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晏殊《望汉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原文

篇首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晏殊《望汉月》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晏殊《望汉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大全 晏殊《望汉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汉月原文:

千缕万条堪结。占断好风良月。谢娘春晚先多愁,更撩乱、絮飞如雪。短亭相送处,长忆得、醉中攀折。年年岁岁好时节。怎奈尚、有人离别。 诗词作品:望汉月 诗词作者:【宋代晏殊 诗词归类:【咏物】、【柳树】、【女子】、【思念】

古诗词大全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原文_翻译及赏析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唐代·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边塞 离别 励志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
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
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
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

鉴赏

这首诗本为送李判官入京,却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说自己在天宝八年(749年)受高仙芝之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安西。安西,在唐代是一个十分遥远、荒凉的所在,不少人视为畏途,而诗人为实现一身报国志心甘情愿地前往这个遥远荒凉的地方。 在“一身”与“万里”的悬殊中,表现出作者惊人而又超人的胆魄和勇气;同时,“一身”也包含离别家乡亲人之意,为下文写乡愁埋下伏笔。“从”、“向”二字的连用,又表现出作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概。两句起得十分有力,着墨不多,但却内涵丰富而又形象鲜明,为下面具体描写安西情形作了自然的导引。中间两联,是全诗的重点,作者着重写了来安西途中的所见所感。颔联“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写星夜兼程赶路的情形。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独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这里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见于言外。这也是将明月拟人化,赋予无生命的月亮以活泼的人格,给在沙漠上行进的孤身一人作陪衬,使得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遥相对应,别有情致。在夜中行进,松软的沙子使坐骑格外吃力,“费马蹄”三字,既指对马蹄的磨损,更有沙软难行之意,足见行进的艰难,但作者仍然奋进不息。接着,颔联一方面承接颈联,继续写行进,同时又一转,从夜间过渡到白天:“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这一联景象十分逼真、壮阔。上句用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的典故,意喻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通过沙漠时,觉得天也格外低矮了。这里面,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描写,但更多的却是从一个刚从内地来到西北边陲的人的眼中,以惊愕的神情,来描写那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其中饱和著作者对新鲜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充满著由衷的激情。

通过这样的层层转接,对万里西行的铺叙、描写,最后终于写到了给李判官送行,“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这最后的送行绝没有悲切之语,而是在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聚会,充满著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诗人也没有写旅途珍重之语,因为此诗前三联已经叙述了自己西行时的种种情形,而李判官的东归,也是顺着这一条路线,在上面的描写中已经暗含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这里无须再作赘语了。诗人此时更多的想到了自己远在长安的家人。他万里西行之后,那久已蕴蓄于心的深切乡思,此时一经李判官返京的触发,如火山喷发一样不可遏止,于是就趁痛饮酒酣之时,在军帐中作书,将心中的万语千言写出,托李判官带回长安家中。“家书醉里题”,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在醉中仍然没有忘记家乡和亲人,足见乡思之切、之深;另一方面也极为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醺然中挥毫疾书、下笔不能自休的情景。一股豪气充满军帐,融注在全诗的字句中,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离开京师长安赴安西上任。此诗当为作者初至安西送人回京之作。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望汉月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望汉月[作者]晏殊 [朝代]宋代千缕万条堪结。占断好风良月。谢娘春晚先多愁,更撩乱、絮飞如雪。短亭相送处,长忆得、醉中攀折。年年岁岁好时节。怎奈尚、有人离别。《望汉月》作者晏殊简介晏殊(99

古诗词大全 望汉月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望汉月[作者]晏殊 [朝代]宋代千缕万条堪结。占断好风良月。谢娘春晚先多愁,更撩乱、絮飞如雪。短亭相送处,长忆得、醉中攀折。年年岁岁好时节。怎奈尚、有人离别。《望汉月》作者晏殊简介晏殊(99

古诗词大全 《望汉月》(柳永)全文翻译鉴赏

望汉月柳永系列:关于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词大全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赏析  这首诗写离别后

古诗词大全 《望汉月》(柳永)全文翻译鉴赏

望汉月柳永系列:关于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词大全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赏析  这首诗写离别后

古诗词大全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原文_翻译及赏析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唐代·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边塞,离别,励志思乡

古诗词大全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原文_翻译及赏析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唐代·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边塞,离别,励志思乡

古诗词大全 令狐楚《从军词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从军词五首原文:荒鸡隔水啼,汗马逐风嘶。终日随征旆,何时罢鼓鼙。孤心眠夜雪,满眼是秋沙。万里犹防塞,三年不见家。却望冰河阔,前登雪岭高。征人几多在,又拟战临洮。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纵有还家梦,犹闻

古诗词大全 令狐楚《从军词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从军词五首原文:荒鸡隔水啼,汗马逐风嘶。终日随征旆,何时罢鼓鼙。孤心眠夜雪,满眼是秋沙。万里犹防塞,三年不见家。却望冰河阔,前登雪岭高。征人几多在,又拟战临洮。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纵有还家梦,犹闻

古诗词大全 晏殊原文_翻译及赏析

晏殊【yàn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

古诗词大全 晏殊原文_翻译及赏析

晏殊【yàn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