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全诗翻译赏析

Posted 词人

篇首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全诗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全诗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古诗词大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全诗翻译赏析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系列:宋词三百首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赏析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藉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像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像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像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他都与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与实现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古诗词大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原文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譯文

譯文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白發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我要乘風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搖曳的桂樹枝柯,人們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注釋 ⑴太常引:詞牌名。⑵呂叔潛:名大虬,生平事跡不詳,似為作者聲氣相應的朋友。⑶金波:形容月光浮動,因亦指月光。《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月穆穆以金波”。顏師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蘇軾《洞仙歌》詞:“金波淡,玉繩低轉”。⑷飛鏡:飛天之明鏡,指月亮。甘子布《光賦》:“銀河波曀,金颸送清,孤圓上魄,飛鏡流明”。李白《把酒問月》詩:“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⑸姮娥:即嫦娥,傳說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高誘注說,她后來“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⑹被白發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懷》“青春背我堂堂去,白發欺人故故生”詩意。⑺“斫去”三句:化用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對月》詩中“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句意。斫:砍。桂:桂樹。婆娑:樹影搖曳的樣子。《酉陽雜俎》載:“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遂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參考資料:

1、楊 忠 .辛棄疾詞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1 :17-19 .

賞析

眾所周知,辛棄疾是宋代豪放派詞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這首《太常引》,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反對妥協投降、立志收復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從這首詞的內容看,此詞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蘇南京)任江東安扶司參議官任上所作。這時作者南歸已整整十二年了。為了收復中原,作者曾多次上書,力主抗金,收復中原。但他的建議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陰暗的政治環境中,詞人只能以詩詞來抒發自己的心愿。

這首詞的上片,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成一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與情懷。“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的神話傳說: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借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實的矛盾。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想到功業無成、白發已多,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發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

詞的下片,作者又運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宮,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樹。想象更加離奇,更加遠離塵世,但卻更直接、強烈地表現了詞人的現實理想與為實現理想的堅強意志,更鮮明地揭示了詞的主旨。

作者這里所說的擋住月光的“桂婆娑”,實際是指帶給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僅包括南宋朝廷內外的投降勢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勢力。因為由被金人統治下的北方南歸的辛棄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懷想被金人統治、壓迫的家鄉人民。進一步說,這首詞還可以理想為一種更廣泛的象征意義,即掃蕩黑暗,把光明帶給人間。這一巨大的意義,是詞人利用神話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邏輯推斷所塑造的形象來實現的。

總之,辛棄疾的這首詞,無論是從它的藝術境界,還是從它的氣象和風格看,他都與運用神話傳說的浪漫主義手法有著密切的聯系。作者通過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來解決現實的苦悶與實現理想的浪漫主義手法的特點,是一首富于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優秀詞章。

參考資料:

1、邱俊鵬 等 .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1579-1581 .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原文及翻译赏析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原文: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

古诗词大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原文及翻译赏析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原文: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

古诗词大全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南宋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全文翻译赏析)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

古诗词大全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南宋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全文翻译赏析)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

古诗词大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原文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譯文譯文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

古诗词大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原文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譯文譯文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

古诗词大全 辛弃疾《太常引(寿南涧)》原文及翻译赏析

太常引(寿南涧)原文:君王着意履声间。便令押、紫宸班。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一杯千岁,问公何事,早伴赤松闲。功业后来看。似江左、风流谢安。诗词作品:太常引(寿南涧)诗词作者:【宋代】辛弃疾

古诗词大全 辛弃疾《太常引(寿南涧)》原文及翻译赏析

太常引(寿南涧)原文:君王着意履声间。便令押、紫宸班。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一杯千岁,问公何事,早伴赤松闲。功业后来看。似江左、风流谢安。诗词作品:太常引(寿南涧)诗词作者:【宋代】辛弃疾

古诗词大全 辛弃疾《太常引(赋十四弦)》原文及翻译赏析

太常引(赋十四弦)原文: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却弹作、清商恨多。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诗词作品:太常引(赋十四弦)诗词作者:【宋代】辛弃疾

古诗词大全 辛弃疾《太常引(赋十四弦)》原文及翻译赏析

太常引(赋十四弦)原文: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却弹作、清商恨多。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诗词作品:太常引(赋十四弦)诗词作者:【宋代】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