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王勃《山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诗人
篇首语: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王勃《山中》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王勃《山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山中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翻译及注释
翻译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注释1滞(zhi):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2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3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山中赏析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可以参证的有作者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 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新奇的想像,既缘于诗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实感。人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所以,这句诗中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情绪。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
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诗的前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紧接着,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此诗道:「寄兴高远,情景俱足。」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该诗首尾三句写景,第二句抒情叙事,采取景情景的结构。由于情在诗结尾处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耐人寻味。
山中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山庙序》里也说:「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藉著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山中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诗词作品:山中 诗词作者:【唐代】王勃 诗词归类:【山水】、【思乡】
古诗词大全 王勃《麻平晚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麻平晚行原文: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麻平晚行翻译及注释
翻译千里羁旅,多时离家,我禁不住回望故土,倦怠了游山玩水的兴致。在山中寻找高高低低的戍道,远远近近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山涧旁的草色丰富让人眼花,枝丫上的花朵繁多的让人叫不出名字。但是即使在平麻,我的愁思何时才能停止。只有清肃的晚风和青猿凄厉的啼叫。
注释1麻平:2怀土:怀恋故土。3戍:防守边疆。4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5羁心:亦作羇心,犹旅思,羁旅的愁思。
麻平晚行鉴赏
怀土和倦游情这样的词是典型的羁旅思乡的象征。连续三首诗,诗人多次运用百年和千里这样的时间和空间交织进行的搭配,使得愁绪不仅仅弥漫在纸页上,更是充斥在整个空间里,并且随着第四维时间的推移更加的浓重。仿佛我们回到了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看到诗人的衣带正飘动,感觉到诗人的思绪刚刚开始。百年,和千里,又运用的夸张的手法,洪造得了氛围。
戍道就是为了防守边疆而修的战道。王勃是非常渴望从戎报国的。在《滕王阁》中,他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柳宗元的《小石潭纪》中一段极其别致的描写:「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于是伐竹取道」。然而在此诗中,无论是心中的渴望还是自然的美景都无法吸引诗人,高低错落如何,远近鸣环又如何。作者在这里追对它们作了粗略的带过。
涧叶繁密到无法细分颜色,山花也无法辨名。照理说,已经是迷花倚石的境界了。然而,即使见到了仙境般的景色,这种景色,现在仅仅作为诗人羁心的反衬了。诗中,一个才分色和一个不辨名,是不著一色,而写尽风流。其妙处类似于希腊神话中,征战十年怨声连连的士兵看到海伦之后,心甘情愿的留学卖命。(呵呵,跑题了)。
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只道,我的愁思到哪里才会结束。言下之义就是还乡。独在异乡,那种孤独和凄凉,日暮都会浮现和膨胀。柳宗元的小石潭竟然让他凄神寒骨。所谓的「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竟然变成「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诗词作品:麻平晚行 诗词作者:【唐代】王勃 诗词归类:【羁旅】、【写景】、【抒情】、【思乡】
相关参考
山中王勃系列:关于思乡的古诗词大全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译文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著早日回归。更何况秋风风寒,傍晚暮气沉沉。更难耐深山重重
山中王勃系列:关于思乡的古诗词大全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译文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著早日回归。更何况秋风风寒,傍晚暮气沉沉。更难耐深山重重
春庄原文: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春庄翻译幽静的山林中有一条路边长满兰叶的小路,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只是没有人间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诗词作品:春庄诗词作者:【唐代】
春庄原文: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春庄翻译幽静的山林中有一条路边长满兰叶的小路,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只是没有人间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诗词作品:春庄诗词作者:【唐代】
麻平晚行原文: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麻平晚行翻译及注释翻译千里羁旅,多时离家,我禁不住回望故土,倦怠了游山玩水的兴致。在山中寻
麻平晚行原文: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麻平晚行翻译及注释翻译千里羁旅,多时离家,我禁不住回望故土,倦怠了游山玩水的兴致。在山中寻
九日原文: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诗词作品:九日诗词作者:【唐代】王勃
九日原文: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诗词作品:九日诗词作者:【唐代】王勃
春园原文: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诗词作品:春园诗词作者:【唐代】王勃
春园原文: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诗词作品:春园诗词作者:【唐代】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