看

古诗词大全 寄全椒山中道士

原文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譯文今天郡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你一定在澗底打柴,回來以后煮些清苦的飯菜。想帶著一瓢酒去看

古诗词大全 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原文及翻译,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原文及翻译  卷十四·绝唱不可和  作者:洪迈  韦应物在滁州,以酒寄全椒山中道士,作诗曰:“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樽酒,远慰风雨夕。落

古诗词大全 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原文及翻译,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原文及翻译  卷十四·绝唱不可和  作者:洪迈  韦应物在滁州,以酒寄全椒山中道士,作诗曰:“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樽酒,远慰风雨夕。落

古诗词大全 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原文及翻译,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原文及翻译  卷十四·绝唱不可和  作者:洪迈  韦应物在滁州,以酒寄全椒山中道士,作诗曰:“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樽酒,远慰风雨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