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温庭筠《过分水岭》原文译文及赏析

Posted 溪水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温庭筠《过分水岭》原文译文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温庭筠《过分水岭》原文译文及赏析

2、古诗词大全 温庭筠梦江南译文及赏析

古诗词大全 温庭筠《过分水岭》原文译文及赏析

  【作品介绍】

  《过分水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抒写作者在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由此产生的感受。语言朴素而似散文,却又颇富情趣。全诗运用人格化的手法,赋予溪水以人的特征,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作者不写自身的孤独寂寞,而从本是无知无情的溪水来写,化无情之物为有情,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显得格外有情致。

  【原文】

  过分水岭⑴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⑵,惜别潺湲一夜声⑶。

  【注释】

  ⑴分水岭:一般指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这里是指今陕西省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它是汉水和嘉陵江的分水岭。

  ⑵岭头:山头。分头:分别;分手。《文苑英华》作“分流”。

  ⑶潺湲(chán yuán):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白话译文】

  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

  登山岭头就是我俩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创作背景】

  此诗是温庭筠由秦(陕西)入蜀(四川)途中经汉中府略阳县(今属陕西)东南八十里的分水岭时所作,时间为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秋冬之际。

  【赏析】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温庭筠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着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可是能够肯定并强调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具有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的效果。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得同行”的“得”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可以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

zhl201608

古诗词大全 温庭筠梦江南译文及赏析

  梦江南·千万恨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

  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

  赏析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三、四两句,初读起来很是平淡,仔细玩味却觉得是妙手天成。这两句是从侧面阐述其“恨”之深。女主人既有千万恨,其“心里”有“事”是理所当然的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知”。“恨”是一种无形的心理情绪,是难以把握和捉摸的,而词人却善于借景将它烘托出来:像风掠过水面时荡起的阵阵涟漪,像花儿随风落去时的缤纷缭乱,像悠悠白云在天空摇曳时的飘忽迷离,这样一来,抽象的“恨”就变得形象、可感了,使人们能够清晰地体验到它的纷乱、动荡的状态,也增强了词的审美价值。

  “摇曳碧云斜。”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替的黄昏,摇曳是程度不怎么明显的动荡,是轻轻移斜了角度的晃动。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却状出了凝望暮色与碧云的女主人的百无聊赖之态,说明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

zjh201605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温庭筠《过分水岭》

  过分水岭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鉴赏  作者:佚名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

古诗词大全 温庭筠《过分水岭》

  过分水岭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鉴赏  作者:佚名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

古诗词大全 《过分水岭》赏析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湲一夜声。  温庭筠诗鉴赏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寻常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这首短诗,很能说明

古诗词大全 《过分水岭》赏析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湲一夜声。  温庭筠诗鉴赏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寻常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这首短诗,很能说明

古诗词大全 《瑶瑟怨》(温庭筠)译文赏析

瑶瑟怨温庭筠系列:唐诗三百首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注解1、冰簟:喻竹蓆之凉。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译文银床竹蓆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长空澄碧

古诗词大全 《瑶瑟怨》(温庭筠)译文赏析

瑶瑟怨温庭筠系列:唐诗三百首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注解1、冰簟:喻竹蓆之凉。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译文银床竹蓆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长空澄碧

古诗词大全 《瑶瑟怨》(温庭筠)原文+译文

作者或出处:温庭筠古文《瑶瑟怨》原文: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瑶瑟怨》现代文全文翻译:银床竹蓆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远处

古诗词大全 《瑶瑟怨》(温庭筠)原文+译文

作者或出处:温庭筠古文《瑶瑟怨》原文: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瑶瑟怨》现代文全文翻译:银床竹蓆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远处

古诗词大全 温庭筠梦江南译文及赏析

  梦江南·千万恨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  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

古诗词大全 温庭筠梦江南译文及赏析

  梦江南·千万恨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  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