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苏轼 超然台记》(苏轼)全诗翻译赏析

Posted 薄酒

篇首语:存储阳光,必有远芳;心中有暖,又何惧人生荒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苏轼 超然台记》(苏轼)全诗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苏轼 超然台记》(苏轼)全诗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苏轼 超然台记》(苏轼)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 超然台记 苏轼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 苏轼 超然台记

【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糟啜醨1,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盈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2,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 1铺糟啜醨:吃酒糟,喝薄酒。铺:吃。糟:酒糟。啜:饮。醨:薄酒。典出《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 2瀹(yue):煮。

【译文】 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果有可观赏的地方,就都有令人快乐的地方,不必都具有怪异、稀奇、雄伟、瑰丽的特色。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发醉;吃水果、蔬菜甚或野草、树皮,都可以使人腹饱。依此而论,我到哪里会不感到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追求幸福而躲避祸患,是认为幸福叫人喜悦而祸患令人悲愁。人的欲望没有穷尽,而外物能满足人的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对外物中哪个美好、哪个丑恶的辨别在心中争斗,去求取哪个、舍弃哪个的选择交替出现在眼前,那么,能令人快乐的自然很少,而令人悲叹的自然很多,这叫做求取祸患而舍弃幸福。而求取祸患舍弃幸福,哪里是人的真情呢?这是外物掩蔽了人的心窍啊!那些人只在内物当中求取,而不在物之外去追求。物本身并没有大小的分别,从物的内部去观看,它们没有不是既高又大的。那外物以其高大的气势俯视着我,则只会令我头晕目眩犹豫反复了。犹如从细小的缝隙中观看他人争斗,又哪能得知谁胜谁负呢?因此美好丑恶交相产生,忧愁喜乐夹杂出现,能不令人十分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任胶州太守,放弃乘船的安逸,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困;舍去雕墙画栋的华美住宅,而住在粗木建造的陋室;离开湖山汇映的景致,而行走于种植桑麻的野地。刚到的时候,连年麦谷歉收,盗贼布满郊野,案件繁多,难以数计,而我的厨房里亦空空如也,每天只吃些枸杞菊花,人们自然怀疑我不会有什么快乐了。然而一年满后,我的容貌却更加丰满,头发变白的也日见变黑。我对这里民风的淳厚很为高兴,而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于我的质朴笨拙了。这时,我便修整了衙门里的花园,清扫庭院屋舍,叫人从安丘、高密砍来一些树木,用以修补屋舍破败的地方,作为苟且安生的打算。且把园子北面原有的靠城建造的一座破旧台子,也稍微修葺,使它焕然一新。我时时和客人一起登临观赏,以放开心境,以尽志趣。 站在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山、常山忽隐忽现,若近若远,或许隐居著有德才的君子吧!向东望去有卢山,是秦朝的博士卢敖奉秦始皇之命入海求仙药不成而逃隐的地方。向西望去有穆陵关,隐隐约约地像座城郭,姜太公、齐桓公的遗迹依然存在。向北可俯视潍水,不由得万分感慨而叹息,回想淮阴侯韩信的功勋,而怀悼他没有落下个好下场。 这台子又高大又稳固,深广而明亮,夏天凉爽而冬天温暖。若是下雨降雪的清早,或是有风有月的傍晚,我没有不在这里的,客人也没有不随我而来的。平时采摘园中的蔬菜,捕捞池中的鱼儿,拿出自己酿成的高粱酒,煮熟新脱粒的稻米,大家一块儿吃,口中都赞叹道:「玩得真痛快呀!」 当时,我的弟弟子由(苏辙字子由)恰巧在济南,听到这件事后就赋诗歌唱,还给这座台子起名叫「超然」,以表示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没有不快乐的原因,是我能逍遥于事物本身之外啊!

【评析】 本文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时苏轼任密州知州,修复了一座残破的楼台,其弟苏辙为之起名「超然」。苏轼便写了这篇《超然台记》,以表明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的思想。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古诗词大全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超然台记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超然台记翻译及注释

翻译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著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注释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哺:吃。啜:喝。醨:米酒。醉:使······醉。饱:使······饱。吾安往而不乐,即「吾往安而不乐」。而,表承接。求褔而辞祸,「而」表并列,并且。求褔而辞祸者。者:……的原因。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尽,译为「但是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岂:难道。情:心愿。有以:可以用来。盖:蒙蔽。焉:哪里。横:意外发生。而:表承接,随后。焉:于此。背:远离。比:连续,常常。登:丰收。苟全:大致完备。葺(qi):原指用茅草覆蓋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庶几:表希望或推测。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撷(xie):摘下,取下。秫(shu):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瀹(yue):煮。

超然台记赏析

  这篇文章说明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二个知足者常乐的人。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不管祸福,美丑,善恶,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请,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而不乐了。其实,这是置无限辛酸、满腹怨愤而不顾的故为其乐,有其形而无其实,犹如酒醉忘优之乐,并非敞怀舒心的快乐。全文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始终,被称为「一字立骨」的典范文章。以议论和记叙相结合的方法,从虚实两个方面阐明了主旨。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

  第一段,从正面论述超然于物外的快乐。「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一切物品都有可以满足人们欲望的作用,假如有这种作用,都可以使人得到快乐,不一定非要是怪奇、伟丽的东西。实际上并非如此,物有美丑、善恶之分,爱憎自有不同,人各有所求,其选择、去取也不能一样,所以很难「皆有可乐」。苏轼是以「游于物外」的超然思想看待事物。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写法特点上看,是一起便说「超然」,提出「乐」字为主线。上面是从总的方面论述,下文是举例加以证明。「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是说物各有用,都可以满足欲求,给人快乐。推面广之,人便可以随退而安,无处不快乐了。四个皆字使文意紧密相联,语势畅达,浑然一体。

  第二段是从反面论述不超然必会悲哀的道理。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因为福可以使人高兴,祸会令人悲伤。但是,如果人不能超然于物外。任随欲望发展,必然陷人「游于物内」的泥潭。物有尽时,很难满足无止境的欲求。而且事物往往被某些现象掩盖著本来的面目,美丑不一,善恶难分,祸福不辨,取舍难定。事物的假象常常令人头昏目眩,什么也看不清楚,不超然于物外,就会盲目乱撞,结果必然招来灾祸,造成绝顶的悲哀。上面两段,一正一反,正反对照,有力地论证了只有超然于物外,才能无往而不乐;如果超然于物内,则必悲哀的道理。从理论上为记超然台的事实奠定了基础。这是以虚领实的写法。

  第三段,步入正题,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超然于物外,必得其乐的道理.这一段可分为三层:一、移守胶西,用了三个对偶句,组成排比句组,语调抑扬起伏,气势充沛,使杭、密两地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苏轼舍安就劳、去美就简的遭遇。这既是记实,也是以优托喜的伏笔。二、生活初安。「比岁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面斋厨索然,日食杞菊。」,是写初到胶西后年成不好,政局动乱,生活艰苦。用了五个四言句和一个连词,句子精悍,节奏急促,与处境维艰交相吻合。再次写忧,以见喜之可贵,乐之无穷。「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意外的变化带来无限喜悦。「予既乐其风俗之醇,而其吏民亦安予拙也。」自己爱上了胶西,百姓也爱戴太守。官民相爱,必然官民同乐。由苦变乐,真是无往而不乐。生活初安,就有余力洁庭治园,为寻乐作些事情。三、修台游乐。先交待台的位置、旧观和修缮情况。利旧成新,不劳民伤财,含有与民同乐之意。再写登台四望,触目感怀,见景生情,浮想联翩,所表现的感情十分复杂。时而怀念超然干物外的隐君子,时而仰慕功臣建树的业绩,时而为不得善终的良将鸣不平。这正表现了作者想超然子物外,而实际上又很难完全超然处之的矛盾心情:有怀念,有羨慕,有不平。这一层虽属常见的「四望法」,但写得不落俗套,没有用对偶排比,只用了较为整齐的散行句,别具一番疏宕流畅的情韵。最后描写了台的优点:「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流露出无比喜爱的感情。因此,予与客不管「雨雪之朝,风月之夕」,都时常登台游乐,亲手做菜做饭,饮酒欢歌。这种游玩,确实是很快乐的。最后又落脚在「乐」字上。

  最后一段交待了其弟苏辙(子由)为此台命名并作赋的事。文章到此方点明「超然」二字,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且结句「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既照应开头:又与前文所说乐少悲多的人「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如应不应,有意无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见出两种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回味无穷。

超然台记创作背景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苏轼《栾城集·超然亭赋序》。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被批准改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 诗词作品:超然台记 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诗词归类:【古文观止】、【写景】、【抒怀】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超然台记(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而辞祸者,以可喜而祸可悲也

古诗词大全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超然台记(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而辞祸者,以可喜而祸可悲也

古诗词大全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超然台记(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而辞祸者,以可喜而祸可悲也

古诗词大全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超然台记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

古诗词大全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超然台记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

古诗词大全 超然台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超然台记[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

古诗词大全 超然台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超然台记[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

古诗词大全 《苏轼 凌虚台记》(苏轼)原文及翻译

苏轼凌虚台记苏轼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苏轼凌虚台记【原文】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

古诗词大全 《苏轼 凌虚台记》(苏轼)原文及翻译

苏轼凌虚台记苏轼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苏轼凌虚台记【原文】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

古诗词大全 苏轼《凌虚台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凌虚台记原文: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