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杜牧《八六子·洞房深》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洞房
篇首语: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杜牧《八六子·洞房深》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杜牧《八六子·洞房深》原文及翻译赏析
八六子·洞房深原文: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八六子·洞房深翻译及注释
翻译在后妃居住的幽深的房里;灯光照着绘有图画的屏风,屏风上的山色一片浓绿,显得格外古雅庄重。听见冰冷的夜雨敲打芭蕉声,惊断了房里她的好梦;醒来看见攀龙香炉的香烟,在绣花缎被上空飘升。失去了皇帝的恩宠啊,她已久住长信宫中,帷帐里萧条凄冷;原来的椒殿闲置无用,门儿关锁冷冷清清。皇帝车驾来的路上,长满了苔藓一层。绣帘默默地低垂,过很长时间才听见,一声更漏传进宫中。她的容颜木槿花似的,憔悴在不知不觉之中。她羞于梳理乌黑的发髻,独坐呆望满面愁情;伤感的目光注视之处,皇帝乘坐的车渐渐失去行踪。不知何时才能盼到,皇帝仪仗重临再降恩宠?啊,她正在悲苦地心驰神往,翠绿的梧桐又移动了阴影。
注释1此为现存文人词中最早的长调,写宫女的怨情。2洞房:深邃的内室。3画屏二句:形容室内屏风上所画山色。凝翠,凝聚着绿色。沉沉,茂盛、浓重貌。4惊断句:谓雨打芭蕉,惊醒宫中女子的好梦。5龙烟:龙脑香燃烧时散发的烟气。龙脑,又称瑞脑、冰片,系从龙脑香树干中提取膏汁制成。6辞恩句:谓失宠。长信,汉宫名。7椒殿句:谓宫门常闭。椒殿,后妃居住的宫殿,以椒和泥涂壁,取温香多子之义扁,关闭。8辇路:帝王车驾经行的道路,因久不临幸,故生青苔。9迟迟句:谓更漏声缓慢地传入宫禁,形容夜长难耐。漏,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多称玉漏。丹禁:古代宫禁涂以红色,故称。十舜华:即木槿,夏秋开花,朝开暮敛,古人多形容青春易逝。一作舜华。⑾翠鬟羞整:谓羞于梳妆。翠梁,指黑发。哭,环形发式。⑿金舆:帝王的车驾。⒀彩仗:帝王的仪仗。⒁消魂:又作销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
八六子·洞房深赏析
杜牧的这首八六子是一首宫怨词,词的上片着力刻画环境的孤寂、冷清,下片情与景交错而行,写出弃妃心中的希望、惆帐、寂寞与无奈,整首词铺叙委婉,时而抒情,时而布景,井然有致。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起拍三句,写居室所在庭院深深,室内陈设华丽、气氛凄清。「灯照」,点明此处所写为夜间景况;画屏,指屏风,在灯光映照之下,上面所画山水色调显得凝重沉着。「深」、「凝」、「沉沉」四字,渲染了夜中女主人公居室氛围的典雅凝重的特征。
「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三句,写出客观环境的幽静清凉。「冷滴」一语,写出女主人公的神经极其敏感,若为无牵无挂之人,纵使雨打芭蕉,也不至于转眼便被惊醒;「红窗」之「红」字,色彩明亮,同前所写「深」、「凝」、「沉」等字形成对照,象征凝重的压抑的氛围中主人公孤独的心理只有在「红窗好梦」中才有片时解脱;被相思之苦所缠绕的女主人公刚刚幸得入眠,可作好合之梦,不料竟被雨打芭蕉惊断,此种心境可想而知。而梦醒之后,但见那龙形香炉中冒出的烟雾弥漫室内、沾满锦被,无限哀思有如袅袅薰烟不断上升消散,愈见其凄清之意。「龙烟」是指攀龙香炉内所燃香料之烟,飘渺而至,笼罩绣衾,若有若无,虚虚实实。这高贵典雅的环境衬托出女主人公的身份,也衬托出其心境。
「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点明女主人公身份是已失宠之宫妃。「长信宫」多为失宠后妃居处代称,屡屡出现于唐人诗中。词中的「久归」,点明自己失宠日久,因而「凤帐」形同虚设、宫门常关闭不开。「椒殿闲扇」是说她至长信宫后,原来居处已被锁起闲置。
「辇路苔侵。」过片一句,青苔长满了皇帝车驾的必行之路,说明皇帝久已不行幸,与上片之」辞恩久归长信」相呼应,以形象的画面揭示宫妃的冷落处境。
「绣帘垂,梧桐又移翠阴」一句结语,虽未点明这种企望又要落空,但时光不待,桐阴转移,女主人公仍陷在心驰神往的一厢情愿悲苦之中。
全词所写虽不过是描绘宫妃失宠望幸的情态,但其借助环境渲染烘托表述人物心态的手法却很有独特之处。其形象细腻的描绘笔触显示了作者状物摹情的艺术功力,通篇读来婉转缠绵,曲折幽深。
诗词作品:八六子·洞房深 诗词作者:【唐代】杜牧 诗词归类:【写人】、【宫怨】、【惆怅】、【孤寂】
古诗词大全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八六子·倚危亭原文: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八六子·倚危亭翻译及注释
翻译我独自靠在危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伤感不已。佳人,上天为何赐你如此美丽?让我深深投入无力自拔?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声。如今已到了暮春时令,片片残红在夜色中飞扬,点点细雨下著下著又晴了,雾气一片迷迷濛濛。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一声一声。
注释1八六子:杜牧始创此调,又名《感黄鹂》。2恨如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3铲(chǎn):同「铲」。4青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5袂(mei)红:红袖,指女子,情人。6娉(pīng)婷:美貌,指美人。7「春风」句: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8怎奈向:即怎奈、如何。宋人方言,「向」字为语尾助词。9销凝:消魂凝恨。十黄鹂:又名黄莺。
八六子·倚危亭赏析
这是秦观写于元丰三年(1080)的一首怀人之作,当时秦观三十二岁,孔子有云:「三十而立。」而他此时还未能登得进士第,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在这种处境下,忆想起以往与佳人欢娱的美好时光,展望着今后的路程,使他不能不感怀身世而有所慨叹。从艺术上看,整首词缠绵悱恻,柔婉含蓄,融情于景,抒发了对某位佳人的深深追念,鲜明地体现了秦观婉约词情韵兼胜的风格特征。 「八六子」是词牌,始见于《尊前集》中所收的杜牧之作。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处平韵,下片五处平韵,共八十八字。通常以秦观的此作为定格。
此词写作者与他曾经爱恋的一位歌女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全词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间绘景叙事,或回溯别前之欢,或追忆离后之苦,或感叹现实之悲,委婉曲折,道尽心中一个「恨」字。
宋神宗元丰年间,秦观在扬州意外地遇上一位多情的女子。一帘幽梦,十里柔情,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归来途中,独倚危亭,回头一望,芳草连天,好似无边的离恨。以芳草喻愁,是诗词常用的手法,这里秦观却用「划尽还生」四字把它强化到极点,因此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恋人分别了。往日的欢娱,变成了流水;断了的琴弦,何时能续上?面对片片飞花、濛濛残雨,他几乎失魂落魄。正在此时,恼人的黄鹂又在耳边叫了起来。打起黄鹂儿,莫教枝上啼。他的心真是烦极了!
首先,秦观词最大的特色是「专主情致」。抒情性原本就是词长于诗的特点,秦观则将词的这一特长加以光大,在这首词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词的上片临亭远眺,回忆与佳人分手,以情直入,点出词眼在于一个「恨」字。以「芳草」隐喻离恨,又是眼前的景物。忆及「柳外」「水边」分手之时词人以「怆然暗惊」抒发感受,落到现实,无限凄楚。而词的下片则设情境写「恨」。用「怎奈」、「那堪」、「黄鹂又啼数声」等词句进一步把与佳人分手之后的离愁别绪与仕途不顺,有才得不到施展的身世之「恨」,融于一处,并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其次,这首词的意境蕴藉含蓄,情致悠长,耐人寻味。秦观善于通过凄迷、朦胧的意境来传达自己伤感、迷惘的意绪。在这首词中,上片以「萋萋铲尽还生」的芳草写离恨,使人感到词人的离别之恨就像原上之草,春风吹又生,生生不灭。为何如此呢?词的下片创设了三个情境告诉我们个中之由:「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的欢娱都随流水而去,「素弦声断,翠绡香减」,词人对好景不长、离别在即的无奈溢于言表,此其一;其二是离别之时情境的渲染,「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词人以凄迷之景寓怅惘、伤感之情,意蕴十分丰富,是极妙的景语。其三,结尾二句,以景结情,急转直下,声情并茂,「销凝之时,黄鹂又啼数声」,一「又」字,既与起笔「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遥相呼应,又再次突出了前面所述的二种情境,真可谓意蕴境中,韵逸言外,凄楚伤感之思自在其中,会心的读者一看即知。秦观就是这样善于用画面说话,举重若轻,寄凝重之思于轻灵的笔触之中,如游龙飞空,似春风拂柳。
下片「无端」三句,再进一步追忆当时欢聚之乐。「无端」是不知何故之意,言老天好没来由,赐予她一份娉婷之姿,致使作者为之神魂颠倒。「夜月」二句叙写欢聚情况,借用杜牧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赠别》含蓄出之无浅露之病。「怎奈向」三句(「怎奈向」义同「奈何」)叹惋好景不常,倏又离散。「素弦声断,翠绡香减」,仍是用形象写别离,有幽美凄清之致。「那堪」二句,忽又写眼前景物,以景融情。
「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是凄迷之景,怀人的深切愁闷中,观此景更增惆怅,故用「那堪」二字领起。结尾「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又是融情入景,有悠然不尽之意。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三云:「秦少游《八六子》词云:『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语句清峭,为名流推激。予家旧有建本《兰畹曲集》,载杜牧之一词,但记其末句云:『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秦公盖效之,似差不及也。」洪迈指出秦观词此二句是从杜牧词中脱化出来。
此词语言上好用对句,如「柳外水边」、「夜月春风」、「素琴翠绡」、「飞花残雨」皆是,尤以「夜月」和「飞花」两联为佳,不仅语言工丽,而且各具意境。全词情景交融,景语情语难分,可谓感人至深,独具匠心。
最后,这首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情辞相称,精工而无斧凿之痕。前人曾这样评论:「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秦观的词能有如此高超的语言成就:一方面,他工于炼字。这首词中「飞花弄晚,残雨笼晴」这二句是互文的,意思是飞花残雨在逗弄晚晴。这里的一「弄」一「笼」,既音韵和谐,又能使人产生无限的想像,细细品味,会感到十分贴切生动。另一方面,由于秦观长于化用古人诗句入词,使之为己所用,更加富于表现力,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倚危亭」三句周济称为「神来之笔」,实则从李后主《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脱化而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则暗用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洪迈《容斋随笔》认为词的结尾两句是模仿杜牧同一词牌的结尾「正消魂,梧桐又有移翠阴」,不论模仿是否属实,秦观这两句的妙处远胜过杜牧的此句却是不争的事实。可见,秦观继承前人语言是有创造性的,惟有创造方能显其生命力。
「多情自古伤离别」,接天的芳草是铲不完、除不尽的离恨,恨的是那一帘幽梦早已随风飘散,那一段柔情早已成东流逝水,写词的人也早已远离我们,但是,他那柔婉含蓄、情韵兼胜的词风,以及以此写成的名篇佳句则长留人间,永远使我们回味。
八六子·倚危亭创作背景
此词为一首怀人之作,写于元丰三年(1080),适时秦观三十二岁,还未能登得进士第,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然孔子曰:「三十而立。」在这种处境下,忆想起以往与佳人欢娱的美好时光,展望着今后的路程,使他不能不感怀身世而有所慨叹。 诗词作品:八六子·倚危亭 诗词作者:【宋代】秦观 诗词归类:【宋词三百首】、【离别】、【爱情】、【怀人】
相关参考
原文洞房深,畫屏燈照,山色凝翠沈沈。聽夜雨,冷滴芭蕉,驚斷紅窗好夢。龍煙細飄繡衾,辭恩久歸長信。鳳帳蕭疏,椒殿閑扃¤輦路苔侵,繡簾垂,遲遲漏傳丹禁。蕣華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處,金輿漸遠,何時彩仗重臨
原文洞房深,畫屏燈照,山色凝翠沈沈。聽夜雨,冷滴芭蕉,驚斷紅窗好夢。龍煙細飄繡衾,辭恩久歸長信。鳳帳蕭疏,椒殿閑扃¤輦路苔侵,繡簾垂,遲遲漏傳丹禁。蕣華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處,金輿漸遠,何時彩仗重臨
八六子(平调)原文:如花貌。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争克罢同欢笑。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
八六子(平调)原文:如花貌。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争克罢同欢笑。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
八六子·倚危亭原文: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
八六子·倚危亭原文: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
八六子(子寿父)原文:喜椿庭。近来强健,团栾雁序欢声。正柳絮帘栊清昼,牡丹栏槛新晴,缓飞翠觥。阿戎碌碌功名。但要无灵无难,何曾著公卿。且抖擞斑衣,笑供儿戏,共将乐事,细酬佳景,须知翠袖全盛绿黛,金章不
八六子(子寿父)原文:喜椿庭。近来强健,团栾雁序欢声。正柳絮帘栊清昼,牡丹栏槛新晴,缓飞翠觥。阿戎碌碌功名。但要无灵无难,何曾著公卿。且抖擞斑衣,笑供儿戏,共将乐事,细酬佳景,须知翠袖全盛绿黛,金章不
八六子·扫芳林原文: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沈沈。幽径芳寻。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
八六子·扫芳林原文: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沈沈。幽径芳寻。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