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杜牧《送隐者一绝》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隐者
篇首语:事亲尽教自天成,鉴本无尘水本清。相彼禽兮犹学习,灵乌反哺更分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杜牧《送隐者一绝》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杜牧《送隐者一绝》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隐者一绝原文: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送隐者一绝赏析
首两句从隐者的居所和处境着笔,称扬隐者的德行。「无媒」语出《韩诗外传》:「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原意女子因无人为媒难以出嫁,这里指士子因无人推荐、引见而无法用于世。正因为无汲引者问津,隐者门可罗雀,屋前小路长满了荒草,一片萧索冷落。「草萧萧」暗用汉代张仲蔚事。据《高士传》载,张仲蔚「善属文,好诗赋,闭门养性,不治荣名」。透过萧萧荒草,一个安于索居的隐者形象呼之欲出。「云林」,高入云中的山林,这里指隐者隐之处。市朝,指交易买卖场所和官府治事所在。自古以来,隐者乐于洁身自好,有意避开这些争权夺利的尘嚣地,「退不丘壑,进不市朝,怡然自守,荣辱不及」(《周书·薛端传》)。清心寡欲,恬淡自适,诗人对隐者的洁行高志,流溢出钦羨、称颂之情。
末两句从白发落墨,生发健拔高昂的议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与忧愁有着不解之缘。隐者「无媒」,因而怀才不遇。社会的压抑使他产生忧愁,难以驱逐的忧愁又使他早生华发。他叹息英雄无用武之地,痛恨扼杀人才的社会势力,呼吁世间公道。诗人充分理解隐者的心境,他与隐者灵犀相通,命运与共,对人世、对社会有着相同的见解。他以为,世间只有白发最公道,即使是达官贵人的头上也照长不误,决不饶过。不受财富摆布,不向权贵拜倒,不阿谀,不恂私,一切都公平合理,这就是人间的公道。诗中「唯」字,包含言外之意:除了白发,人世间再没有公道可言。社会不公正,在诗人笔下得到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针砭。这是理性的批判,是对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有力鞭苔。
全诗随情感的流动、意绪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节奏和语势:前两句如静静溪流平和舒缓,后两句如滔滔江潮激荡喷涌。批斥的锋芒直指不公道的封建社会制度,议论警动,憎爱分明,痛快淋漓而又不乏机趣幽默。
诗词作品:送隐者一绝 诗词作者:【唐代】杜牧 诗词归类:【写人】、【隐居】、【抒怀】、【怀才不遇】
古诗词大全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及翻译赏析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翻译及注释
翻译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
注释1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2「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3一麾(huī):旌旗。4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军事家;曾祖杜希望为唐玄宗时的边塞名将;祖父杜佑则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可惜英年早逝。杜牧自己不但文采绝佳,而且颇有政治才能,一心想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鉴赏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像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赠白马王彪》)杜甫诗:「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传诵人口之句。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练;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诗词作品: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诗词作者:【唐代】杜牧 诗词归类:【唐诗三百首】、【爱国】
相关参考
送隐者一绝 杜牧 无媒径路草萧萧, 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 贵人头上不曾饶。 杜牧诗鉴赏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牧之云:‘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
送隐者一绝 杜牧 无媒径路草萧萧, 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 贵人头上不曾饶。 杜牧诗鉴赏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牧之云:‘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
途中一绝原文:镜中丝发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诗词作品:途中一绝诗词作者:【唐代】杜牧
途中一绝原文:镜中丝发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诗词作品:途中一绝诗词作者:【唐代】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翻译及注释翻译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翻译及注释翻译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
题张处士山庄一绝[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好鸟疑敲磬,风蝉认轧筝。修篁与嘉树,偏倚半岩生。《题张处士山庄一绝》作者杜牧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
题张处士山庄一绝[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好鸟疑敲磬,风蝉认轧筝。修篁与嘉树,偏倚半岩生。《题张处士山庄一绝》作者杜牧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
贻隐者[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回报隐居山,莫忧山兴阑。求人颜色尽,知道性情宽。信谱弹琴误,缘崖㔉药难。东皋亦自给,殊愧远相安。《贻隐者》作者杜牧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
贻隐者[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回报隐居山,莫忧山兴阑。求人颜色尽,知道性情宽。信谱弹琴误,缘崖㔉药难。东皋亦自给,殊愧远相安。《贻隐者》作者杜牧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