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李纲《喜迁莺·真宗幸澶渊》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宋史

篇首语: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李纲《喜迁莺·真宗幸澶渊》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李纲《喜迁莺·真宗幸澶渊》原文及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阅读翻译,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阅读翻译

古诗词大全 李纲《喜迁莺·真宗幸澶渊》原文及翻译赏析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原文: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迳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讋,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赏析

  澶渊之盟距李纲时期已有一百多年了,已成为历史。但历史往往有某些相似之处。宋钦宗时金国对大宋的侵略无异于当年辽对宋的侵略,且又过之。李纲在词中叙述史事,目的是以古喻今,对钦宗进行讽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希望钦宗能从真宗幸澶渊的史实得到启示,振作起来,抗金卫国,不要一味怯懦逃跑。

  首句「边城寒早」。从边境自然气候的早寒,烘托战争威胁之严重。骄横恣肆的胡虏,竟敢远来侵占中国甘美的泉水,丰茂的草原,「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敌人的铁骑纵横,他们披着毡裘,冒着大雪,使一方国土受到严重的骚扰。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庙堂,指朝廷。折冲,指抗击敌人。坤维,地的四角。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1004年,辽兵大举入侵,「急书一夕凡五至」,真宗惊慌失措,无计抗击辽兵,召群臣商议对策。宰相寇准力主真宗御驾亲征,真宗感到很为难。参知政事江南人王钦若主张驾幸金陵;四川人陈尧叟主张驾幸成都。成都远离汴京,故说「坤维」,即地角之意。不论南逃或西逃,都是主张放弃中原,包括汴京在内。把辽兵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土地,拱手送出去。真宗问寇准:到底怎么办?寇准答道:「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奈何……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宋史·寇准传》)真宗不得已,勉强同意亲征。真宗到澶渊南城,群臣畏敌,又请求圣驾就此驻扎,不再前进。又是寇准力排众议,据理力争。真宗乃渡澶渊河(即「径渡大河清晓」),直达前军。所以李纲满怀热情地写道:「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亲行天讨」就是天子代表上天亲自讨伐有罪的人。此指抗击辽军。「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迳渡大河清晓。」对真宗亲征澶渊,李纲在词中极力夸张、铺叙,热情地、形象地描绘了天子御驾亲征的仪仗之盛,威仪之大,恰与钦宗的畏缩逃跑构成鲜明对比,一扬一抑,从侧面对钦宗作了委婉的批评。

  「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皇帝亲征,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大大振奋了民心,宋辽两军在澶州对峙,当辽国统军挞览出来督战时,被宋军用弩箭射死,挫败辽军。于是,「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宋辽议和,互立誓书,订立「澶渊之盟。」

  本来澶渊之战,形势对宋有利。由于真宗畏敌之心未除,而主和派王继忠、毕士安和曹利用等洞悉真宗隐衷,力主和议。和议的结果是战胜国北宋反而向战败国辽国每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不但胜利果实化为乌有,反把辽军从战场上没有得到的财物拱手送辽,自愿居于屈辱地位。这真是历史上的大笑话。本来,当辽使请和时,寇准不许。辽使坚请,寇准要「邀使者称臣,且献幽州地」(《宋史·寇准传》)。真宗惟恐和议不成,主和派又诬蔑寇准「幸兵以自取重」(《宋史·寇准传》)。寇准不得已,勉强同意和议。这次和议的结果虽不够理想,条件也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但皇帝毕竟亲征了,军事上毕竟取得了一次胜利,阻止了辽军攻势向内地推进,保住了京都,保住了中原,没有丧失土地。寇准应该是有功的,但事后却被投降势力排挤,被贬往陕州。

  处于南北宋之交的李纲,在他浮沉起伏的宦海生涯中,颇有与寇准相似的遭遇。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围汴京,钦宗表面上表示要亲征,保卫京城,实则内怀恐惧。投降派宰相白时中和李邦彦等乘机劝钦宗弃城逃跑。当时任尚书右丞的李纲却振臂一呼,登城督战,击败金兵,保住了京城,立了大功。事后却被罢免,削去兵权,远谪扬州。高宗时虽曾一度为相,积极准备抗金,但仅七十五天,措施尚未及见成效,又被罢相贬斥。他虽有寇准之才,但时势不允许他成就类似寇准的业绩,这时南宋的国势已远不及真宗时期,而高宗的怯懦畏敌,却超过了真宗。李纲所受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却甚于寇准。现实使李纲明白:要想如澶渊之盟那样用银绢换取和平已经不可能了。但由于李纲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热爱,对侵略成性的骄虏无比痛恨,他在主观感情上不愿意接受这个严酷的现实。所以,他对寇准功绩的赞扬,也是希望能有像寇准这样的忠臣力挽狂澜,也寄托着他的自勉和身世之感。他对真宗的歌颂,也是对高宗的激励,因为曾御驾亲征的真宗,比起一味逃跑的高宗毕竟大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

诗词作品:喜迁莺·真宗幸澶渊 诗词作者:【宋代李纲

古诗词大全 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阅读翻译,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阅读翻译

  李纲是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是其中一首,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本站网查询配图

  原文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民,周雅何曾专美。

  鉴赏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北方的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气焰嚣张,妄图消灭东晋,统一南北。东晋只有八万军队,不到苻坚的十分之一。而淝水一战,晋师大败苻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对南宋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上片首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长江形势图,眼前只看到长江雪浪,滚滚滔滔,千里奔腾,一泻而下,阻隔南北。据传三国时魏国的曹丕在观望长江时,曾感叹地说:“此天之所以限南北也。”他两次伐吴,都未成功,长江阻隔,是其重要原因。如此天险,北方的金兵是难以逾越的。高宗如果稍有恢复中原之志,就应利用天险,加强设防,固守长江,以遏强虏。当然,天险难逾,并不等于绝对不可逾。三国时东吴孙皓,仅凭天险御敌,终于招致“一片降幡出石头”。所以李纲强调天险难逾,还必须加上“人谋克壮”,天险可凭,而又不可仅凭天险,重在人谋。有天险可凭,又加上人的深谋远略,北方索虏,岂敢吞噬我们的土地?索虏是南北朝时南方人对北方敌人的蔑称。这里既是指前秦,也是指金兵。这段描写兼论述为下文写晋师以少胜多提供了依据。下文很自然地转入到对淝水之战的记述。

  苻坚率百万之众“倏忽长驱吾地”。倏忽,言其神速;长驱,言其势猛。这句极言秦兵强大,乃为后面秦兵失败作反衬。欲抑先扬,以突出晋军胜利其意义重大。

  当苻坚南侵,大敌当前之时,谢安作为东晋宰相,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决定大政方针:坚决抵抗,决不妥协;二是运筹帷幄,用人得当。他以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统率全军。以谢玄为前锋都督。还有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胡彬等,协同作战。谢安深信他们的谋略将才,放手让他们发挥主动作用,自己不插手,不直接干预军事,指挥若定,镇静自如。《通鉴》载:“谢安得驿书,知秦军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可见他胸有成竹,料事如神。故词中称赞:“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颐指”,即指挥如意。

  晋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确为历史奇迹,故换头以“奇伟”领起,对这次战争的胜利作了生动的铺叙。谢玄等以“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戈甲,代指军队;蛇豕,封豕长蛇之简称。《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大)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封豕长蛇,比喻强大的贪暴残害者。此借指苻坚。“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弭,弓之末梢,用骨质制成,用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谢玄、谢琰、桓伊等指挥数千之众,直渡淝水,击退北军,使北军望风披靡。苻坚等登上寿阳城,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军。在败逃路上,夜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军追杀过来。弃甲曳兵,亡魂丧胆,惊慌失措,狼狈北逃。词以十分快意的笔调赞扬晋军出奇制胜、力挫强敌,保住了东晋的江山和人民,免遭“索虏”吞噬。其功业之伟大,虽“周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也不得专美于前了。《诗·小雅》中的《六月》、《采芑》等诗记述周宣王任周尹吉甫、方叔等率军北伐 狁,南惩荆蛮,使西周得以中兴。淝水之捷,其功不亚于此。

  全词从长江天险写起,指出既凭天险,又重人谋,何惧“索虏”!接着以主要篇幅描述了淝水之战晋胜秦败的过程及其值得借鉴的历史意义: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是可以被打败的。只要弱小的一方敢于斗争,人谋克壮。词还突出了东晋宰相谢安“从容颐指”的作用。曾担任高宗宰相的李纲多么希望自己能起类似谢安那样的作用,可惜他没会机会。他写这首词,意在讽谕高宗以古为鉴,须知少可以胜多,弱可以胜强,强敌不足畏,全在“人谋克壮”。应痛下决心,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作者的用心是很明显的。

  注释

  ⑴淝:淝水,在今安徽省寿县境内。

  ⑵限:界。这句说,千里长江,雪浪翻滚,风起云涌,一望无际,但南北界限分明。

  ⑶逾:越。

  ⑷人谋:指大臣的谋略。

  ⑸索虏:南北朝时,南朝骂北朝人为索虏。吞噬:吞食。这几句说,长江的天险难以越过,而大臣的谋略又能制止强敌,北方的秦王苻坚难道能够吞东晋吗?

  ⑹阿坚:即秦王苻坚。南牧:侵占南方的土地。

  ⑺倏忽:极快的意思。

  ⑻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采取了积极抗敌的战略措施。

  ⑼颐:面颊。颐指:形容指挥进退皆如人意。

  ⑽八千戈甲:指晋军前锋都督谢玄等将领带精兵八千,争渡淝水,击杀秦兵。

  ⑾蛇豕:大猪和长蛇,比喻贪暴残害者,《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大)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注:”言吴贪害如蛇豕。“

  ⑿弭:弓末梢,用骨头做的,用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鞭弭:指驾车前进。周旋:辗转相从,这里是交战的意思。晋公子重耳答楚成王时,说过:“左执鞭弭“和”以与君周旋“的话。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⒀麾动:这里指战旗招展。

  ⒁北军:秦兵。这句说,坐谈之间,北方秦国苻坚的军队顺风倒下,很快被打败。

  ⒂鸣鹤:即风声鹤唳。秦国军队大败后逃跑,看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东晋的士兵,路上听到风声和鹤叫的声音也以为是晋兵追来。见《晋书·谢安传》。

  ⒃王师:东晋的军队。

  ⒄晋祚:东晋的皇位。

  ⒅民:众多的百姓。

 

  ⒆周雅:指周宣王命大臣征西戎、伐猃狁(音险允,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使周室中兴。这句说,周宣王使周室中兴的美事,并不是专有的,东晋谢安等以弱势战胜强秦,使晋朝转危为安,也是值得赞美的。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作者]李纲 [朝代]宋代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

古诗词大全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作者]李纲 [朝代]宋代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

古诗词大全 李纲《喜迁莺(塞上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喜迁莺(塞上词)原文:边城寒早。对漠漠暮秋,霜风烟草。战□长闲,刁斗无声,空使荷戈人老。陇头立马极目,万里长城古道。感怀处,问仲宣云乐,从军多少。缥缈云岭外,夕烽一点,塞上传光小。玉帐尊罍,青油谈笑,

古诗词大全 李纲《喜迁莺(塞上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喜迁莺(塞上词)原文:边城寒早。对漠漠暮秋,霜风烟草。战□长闲,刁斗无声,空使荷戈人老。陇头立马极目,万里长城古道。感怀处,问仲宣云乐,从军多少。缥缈云岭外,夕烽一点,塞上传光小。玉帐尊罍,青油谈笑,

古诗词大全 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阅读翻译,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阅读翻译

  李纲是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是其中一首,小编整理,欢迎阅读!本

古诗词大全 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阅读翻译,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阅读翻译

  李纲是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是其中一首,小编整理,欢迎阅读!本

古诗词大全 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阅读翻译,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阅读翻译

  李纲是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是其中一首,小编整理,欢迎阅读!本

古诗词大全 喜迁莺·自池阳泛舟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喜迁莺·自池阳泛舟[作者]李纲 [朝代]宋代江天霜晓。对万顷雪浪,云涛氵弥渺远岫参差,烟树微茫,阅尽往来人老。浅沙别浦极望,满目余霞残照。暮云敛,放一轮明月,窥人怀抱。杳杳。千里恨,玉人一别

古诗词大全 喜迁莺·自池阳泛舟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喜迁莺·自池阳泛舟[作者]李纲 [朝代]宋代江天霜晓。对万顷雪浪,云涛氵弥渺远岫参差,烟树微茫,阅尽往来人老。浅沙别浦极望,满目余霞残照。暮云敛,放一轮明月,窥人怀抱。杳杳。千里恨,玉人一别

古诗词大全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作者]李纲 [朝代]宋代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