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苏轼
篇首语: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翻译及注释
翻译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注释徐门:即徐州。谢雨:雨后谢神。簌簌:纷纷下落的样子,一作「蔌蔌」,音义皆同。缫车:纺车。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翻译及注释二
翻译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著黄瓜。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忍。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
注释1浣溪沙:词牌名。2徐门:即徐州。谢雨:雨后谢神。3簌(su)簌:花落的声音,一作「蔌蔌」,音义皆同。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4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5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6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7野人:农夫。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今属江苏)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题为「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赏析
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像。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簌簌[su]」,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衣巾」,是衣服和头巾。古代服装,男人往往戴头巾。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的小花。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zhu]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响缫车」。「缫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村子里从南头到北头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这里,有枣花散落,有缫车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牛衣的农民在卖黄瓜。「牛衣」,是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蓋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这一次苏轼偶然来到农村,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些特点,特别是抓住了枣花、缫丝、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把它们勾画出来。简单几笔,就点染出了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词,不仅是写景,还记了事。在下片,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说明他上路前喝过酒了。「路长」,看来,已走过很长的路程,而离目的地还很远。「惟」,只。这句词写出他旅途的困倦。「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阳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阳下赶路,感到燥热、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润喉解渴。「漫」,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口渴,需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野人家」,乡野的人家,即乡下老百姓。苏轼当时是一州的行政长官,笔下称当地农民为「野人家」,正出于他当官的口气。但是「试问」两字表明他并没有什么官气。他没有命令随从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亲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门,客气地同人家商量:老乡,能不能给一点茶解解渴呀?
就这样,用简单几句,既画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图;又记下了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触不到,因而感到新鲜有趣的。这首词似乎是随手写来,实际上文字生动传神,使一首记闻式的小词,获得了艺术的生命。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者为何要「敲门试问」呢?1.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谦和有礼,不会贸然闯入农家;2刚刚在旱灾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试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词中「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此词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像。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声传来耳际,并好像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村南村北」概括「缫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词中「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全词绘景逼真形象,栩栩如生,叙事清新淡雅,脉脉含情,为宋词词境的拓展作出了贡献。
诗词作品: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诗词归类:【宋词三百首】、【初中古诗】、【乡村】、【生活】、【风俗】
夏天的诗句怎么写?关于夏天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诗句
本站为您推荐夏天的诗句 关于夏天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诗句信息,共2篇,希望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关于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的古诗20句
1.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2.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3.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4.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经·小雅·四月》
5.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7.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8. 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9.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初夏绝句》
10.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11.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杜甫《夏夜叹》
12.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白居易《宴散》
13.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白居易《夏日》
14.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15.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16.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关汉卿《大德歌·夏》
17.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李白《折荷有赠》
18.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19.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初夏》
20.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关于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的古诗20句
1.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苏轼《浣溪沙》
2.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3.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萧纲《采莲曲》
4.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5.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王维《送康太守》
6.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7.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8.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9.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0.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11.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2.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13.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14.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15.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贾龠《孟夏》
16. 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17.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8.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19.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20.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标签:风俗乡村生活宋词三百首国中古诗词其他场景
古诗词大全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标签:风俗乡村生活宋词三百首国中古诗词其他场景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通:缫)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宋代·苏轼《浣溪沙·簌簌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通:缫)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宋代·苏轼《浣溪沙·簌簌
原文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譯文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
原文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譯文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
浣溪沙(渔父)原文: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诗词作品:浣溪沙(渔父)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浣溪沙(渔父)原文: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诗词作品:浣溪沙(渔父)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浣溪沙(春情)原文:桃李溪边驻画轮。鹧鸪声里倒清尊。夕阳虽好近黄昏。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几时归去不销魂。诗词作品:浣溪沙(春情)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浣溪沙(有感)原文:傅粉郎君又粉奴。莫教施粉与施朱。自然冰玉照香酥。有客能为神女赋,凭君送与雪儿书。梦魂东去觅桑榆。诗词作品:浣溪沙(有感)诗词作者:【宋代】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