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苏轼《南歌子·游赏》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歌子
篇首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苏轼《南歌子·游赏》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苏轼《南歌子·游赏》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歌子·游赏原文: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羨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南歌子·游赏翻译及注释
翻译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羨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著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注释1南歌子:《南歌子》是词牌名称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2游人:指游玩的人。出自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簷。3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出自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4竹西:扬州亭名。本句意谓杭州十三楼歌唱奏乐繁华,不必再羨慕前代扬州的竹西了。5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东南地区,《周礼》称东南曰扬州。6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叶。7昌歜(chāngchu):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名昌歇。8琼彝(yi):玉制的盛酒器皿。9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十水调唱歌头:即唱水调歌头。傅本注:「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水调家家唱。」
南歌子·游赏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然而,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词中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去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手法的运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眉峰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是说作者与同伴面对旖旎的湖光山色,尽情听歌,开怀痛饮。歌女眉头黛色浓聚,就像远处苍翠的山峦;醉后眼波流动,就像湖中的灩灩水波。接着补叙一笔:「游人都上十三楼。」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没有不上十三楼的,此一动人场面就出现在十三楼上。为了写出十三楼的观览之胜,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拿来比衬:「不羨竹西歌吹古扬州。」这里说只要一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羨慕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楼并不比竹西亭逊色。据《舆地纪胜》记载:「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亭为唐时名胜,向为游人羨慕。
过片以后,极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菰黍」即粽子。「昌歜」为宋代一种食品。句意为他们宴会上食用的食品,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琼彝倒玉舟」,「彝」为贮酒器皿,「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综上二句,意在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最后则以描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唐时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二句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宛转,音调悠扬,情满湖山,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仿佛是被歌声所吸引而留步。
南歌子·游赏创作背景
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词人到杭州担任知州。在此期间词人游山玩水。端午节时词人与他的友人游览了杭州名胜十三楼,为了记录自己的游玩过程以及感受,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南歌子·游赏赏析二
上阕以十三楼为主线,写词人欢饮和游人玩乐。起首「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写景状事,将楼边景物与游人之宴饮融为一体,极有趣味。作者采用移情手法,既写湖光山色之美妙,又暗含宴饮之欢乐。「不羨竹西歌吹古扬州」继续渲染盛况。作者写只要游人一登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羨慕游览扬州竹西亭的唐人,虽未直接描写十三楼,其壮丽景观却呼之欲出。
下阕以「歌声」为主线,继续写游乐「菰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舟」写宴饮的酒食,衬托宴席的欢乐氛围,写游人尽兴之趣,隐含在湖光山色里心神俱醉,放浪形骸之意。
「谁家水调唱歌头」,写在宴会上听人唱《水调歌头》曲。这歌声极其悠扬,「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在湖泊山峦之间缭绕不绝,就连傍晚的云霞都久久不肯散去,好像也被歌声吸引了一样。
「眉峰与山」、「眼波与水」互为依托、交相辉映,成就了「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绝妙境界,富有诗情画意。该词中比喻、拟人、对比之手法处处皆在,却化于无形,全词通畅绝妙、浑然天成。
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
诗词作品:南歌子·游赏 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诗词归类:【端午节】、【游赏】、【景点】、【抒情】
古诗词大全 苏轼《南歌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歌子原文:
见说东园好,能消北客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留。短日明枫缬,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 诗词作品:南歌子 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相关参考
南歌子·游赏[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羨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标签:景点端午节词景色节日《
南歌子·游赏[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羨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标签:景点端午节词景色节日《
南歌子原文:见说东园好,能消北客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留。短日明枫缬,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诗词作品:南歌子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南歌子原文:见说东园好,能消北客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留。短日明枫缬,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诗词作品:南歌子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南歌子(同前)原文: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只应飞燕是前身。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鸳鸯翡翠两争新。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诗词作品:南歌子(同前)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南歌子(暮春)原文:紫陌寻春去,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冰簟堆云髻,金尊灩玉醅。绿阴青子相催。留取红巾千点、照池台。诗词作品:南歌子(暮春)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南歌子(同前)原文: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只应飞燕是前身。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鸳鸯翡翠两争新。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诗词作品:南歌子(同前)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南歌子(暮春)原文:紫陌寻春去,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冰簟堆云髻,金尊灩玉醅。绿阴青子相催。留取红巾千点、照池台。诗词作品:南歌子(暮春)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南歌子(晚春)原文: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坰。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已改煎茶火,犹调入粥饧。使君高会有余清。此乐无声无味、最难名。诗词作品:南歌子(晚春)诗词作者:【宋代】苏轼诗词归类:
南歌子(晚春)原文: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坰。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已改煎茶火,犹调入粥饧。使君高会有余清。此乐无声无味、最难名。诗词作品:南歌子(晚春)诗词作者:【宋代】苏轼诗词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