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米芾《水调歌头·中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米芾
篇首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米芾《水调歌头·中秋》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米芾《水调歌头·中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水调歌头·中秋鉴赏
米芾,字元章,宋代大书画家。据《挥麈后录》记其为人:「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顺时」。这首词就是借赏中秋之机,表白他为人的高洁。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砧声」、「蟋蟀」为秋天典型的象征景物。砧上捣衣远寄征人,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也是一种触发人秋思的景象。前一句为了突出「砧声」,增强秋的感觉,属倒装句,写词人先是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才觉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也是先听到蟋蟀鸣叫,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进入高秋季节。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名句,从此,「见落叶而悲秋」,便成为文人一种传统的心态和崇尚。米芾一反宋玉伤感的秋景的幽雅,正显示出词人的高洁与旷达。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倍觉不胜幽。」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会给人带来秋意,所以词人说,让酒杯里的好酒,把凄凉的情调收起来,就会感觉到这些景物加倍的幽雅。
上片结句:「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是说还有富于情致之处,就是一轮明月在楼的南边冉冉升起,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成银色的世界,使人从压抑沉闷的情绪中解放出来为之清爽。
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过片换头「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三句,写词人要把他胸中的忧思,用富有情韵笛声抒发出来。接着「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二句,承上述忧伤意脉,于是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来一番吃酒浇愁的情致。下面「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三句,则是写词人面对诱人的风物,并不是惬心地去欣赏,而是倚遍阑干在深思。最终悟出了,世界像浮萍一样的结论。词的歇拍「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两句。这是词人悟出了「宇宙若萍浮」的人生哲学之后的付诸行动,即要像李白那样「但愿长醉不愿醒」,「明朝散发弄扁舟」,而远离污浊的人世,去隐没江湖之中去。以发泄他的不满,这正是米芾晚年学禅的思想基础。
《宋史·米芾传》说:「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米芾这首中秋词,写法巧妙,除上片结拍点出「明月挂高楼」外,字面上再没有「月」字出现,然而却使人感到如置身在月光的整个银色世界之下的优美境界之中,写得清空而不质实,正体现了他「不蹈袭前人轨辙」的创新精神,表现了米芾的特有风格。
水调歌头·中秋赏析
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接着米芾说:「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拗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在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在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在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在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在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
「宇宙若浮萍。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却视之若浮萍,不只见出他心胸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兴致自然更高,于是词人不觉豪饮大醉。结句「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不再写赏月饮酒之后的种种,以不结之语收束了全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像余地。这首词自东坡著名的同题词之后,能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确有其独特的妙处:赏月不写月华,偏道个人「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颇值用心玩味。
诗词作品:水调歌头·中秋 诗词作者:【宋代】米芾 诗词归类:【中秋节】、【饮酒】、【抒情】
古诗词大全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原文_翻译及赏析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宋代·米芾《水调歌头·中秋》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中秋节 ,饮酒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中秋的时候,捣衣声混杂着风声,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我面对着这样的景象,是不会学宋玉去纾解悲愁的。把凄凉的心意收拾起来,给每个酒樽里都倒上美酒,内心更加觉得抵不过这样的幽静。明月挂在南楼正是我觉得充满情趣的地方所在。
怅惘这样的胸怀,于是拿起笛子吹奏,笛声的韵律悠悠扬扬。在这清平之时,良美之夜,就把这块地方借给我让我痛饮。看着这一天可爱的风景,我倚著曲曲折折的栏杆,宇宙在我眼里也只是小小的浮萍。喝醉困乏了就靠著枕头临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
鉴赏
米芾,字元章,宋代大书画家。据《挥麈后录》记其为人:“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顺时”。这首词就是借赏中秋之机,表白他为人的高洁。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砧声”、“蟋蟀”为秋天典型的象征景物。砧上捣衣远寄征人,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也是一种触发人秋思的景象。前一句为了突出“砧声”,增强秋的感觉,属倒装句,写词人先是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才觉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也是先听到蟋蟀鸣叫,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进入高秋季节。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名句佳句,从此,“见落叶而悲秋”,便成为文人一种传统的心态和崇尚。米芾一反宋玉伤感的秋景的幽雅,正显示出词人的高洁与旷达。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倍觉不胜幽。”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会给人带来秋意,所以词人说,让酒杯里的好酒,把凄凉的情调收起来,就会感觉到这些景物加倍的幽雅。
上片结句:“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是说还有富于情致之处,就是一轮明月在楼的南边冉冉升起,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成银色的世界,使人从压抑沉闷的情绪中解放出来为之清爽。
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过片换头“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三句,写词人要把他胸中的忧思,用富有情韵笛声抒发出来。接着“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二句,承上述忧伤意脉,于是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来一番吃酒浇愁的情致。下面“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三句,则是写词人面对诱人的风物,并不是惬心地去欣赏,而是倚遍阑干在深思。最终悟出了,世界像浮萍一样的结论。词的歇拍“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两句。这是词人悟出了“宇宙若萍浮”的人生哲学之后的付诸行动,即要像李白那样“但愿长醉不愿醒”,“明朝散发弄扁舟”,而远离污浊的人世,去隐没江湖之中去。以发泄他的不满,这正是米芾晚年学禅的思想基础。
赏析
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接着米芾说:“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在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在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在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在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在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米芾
淡淡横朝烟,脉脉深秋思。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相关参考
水调歌头·中秋米芾系列:关于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词大全水调歌头·中秋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
水调歌头·中秋米芾系列:关于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词大全水调歌头·中秋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
中秋登楼望月原文: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中秋登楼望月翻译及注释翻译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著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
中秋登楼望月原文: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中秋登楼望月翻译及注释翻译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著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宋代·米芾《水调歌头·中秋》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宋代·米芾《水调歌头·中秋》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明月四时好,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等闲来,天一角,岁三周。东奔西走,在处依旧若从游。照我尊前只影,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明月四时好,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等闲来,天一角,岁三周。东奔西走,在处依旧若从游。照我尊前只影,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原文: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原文: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