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
Posted 诗人
篇首语: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诗鉴赏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着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写苍苍山林中的灵澈的宿处,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点明时已黄昏。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斗情景。灵澈戴着半笠,沐浴着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走越远。“青山”照应首句“苍苍竹林寺”,表示寺在山林。“独归远”描写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着,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同时诗中所体现出的诗人的形象也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触动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可见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zhl201702
古诗词大全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原文及翻译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系列:古代送别诗大全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 荷(he)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1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辙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 2苍苍:深青色。 3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4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5荷(he)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译文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 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 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 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赏析 瞑色苍苍的竹林寺,晚钟阵阵,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可谓诗中有画的佳作。 灵澈上人大概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像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方回评其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方东树评其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从这首小诗中,也能够体会到这一特色。 静景与动景结合巧妙。诗的一、三、四句,写的是静景,二句写的是动景。动、静互相衬托,互相映辉。古寺、斜阳、青山等静物一经渲染,令读者对钟声这一动景印象犹深,仿佛耳旁久久地萦绕着那悠扬的响声;反之钟声从远处传来,更显出郊野的宁静肃穆,而此时,诗中人物的离情别绪更强烈了。这就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写景与抒情妙合无垠。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写情,尤其是后两句,乍看好像是写郊野向晚的景色,实则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荷笠带斜阳」一句,最易误解为纯属自然景物的描写,无甚用意。其实不然。作者写斜阳经天,不是光照山峦火树,而是映现于荷笠者一身,是为了突出「荷笠」这一人物形象和整个画面构图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感情的专注。画面上的光束、景物,是和送别之情紧密相连的,这就不仅是景物的烘染,时序的变换或感情的陪衬,而是对全诗的立意、构图、设色和抒情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首诗正是既写景,又抒发胸臆,注意景物选择和人思想感情的协调统一,使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和谐合拍,故能把感情表达得更含蓄、更贴切、更完美。 这种诗能给人留下欣赏的余地和珍视友谊的启示。
相关参考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原文: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诗词作品: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诗词作者:【唐代】刘长卿诗词归类:【写景】、【抒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原文: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诗词作品: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诗词作者:【唐代】刘长卿诗词归类:【写景】、【抒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系列:古代送别诗大全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荷(he)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注释 1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辙上人,唐代著名僧人,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系列:古代送别诗大全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荷(he)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注释 1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辙上人,唐代著名僧人,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原文: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诗词作品:送灵澈上人还越中诗词作者:【唐代】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原文: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诗词作品:送灵澈上人还越中诗词作者:【唐代】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作者刘长卿简介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作者刘长卿简介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标签:即景送别山水抒情唐诗三百首国中古诗景色场景情感其他《送灵澈上人》译文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
送灵澈上人[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标签:即景送别山水抒情唐诗三百首国中古诗景色场景情感其他《送灵澈上人》译文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