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台城路·洗妆台怀古》(纳兰性德)全文翻译鉴赏
Posted 汉家
篇首语: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台城路·洗妆台怀古》(纳兰性德)全文翻译鉴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台城路·洗妆台怀古》(纳兰性德)全文翻译鉴赏
古诗词大全 《台城路·洗妆台怀古》(纳兰性德)全文翻译鉴赏
台城路·洗妆台怀古 纳兰性德 系列:咏史怀古诗大全 台城路·洗妆台怀古 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露脚斜飞,虹腰欲断,荷叶未收残雨。添妆何处。试问取雕笼,雪衣分付。一镜空濛,鸳鸯拂破白萍去。 相传内家结束,有帕装孤稳,靴缝女古。冷艳全消,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人间朝暮。看胭粉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注释 1洗妆台:指金章宗为季妃所建之梳妆楼,地址在今北京市北海(即太液池之北部)琼华岛上,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称之为「广寒之殿」,今已不存。晚明王圻《稗史汇编·地理门·郡邑》谓:「琼花岛梳妆台皆金故物也。……妆台则章宗所营,以备李妃行园而添妆者。」其自注云:「都人讹为萧太后梳妆楼。」本篇作者即误以为是辽太后之梳妆楼。 2六宫二句:六宫,相传古代天子有六宫,即正宫一,燕宫五。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层台,高台,谓高大的宫殿。 芳渚,长有芳菲花卉之水边。此二句是说,往日那六宫中的美丽的皇后妃缤早已消逝,谁又见到过呢,而今只有这太液池畔高高的楼台依稀尚存。 3露脚二句:露脚,雨脚。李贺《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虹腰,即虹桥,拱桥,指今北海太液池之永安桥。上官仪《德山池宴集》:「雨雾虹桥晚,花落凤台春。」此二句说眼前是一片迷濛的景象,雨脚斜飞,水漫拱桥,河叶田田,残雨潇潇。 4添妆:指向宫中后妃赠送财礼。这里借指洗妆台。 5试问二句:雕笼,饰有雕花的鸟笼子,代指笼中之鸟。弥衡《鹦鹉赋》:「闭以雕笼,剪其翅羽。」 雪衣,即雪衣娘,白色鹦鹉。古代宫中多养之,此鸟聪慧,洞晓人言,唐玄宗曾呼贵妃为「雪衣女」,左右呼之「雪衣娘」。杨维祯《无题》:「金埒近收青海骏,锦笼初放雪衣娘。」分付。有表示出来之义。吕本中《蝶恋花》:「睡起小仓香一缕。玉篆回纹,等个人分付。」此二句意思是说只有笼中的鹦鹉能够回答了。 6相传三句:内家,指皇宫(或代指宫女)。唐王建《宫词》:「尽送春球出内家,记巡传把一枝花。」薛能《吴姬》:「身是三子第一名,内家丛里独分明。」胡浩然《万年欢·上元》:「有多少、佳人如玉。春衫袂.,整整齐齐,内家新样妆束。」内家装,即汉家宫廷中的妆束。帕装,即帕服,谓女子施粉黛花钿,穿艳丽眼装。 孤稳,即玉。古代契丹语音译。《辽史?国语解》:「孤稳,玉也。」 女古,金、黄金。亦为古代契丹语音译。《辽史·营卫志上》:「女古斡鲁朵,圣宗置。是为兴圣宫。金曰『女古』。」又,辽王鼎《焚椒录》:「宫中为〔懿德皇后〕语曰:『孤稳压帕女古靴,菩萨唤作耨斡磨。』盖言以玉饰首,以金饰足,以观音作皇后也。」这里是说,辽代宫中以玉饰首,以金饰足,不再采用汉家宫中的妆束样式了。 7冷艳三句:冷艳,形容耐寒之花。刘克庄《念奴娇·菊花》:「冷艳幽香,轻红淡白,占断西风里。」玉匣,玉制之匣,用以贮藏珍贵之物。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宝刀隐玉匣,锈涩空莓苔。」又,谓玉匣为帝王之葬饰,汉代以之赐大臣,以示优礼,即所谓「金缕玉匣」。《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 十眉遗谱,即《十眉图》,唐玄宗令画工作。为十样眉妆鸳鸯(又名八字)、山水(又名远山)、五岳、三蜂、垂珠、月棱(又名却月)、分稍,??(左右亟)眼、拂云(又名横烟)、倒晕等。苏轼《十二眉子砚歌》:「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8胭粉亭:未详何指。或为洗妆台附近之亭。 9花铃:护花之铃挡,置于花梢或花丛附近,用以惊吓鸟雀。参见《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注3。 赏析 此篇所说的「洗妆楼」本应是金章宗为李妃所建之添妆楼(详见注1),但时人误以为是辽萧太后之梳妆楼,遂多有讹而咏之者(陈维籍亦有《齐夭乐·辽后妆楼》,大约也是误作)。本篇亦如是。故词中所咏即为辽代之故事。作者登临吊古,就眼见之景,想到辽太后的往事,遂生情动感,不无今昔之叹,而其中亦隐含了几多以古为鉴的深意。
古诗词大全 从来幽怨应无数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清代·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
咏史怀古 ,豪放 ,边塞 ,写景述志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著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著潇潇秋雨。
鉴赏
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创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厮杀声,似乎也暗藏着几份悲伤。从结构上来说,第一句是后两句的一个概括,而后两句又是第一句的具体展现。
虽然塞外的景象广袤壮美,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心情愉悦,在他眼中,弥望的仍是一片荒凉,这满目的荒凉又能给谁诉说呢?“荒凉”一词,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又是作者心绪的如实昭示。秋天,万物凋零,落叶满地,一派衰败之象,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作者心境凄凉的抒写呢?作者贵为皇族,虽然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但仍然心存忧患,多少王朝就是在这起起落落中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清王朝也不例外。西风,即秋风。枫叶经霜会更红艳,越红离凋谢就越近。季节地逝去,风干了自然界的一切,但却风干不了作者满腹的忧愁。在此,作者借景烘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枫叶里。
词的上片,无论写景抒情,都没有雕琢的痕迹,以复杂的思绪引出眼前的景象,片末看似以景收束,却景中带情。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饰。
词的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
“幽怨从前何处诉”,应为从前幽怨何处诉,古人作词,为了韵律的需要,往往在词序上作以调整。“从前幽怨”到底指的是什么幽怨呢?就下文“铁马金戈”而言,应该指的是不能报效国家,纵横沙场的幽怨。纳兰性德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按理说,他有条件也有能力领兵打仗,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的臣子,做事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其所作所为还得服从皇帝的安排。“何处诉”一语,就道出了他内心深深的孤独,也许是英才盖世,也许是位高权重,才使他的周围变得冷清。
作者虽然志向高远,可又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样“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曾经因为没有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韩邪的妻子。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她远离家乡,可是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有什么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戈,气吞万里的报国之志,可拥有这样的志向不也是徒劳的吗?
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问: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深山”“夕阳”“深秋”“雨”这几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生发出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伤感。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是很执著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所以他的心头淤积著太多的郁闷。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
赏析
这首小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来。面对大好河山,多少风云人物,你争我夺,或长期或短暂地占据它,但谁也没有永久地据有这些地方。“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二句白描,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景,画角声声,矫健的牧马频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使人联想起为争夺这块土地鏖战厮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这些红叶,又一次把人带进了对历史的回忆,加深了作品的纵深的历史感。
词的下片抒情,写自己出塞的感触。“从前幽怨应无数”。首句议论,直接承上阕对古战场描写而来。面对古战场的凄凉景色,郁结在心头的愁恨无法计算。正如唐·李颀《古从军行》所说:“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接下二句叙事:“金戈铁马,青冢黄昏路。”“金戈铁马”,代表战争。“青冢黄昏路”,用汉王昭君和亲故事,代表和亲。二句概括了战、和两种办法。说明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江山,时战时和,或二者并用,这就是历史。“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末二句以景结情,抒发了作者的感触:回顾历史,面对这塞外古战场,诗人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这深情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词意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
汉元帝时,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沟通和调和下,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她死后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由青冢想到王昭君,问她说:“曾经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作者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这首词通过诗人“出塞”所见,描绘了眼前荒凉的和平景象,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是对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规律性概括。因此毛泽东批注:“看出兴亡”,肯定了这首词的思想意义。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纳兰性德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 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相关参考
秣陵怀古原文: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诗词作品:秣陵怀古诗词作者:【清代】纳兰性德诗词归类:【古诗三百首】、【写景】、【怀古】
秣陵怀古原文: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诗词作品:秣陵怀古诗词作者:【清代】纳兰性德诗词归类:【古诗三百首】、【写景】、【怀古】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清代·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咏史怀古,豪放,边塞,写景述志译文及注释译文从古至今江山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清代·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咏史怀古,豪放,边塞,写景述志译文及注释译文从古至今江山
梦江南纳兰性德系列:关于描写雪的古诗词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注释 1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 2.急雪二句:意思为柳絮好像飘飞的急
梦江南纳兰性德系列:关于描写雪的古诗词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注释 1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 2.急雪二句:意思为柳絮好像飘飞的急
摊破浣溪沙纳兰性德系列:古代抒情诗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翻译风中的柳絮残飞刀水面化作浮萍,河
摊破浣溪沙纳兰性德系列:古代抒情诗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翻译风中的柳絮残飞刀水面化作浮萍,河
秣陵怀古[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秣陵怀古》作者纳兰性德简介纳兰容若,字性德,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
秣陵怀古[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秣陵怀古》作者纳兰性德简介纳兰容若,字性德,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