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周邦彦《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词人
篇首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周邦彦《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周邦彦《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周邦彦《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原文: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翻译及注释
翻译柳眉是那样的秀美,只有妩媚的春山能与之比美,可惜它却皱得紧紧的。别让泪水打湿了花枝,使花儿也像人一样消瘦。因为知音难觅,她那清亮圆润的玉箫声已经很久听不到了。如果想知道她为什么每天倚著栏干发愁?那就问一问长亭前的柳树吧!
注释1一落索:《词谱》卷五:「欧阳修词,名《洛阳春》。张先词,名《玉连环》。辛弃疾词,名《一络索》。」按贺铸词,有「初见碧纱窗下绣」句,名《窗下绣》。清吴绮词,名《玉联环》。毛本注云:「《清真集》作《洛阳春》。」按:《六一词》有《洛阳春》词,即此调,又名《玉联环》,皆北宋之旧名。《词统》作《一络索》。双调46字。上、下阕各23字4句3仄韵。[1] 2共:介词,同、跟。春山:古诗中一般将美人的秀眉比喻为春山。春山:春天里的山野。3可怜:可惜。长皱:指经常愁眉不展。4湿:沾湿,打湿。此句用李商隐《天涯》:「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枝。」及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忆君清泪如铅水」诗意。5恐花也、如人瘦:罗慷烈云:李清照《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程垓《江城梅花引》「一夜被花憔悴损,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朱淑真《菩萨蛮》「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皆自清真句化出。6清润:形容她吹萧时乐声清亮幽润。玉箫:玉制的箫,此处为箫的美称。闲久:闲置巳久,久未吹箫。7知音:喻知心人。7但:只。取:助词,表动态。亭:古代设于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舍。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创作背景
清人沈雄《古今词话》引宋人陈鹄《耆旧续闻》记载,这首词是周邦彦写给汴京名妓李师师的,但此说未必可信。《清真词》编此词人「春景」类,无题,考其内容,显然是描写「闺情之作」。周邦彦年轻时在汴京作太学生及太学正期间,曾结识了一些歌女,这首词即是作者以极大的同情来揭示歌女内心的痛苦的。这一歌女形象,可以视作汴京城中众多歌女悲苦命运的典型概况。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赏析二
清·刘熙载《艺概》指斥周邦彦词「周旨荡」,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报纸杂志亦不乏贬斥之词。其实,《清真集》编入「春景」类,描写闺情之作的词,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委婉含蓄、别开生面,这首小令就是其中一首。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首先描写女子的外貌。以「春山」喻眉毛,以个别代整体,写人之美,五代冯延巳即有「低语前吹频转面,双眉钦恨春山远」。美成用「争秀」二字,有意同「春山」比秀,比「春山」更秀。「争」字意味深长,以动写静,更见生动。因为词人善于点化,化腐旧为新鲜,远比「淡淡春山」、「淡扫蛾眉」、「春山八字」、「眉蹙春山」具有新意。
「可怜长皱」充满词人的主观情感。「春山」喻眉颇具清俊之气。上句写外貌,下句表现内心愁怨。只描摹秀眉之美,让人想像其容貌之俊。层层翻出新意。
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承上,以花喻人的容貌,写哀怨情况。「清泪滴花枝」形容女子因伤心而落泪,呈现出一个美的画面,虽非首创,确也奇异。唐·白乐天《长恨歌》用「玉容寂莫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妃伤心掉泪;冯延巳《归自谣》用「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亦系客观描写,而周词运用翻进一层的手法。用花瘦比人瘦,古人诗词也用过,宋·黄庭坚《蓦山溪》『『春风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写伎女陈湘,也是客观描写,没有写出诗人内心之感受。而周词活用前人词句,不重复前人意思,另辟新境:似乎少女娇嫩的脸上,连几滴眼泪都禁受不得,会「滴破胭脂脸」。着眼于花,花人合一,用笔深婉。同宋-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词人无限的怜惜之情,渗透著词人无尽的关切之感。推陈出新,别出心裁,曲折顿挫,摇曳生姿。将那委婉的情致、深厚的意韵,有层次地有深意地不断传出,故有「词家神品」(王又华《古今词论》)之赞誉。
上片主要写外貌,下片着力写内心。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清润」句承上,从侧面烘托女子的低沉情绪、满腹愁思。写其愁恨,先写「玉箫」,是象征,作陪衬。人物的风姿、孤寂从「知音稀有」中显露无遗。「知音稀有」是全词之主旨,也是愁恨的原因。既说明其才艺出众,又点出其歌伎身份。昭君出塞,尚有琵琶以寄幽怨,词中女子连托玉箫以寄相思的心情都没有了,深化了「知音稀有」的程度。
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欲知」、「但问」与上片「可怜」、「莫将」前后照应,连属成句,巧设问答,运用相同的笔法,既像是女子自我内心的剖白,「顾影自怜」,又像是词人对女子的深切怜悯与体贴人微。「日日倚栏」、「亭前柳」,会使人不禁想起唐·王昌龄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见柳就会引发离愁,触动闺情。词中女子日日倚栏凝望,离愁别恨,日积月累,积久弥多,足见闺怨之深。杨柳是愁怨的见证,「愁」而但问「亭前柳」。最后轻点一笔,一切都得到解释,全词也一气贯通了。据清·叶申芗《本事词》卷上(天籁轩刊本)云:「周美成精于音律,每制新调,教坊竞相传唱,游汴尝主李师师家,为赋《洛阳春》云……李尝欲委身而未能也。」「欲知……但」,虚词的使用,显示出一种跌宕生姿的态势,回荡著愁恨的旋律。点出「日日愁」,同上片「可怜长皱」上下呼应,又「问取亭前柳」同「莫将清泪滴花枝」前后照应,进一步渲染。向亭前柳「问取」,暗示因离别而伤感而愁怨,含蕴深沉。
一曲小令,化用前人诸多诗词名句,自成佳制,别创新意。诚如《乐府指迷》所云:「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沈义父所说值得仔细体味。宋·张耒《秋蕊香》『『别离滋味浓于酒,着人瘦。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依旧」,可以作为这首词的注脚。
「闺情」这个题目,是宋词中常见的。但周邦彦词写得新颖别致,不同凡响。闺情词自必以描写闺中女子为主,此篇不同凡响,就在于在同类题材中,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无称艳的辞藻,无刻意的雕饰,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含蓄委婉的笔致、清淡雅致的风格,给人以轻松率意之感。
这首词以「知音稀有」为主题。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知音之叹是传统的题材。从上古「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到中古「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唐·杜甫《哭李常侍峄》),「知音谙吕」,「知音识曲」。自先秦、汉魏,乃至唐宋,「知音」一词时见出现。就是周邦彦《清真集》中,也时有知音之叹,如《意难忘》『『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至于(玉楼春》所谓「玉琴虚下伤心泪,只有文君知曲意」,乃是词人感伤官场难逢知己而向青楼混迹之悲;《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少年游·并刀如水》中的女子,以及这首词中的女子,都是写歌伎知音之叹,同时也寄寓了词人个人的知音之感。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妇闺情的小令。古代妇女,特别是一些贵家妇女,既不从事生产劳动,也没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终日闲居闺中,无所事事。人闲著,思维器官却不能闲著,伤春恨别,闺怨闺情,就占据了她的思想领域。唐宋诗词中就有不少作品是写这类题材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词的开始,首先刻画这位思妇的外貌。「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以青山比喻女子的眉毛,前人诗词中也常有,例如冯延巳《鹊踏枝》:「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但这只是客观的描写,美成在这首词中用了「争秀」二字,是说女子的眉在有意和春山比秀,而比的结果是眉比春山更秀。如果不用「争」字,直接说,眉比青山更秀,就趣味索然了。「可怜长皱」,也超脱了纯客观描写而注入了作者主观感情。对这位「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的美人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上句写女子的外貌,下句透过外貌去表现她的内心愁怨。写外貌也着墨不多,只写了她的秀眉,让读者从她的眉峰之秀去想像她的容貌之美。这个想像由下文的描写得到证实。「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以花比喻女子的容貌。这位颦眉独坐的女子果然貌美如花。以花比喻女子的面容,本是沿用已久的陈旧的修辞手法,但美成用泪滴花枝,形容女子因伤心而流泪,似比单纯用「花容月貌」之类的陈旧词语要新些。但也不是美成首创。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杨贵妃伤心流泪就用过「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冯延巳在《归自谣》中也写过「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但白居易和冯延巳都是写的客观现象。即杨贵妃泪流满面,好像春天一枝雨中梨花。冯延巳写的这个女子似乎泪珠已经或将要滴破胭脂脸,都只写了客观现象,而周邦彦却翻进一层说:要小心,不要让清泪滴花枝,因为「恐花也,如人瘦。」以花瘦比喻人瘦,前人也用过,如黄庭坚在赠妓陈湘的《蓦山溪》词中写道:「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但黄庭坚也只是客观地写花枝瘦,没有写出词人的心情怎样。而周彦彦化用前人诗词,又不重复前人的意思,而另造新意。在他的笔下,似乎那少妇娇嫩清瘦的脸上,即使是几滴清泪也禁受不住,担心会「滴破胭脂脸。」流露出词人有无限怜惜之心,不单纯是客观写照,还渗透了词人的主观情感,可谓推陈出新,翻出了新意,既像是词中少妇顾影自怜,内心独白,又像是词人对词中少妇的怜爱同情,体贴入微,笔意曲折顿挫,摇曳多姿,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读者称赞周词为「词家神品」(王又华《古今词论》),不是没有道理的。
过片,「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用「玉箫闲久」从侧面烘托少妇情绪低落,满腹愁思。虽有玉萧,也无心吹奏。让它闲置已久。因为意中人不在,更吹与谁听呢?昭君出塞,尚可寄幽怨于琵琶,这位思妇连托音乐以寄相思都没有心情了,进一步深化了「可怜」的程度。下文用「欲知」、「但问」巧设问答:「你要知道她(我)为什么每天倚著栏杆发愁吗?你只要去问亭前杨柳便可知了。」仍用上片同样笔法,既像是闺中少女自我心曲的剖白,又像是词人对词中女主人公心情的深刻怜惜、关怀和理解。她的愁为什么要问亭前柳就可以知道?这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柳与离别有密切关系,古人习惯折柳送别,所以见了杨柳就容易引起离愁。王昌龄诗中的那位「闺中少妇」原「不知愁」,只是在忽见陌头杨柳色时,才触动离愁,引起闺怨,似乎多少带点偶然性,而这首词中的少妇是日日倚栏凝望,日日看见杨柳,杨柳成了离愁的象征物。离愁别恨,日益积淀,越积越深,似乎比王昌龄《闺怨》诗中少妇的离愁更多。最后轻轻点一笔,前面的青山长皱,泪滴花枝,花如人瘦,玉箫闲久,都得到解释,全篇关节脉络一气贯通了。
据清叶申芗《本事词》卷上(天籁轩刊本)云:「周美成精于音律,每制新调,教坊竞相传唱,游汴尝主李师师家,为赋《洛阳春》(按即《一落索》)云:『眉共青山争秀……亭前柳。』李尝欲委身而未能也。」据此,则此词系为李师师作。聊备一说,以供参考。
这首词篇幅不长,却将许多前人诗词一一化用于词中,推陈出新,自成佳制,别创新意。沈义父《乐府指迷》评周词云:「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这段话,颇值得仔细体会。
诗词作品: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诗词作者:【宋代】周邦彦 诗词归类:【写人】、【少女】、【相思】
古诗词大全 程垓《一落索》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落索原文:
门外莺寒杨柳。正减欢疏酒。春阴早是做人愁,更何况、花飞后。莫倚东风消瘦。有酴醾入手。尽偎香玉醉何妨,任花落、愁依旧。 诗词作品:一落索 诗词作者:【宋代】程垓
相关参考
原文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闌愁,但問取、亭前柳。賞析這是一首寫思婦閨情的小令。古代婦女,特別是一些貴家婦女,既不從事生產勞動,也沒有
原文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闌愁,但問取、亭前柳。賞析這是一首寫思婦閨情的小令。古代婦女,特別是一些貴家婦女,既不從事生產勞動,也沒有
一落索原文: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诗词作品:一落索诗词作者:【宋代】陆游
一落索原文: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诗词作品:一落索诗词作者:【宋代】陆游
一落索原文:门外莺寒杨柳。正减欢疏酒。春阴早是做人愁,更何况、花飞后。莫倚东风消瘦。有酴醾入手。尽偎香玉醉何妨,任花落、愁依旧。诗词作品:一落索诗词作者:【宋代】程垓
一落索原文:门外莺寒杨柳。正减欢疏酒。春阴早是做人愁,更何况、花飞后。莫倚东风消瘦。有酴醾入手。尽偎香玉醉何妨,任花落、愁依旧。诗词作品:一落索诗词作者:【宋代】程垓
一落索原文:叶底枝头红小。天然窃窕。后园桃李谩成蹊,问占得、春多少。不管雪消霜晓。朱颜长好。年年若许醉花间,待拼了、花间老。诗词作品:一落索诗词作者:【宋代】舒亶诗词归类:【初中文言文】、【寓理】、
一落索原文:叶底枝头红小。天然窃窕。后园桃李谩成蹊,问占得、春多少。不管雪消霜晓。朱颜长好。年年若许醉花间,待拼了、花间老。诗词作品:一落索诗词作者:【宋代】舒亶诗词归类:【初中文言文】、【寓理】、
一落索原文:蝉带残声移别树。晚凉房户。秋风有意梁黄花,下几点、凄凉雨。渺渺双鸿飞去。乱云深处。一山红叶为谁愁,供不尽、相思句。诗词作品:一落索诗词作者:【宋代】吕渭老
一落索原文:水与东风俱秀。一池春皱。满庭花卉尽芳菲,只有朵、江梅瘦。谱里知名自久。真情难有。纵然时下有真情,又还似、章台柳。诗词作品:一落索诗词作者:【宋代】杨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