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感遇(其二)》(张九龄)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Posted 古文

篇首语:莫问天涯路几重,轻衫侧帽且从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感遇(其二)》(张九龄)古文翻译成现代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感遇(其二)》(张九龄)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2、古诗词大全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感遇(其二)》(张九龄)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作者或出处:张九龄 古文《感遇(其二)》原文: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感遇(其二)》现代文全文翻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注解】 [1]岂伊:岂唯。 [2]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3]荐:进献。 【评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古诗词大全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十二首·其一翻译及注释二

翻译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注释1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2桂华:桂花,「华」同「花」。3生意:生机勃勃4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5林栖者:山中隐士6 坐:因而7本心:天性8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9闻风:闻到芳香。十坐:因为。⑾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感遇十二首·其一注释

1葳蕤(wēi rui):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2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3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坐:因而。4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感遇十二首·其一鉴赏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感遇十二首·其一简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诗词作品:感遇十二首·其一 诗词作者:【唐代张九龄 诗词归类:【唐诗三百首】、【植物】、【抒志】、【生活】、【哲理】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感遇十二首·其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二》感遇十二首·其二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

古诗词大全 感遇十二首·其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二》感遇十二首·其二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

古诗词大全 感遇其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感遇其二[作者]李白 [朝代]唐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感遇其二》作者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古诗词大全 感遇其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感遇其二[作者]李白 [朝代]唐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感遇其二》作者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古诗词大全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十二首·其一翻译及注释二翻译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

古诗词大全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十二首·其一翻译及注释二翻译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

古诗词大全 《感遇·孤鸿海上来》(张九龄)原文及翻译

感遇·孤鸿海上来张九龄系列:唐诗三百首感遇·孤鸿海上来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赏析  诗一开始就以孤鸿与

古诗词大全 《感遇·孤鸿海上来》(张九龄)原文及翻译

感遇·孤鸿海上来张九龄系列:唐诗三百首感遇·孤鸿海上来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赏析  诗一开始就以孤鸿与

古诗词大全 《感遇·幽人归独卧》(张九龄)全文翻译鉴赏

感遇·幽人归独卧张九龄系列:唐诗三百首感遇·幽人归独卧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赏析  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幽人归独卧

古诗词大全 《感遇·幽人归独卧》(张九龄)全文翻译鉴赏

感遇·幽人归独卧张九龄系列:唐诗三百首感遇·幽人归独卧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赏析  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幽人归独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