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张耒《读中兴碑╱读中兴颂碑》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安史之乱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张耒《读中兴碑╱读中兴颂碑》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张耒《读中兴碑╱读中兴颂碑》原文及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黄庭坚《书摩崖碑后》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张耒《读中兴碑╱读中兴颂碑》原文及翻译赏析

读中兴碑/读中兴颂碑原文: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读中兴碑/读中兴颂碑注释

[1]玉环:杨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人,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735年(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李隆基为了夺取她,先度她为女道士,住太真宫,改名太真。745年(天宝四年),李隆基正式册封她为贵妃。妖血:女妖杨玉环的血。安禄山反,唐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六军将士认为是杨玉环与其兄杨国忠扰乱纲纪,停止不发,并诛杀杨国忠,玄宗无奈,只好赐死杨玉环。[2]渔阳马:指安禄山叛军从渔阳(今河北蓟县一带)造反的战马。[3]君王:指唐玄宗李隆基。这句是说,急奔万里的君王在蜀中忧伤衰老。[4]郭公:郭子仪,唐华州郑人。玄宗时,参加武举考试获异等,累迁朔方节度使。肃宗时,奋力平定安史之乱,功绩为中兴诸将之冠。凛凛:使人敬畏的样子。[5]偃(yǎn):仰卧,引申为倒下。这里指偃旗,即放倒军旗。[6]九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初立七庙。公元20年(王莽地皇元年)增为九庙,此后历朝皇帝皆立九庙祭祖。[7]元功高名:元,大。元功高名,即功大名高。[8]水部:指元结,安史之乱后期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参军,曾参加抗击史思明南侵而有战功,升任水部员外郎。星斗文:谓元结的文章灿若星辰。[9]太师:指颜真卿,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他曾做过太子太师。安禄山反,颜真卿全力讨贼,河朔诸郡共推为盟主。龙蛇字:谓颜真卿的书法飞动劲健。[10]弃不收:弃,舍去,抛开,这里指水流去。收,收取,收回。不收,谓水不回头。[11]打碑:指拓印碑帖。

读中兴碑/读中兴颂碑赏析

  这首诗简述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史实,展示了中兴碑雄奇瑰伟的特色,赞颂了中兴功臣们为护国安民而鏖战沙场的崇高精神。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诗作,既凭吊古人,发百年兴废之感慨;又自抒胸襟,表达了对元结、颜真卿无限景仰之情。

  此诗碑在浯溪东崖区,高、宽各110厘米,字大6至8厘米不等,行楷,姿媚遒劲可爱。其诗题、姓名、书者和年月都已经变得模糊而难以辨认。韩子苍疑此诗为秦观作(见《复斋漫录》),但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余游浯溪,观摩崖之侧有此诗刻石,前云:『读中兴颂,张耒文潜』;后云:『秦少游书』。」今石上尚隐约可见。

诗词作品:读中兴碑╱读中兴颂碑 诗词作者:【宋代张耒 诗词归类:【咏史怀古】、【凭吊】、【赞颂】

古诗词大全 黄庭坚《书摩崖碑后》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摩崖碑后原文:

春风吹船著吾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蹐还京师。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书摩崖碑后翻译及注释

翻译春风把我的船吹到了浯溪岸边,我拄著枴杖上山,细细地读著崖上刻的《中兴碑》。我一生中有半世都只见到这碑的拓本,今天终于能亲手抚摸著石刻,可怜我双鬓已雪白如丝。唐明皇没有安定国家的深谋远虑,任由著安禄山,把天下搅得一塌糊涂,无法收拾。宗庙宫廷都沦陷敌手,明皇凄凉地逃往川西;百官们犹如乌鹊选择良木,纷纷投降伪朝,低声下气。统率军队,守护国家,这是太子的本分,肃宗匆匆地登上皇帝的宝座,难道不显得过分心急?平定祸乱本来是很困难的事,能够取得胜利,真是徼天之幸,太上皇终于能跼蹐不安地返回了京师。从此后他失去了自由,在宫中要看张后的脸色行事,在宫外又要听从李辅国的颐指气使。他在南内偷安苟活,高力士去后,事势便更加危急。臣子元结在舂陵上书献策,臣子杜甫在四川,见到杜鹃再次下拜和泪作诗。可怜世人有谁知道忠臣刻骨的悲痛,只是争相欣赏诗文中优美的文词。一起看碑的有六七个和尚,还有几位文士相随。我站在断崖边青苔上,一阵暴雨打来,仿佛要洗去前朝无尽的悲思。

注释1、摩崖:亦作「磨崖」,在山崖峭壁上磨平石面,刻碑文或题字,称「摩崖石刻」。摩崖碑,此指《大唐中兴颂》,由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内容写安史之乱,唐肃宗平乱,使唐室中兴。此碑文辞古雅,笔法苍劲有力。2 、浯(wu)溪: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南五里。3、 藜(li):藜杖。4 、墨本:拓本。5、 摩挲(mo suō):抚摸。6、「明皇」二句:包桑,语出《易·否》:「其亡其亡,系于包桑。」意为怕失去,就把东西牢牢系在桑树干上。这二句说明皇(玄宗)不考虑安邦定国的计划,结果国家被安禄山搞得几乎颠覆。唐明皇晚年昏庸,重用奸臣杨国忠等,又把军事大权交给胡人安禄山,终酿成安史之乱,明皇仓皇入蜀,路上发生马嵬兵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缢死。禄儿,即安禄山,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是杨贵妃的干儿子。苞桑,亦作「包桑」,根深蒂固的桑树。《易经·否》:「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苞桑计:比喻牢靠的治国方略。7、九庙:指太庙,古天子庙九室。此代指京城。8、乌择栖:指朝臣们另找靠山。一说指宰相陈希烈等投降安禄山,一说指部分官员追随太子李亨到灵武。9、「抚军」二句:指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攻陷长安,翌年,太子李亨在灵武自立,尊玄宗为上皇天帝。抚军监国,统率军队,守卫国家。语出《左传》:「太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趣,急忙。大物,国家。10、跼蹐(ju ji):无法舒展的样子。此指玄宗回国都后,受肃宗所制,无法舒展。11、张后:肃宗皇后张良娣,与李辅国勾结,干预朝政,牵制玄宗。后被废。12、李父:李辅国。肃宗以李辅国为殿中监兼太仆卿,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李专权揽政,连宰相李揆也执弟子礼,称「五父」。他屡进谗言,迫害玄宗。颐指挥:用脸部表情来示意指挥。13、南内:玄宗自蜀回,住南内兴庆宫,后迁西内软禁。14 、高将军:高力士。他是玄宗心腹,曾封骠骑大将军。后遭李辅国诬陷,流放巫州。15、 臣结:指元结。元结曾任道州刺史,多次上表言事,并作有《舂陵行》诗,反映民间疾苦。此句一作「臣结春秋二三策」,说元结所作《中兴颂》中含《春秋》笔法,寓有褒贬。16、 臣甫:杜甫。杜甫《杜鹃行》曾以杜鹃比玄宗失位。他的《杜鹃诗》又有「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句。17 、琼琚:华美的佩玉。此指文辞华丽。18 、「同来」二句:据《山谷先生年谱》,这次同游的有进士陶豫、李格,僧伯新、道遵等人。19、 冻雨:暴雨。

书摩崖碑后赏析

  黄庭坚七古,起首一般采取两种手法,一是突兀而起,高屋建瓴,倾泻而下;一是平平而起,语迟意缓,遒劲老苍。这首诗的起首,用的是后一种手法。诗用叙事语气展开,很自然地入题,说自己来到了浯溪,拄著枴杖上山,细读《中兴碑》,想到生平见过许多此碑的拓本,今天真正见到原碑,却已年龄老了。这四句是开端,也是第一段,看上去很平淡,细细琢磨,却有很深的意味。前两句写见碑,是直写;后两句写见碑的感慨,用旁衬。因了平生看见碑的许多墨本,对碑的内容必然很熟悉,对原碑定然很向往,极欲一见;今天见到了,一定很高兴;然而诗说自己已经苍老,到现在才见到原碑,流露出恨见太晚的感慨。

  黄庭坚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中兴颂》素有研究,且上文已明陈「半世看墨本」,于是下文不再具体写碑,不说碑文经风沥雨所留下的沧桑痕迹,也不评颜真卿字体如何苍劲有力,却一连用十六句,倾吐由碑文内容而引起的怀古之思与感慨。《中兴碑》是记平定安史之乱,唐肃宗收拾残局,使唐中兴事,所以诗以唐明皇为中心。前四句写安史之乱的缘起是由于明皇失政,宠用安禄山,终于酿成国变,自己逃入西蜀,大臣们纷纷投靠新主。次四句写唐肃宗恢复事,说他匆忙即位,徼天之幸,得以战胜,明皇成了太上皇,侷促不安地回到京城。又次四句,写唐明皇在南内苟活,内被张后欺负,外受李辅国颐指,日子十分难过,自高力士被赶走后,处境更加困难。末四句,写臣子元结、杜甫等忠君报国,但世人都不理解,只欣赏他们优美的文辞。这十六句,是本诗的主体,写尽了玄宗、肃宗二朝的史事。从所举史实及所作评论来看,黄庭坚既对唐明皇荒淫失国表示批判,又对他晚年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唐肃宗,黄庭坚以「何乃趣取大物为」一句作诛心之论,说他急于登上皇帝的宝座,逾越了本分;又举元结文及杜甫诗来说明当时社会并不安定,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肃宗也不是个好皇帝。言下之意,对「中兴」二字持否定态度。黄庭坚对肃宗的看法,在当时及后世都引起过争论,元刘壎《隐居通议》称赞这论点说得好,全诗「精深有议论,严整有格律」。宋范成大《骖鸾录》批评说诗「不复问歌颂中兴,但以诋骂肃宗为谈柄」,使后来不少人跟着他走入歧途。陈衍《宋诗精华录》也认为诗「议论未是」。

  「同来野僧六七辈」至末四句是一段,也是诗的煞尾。这段犹如古代游记笔法,在最后交代同游人,在风格上与首段遥相呼应。诗收得很平稳,说自己与同行人一起看碑,在断崖前经受着风雨的袭击,思念著唐朝这一段不堪回首的悲凉故事。「前朝悲」三字,总结了前面一大段怀古的内容。当时,宋徽宗重用蔡京等奸臣,民间怨声载道,国家日益混乱,金人在北方又虎视眈眈。诗人敏锐地感受到,宋徽宗正在步唐明皇的后尘,这前朝悲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今朝悲。所以诗的末段看似写景叙事,却使人感受到诗中笼罩着一股悲凉之气。

  这首诗是黄庭坚晚年的作品,诗人这时驾驭语言的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全诗洗尽铅华,归于自然,结构严谨,章法井然,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概括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史实。

书摩崖碑后创作背景

  黄庭坚这首诗作于崇宁三年(1104年),前一年,他以「幸灾谤国」的罪名从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昌)贬往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这一年春天,他途经祁县,泛舟浯溪,亲见《中兴颂》石刻,写下这篇名作。 诗词作品:书摩崖碑后 诗词作者:【宋代黄庭坚 诗词归类:【咏史怀古】、【议论】、【抒情】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读中兴碑 / 读中兴颂碑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读中兴碑/读中兴颂碑[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元功高名谁与纪,

古诗词大全 读中兴碑 / 读中兴颂碑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读中兴碑/读中兴颂碑[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元功高名谁与纪,

古诗词大全 中兴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穷泰已有分。寿夭复属天。既见中兴乐。莫持忧自煎。——南北朝·鲍照《中兴歌》中兴歌穷泰已有分。寿夭复属天。既见中兴乐。莫持忧自煎。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

古诗词大全 中兴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穷泰已有分。寿夭复属天。既见中兴乐。莫持忧自煎。——南北朝·鲍照《中兴歌》中兴歌穷泰已有分。寿夭复属天。既见中兴乐。莫持忧自煎。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

古诗词大全 黄庭坚《书摩崖碑后》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摩崖碑后原文:春风吹船著吾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

古诗词大全 黄庭坚《书摩崖碑后》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摩崖碑后原文:春风吹船著吾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

古诗词大全 牛希济《中兴乐(即湿罗衣)》原文及翻译赏析

中兴乐(即湿罗衣)原文:池塘暖碧浸晴晖,濛濛柳絮轻飞。红蕊凋来,醉梦还稀¤春云空有雁归,珠帘垂。东风寂寞,恨郎抛掷,泪湿罗衣。诗词作品:中兴乐(即湿罗衣)诗词作者:【唐代】牛希济

古诗词大全 牛希济《中兴乐(即湿罗衣)》原文及翻译赏析

中兴乐(即湿罗衣)原文:池塘暖碧浸晴晖,濛濛柳絮轻飞。红蕊凋来,醉梦还稀¤春云空有雁归,珠帘垂。东风寂寞,恨郎抛掷,泪湿罗衣。诗词作品:中兴乐(即湿罗衣)诗词作者:【唐代】牛希济

古诗词大全 中兴乐(即湿罗衣)原文_翻译及赏析

池塘暖碧浸晴晖,濛濛柳絮轻飞。红蕊凋来,醉梦还稀¤春云空有雁归,珠帘垂。东风寂寞,恨郎抛掷,泪湿罗衣。——唐代·牛希济《中兴乐(即湿罗衣)》中兴乐(即湿罗衣)池塘暖碧浸晴晖,濛濛柳絮轻飞。红蕊凋来,醉

古诗词大全 中兴乐(即湿罗衣)原文_翻译及赏析

池塘暖碧浸晴晖,濛濛柳絮轻飞。红蕊凋来,醉梦还稀¤春云空有雁归,珠帘垂。东风寂寞,恨郎抛掷,泪湿罗衣。——唐代·牛希济《中兴乐(即湿罗衣)》中兴乐(即湿罗衣)池塘暖碧浸晴晖,濛濛柳絮轻飞。红蕊凋来,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