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摸鱼儿》(元好问)译文赏析

Posted 双飞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摸鱼儿》(元好问)译文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摸鱼儿》(元好问)译文赏析

2、古诗词大全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译文赏析

古诗词大全 《摸鱼儿》(元好问)译文赏析

摸鱼儿 元好问 系列:古代抒情诗 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要令这『大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眼前的这一刻,才知道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的男女还要更是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自己形孤影单,万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荀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处,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作仪仗的音乐是排萧与建鼓合奏,乐工们坐在鼓车中演奏,乐声响彻云霄。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    汉武帝已死了,招魂已经无济于事。女山神因思君而再悲啼,而死者依然不会再归来! 双飞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死后化为一坏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我和我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坟,纵情高歌,尽情的喝酒,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前小序为:「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乙丑」即1205年(金章宗泰和五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惊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双飞客」即为雁。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无论是团聚,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后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但现在这里却箫鼓绝响,只余烟树,一派凄冷,「横汾」横渡汾水。汉武帝《秋风辞》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如言平林。「招魂」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诗经·王风》中有「何嗟及矣」,元词本此。「山鬼」「啼风雨」本自《楚辞·九歌·山愿》「杳冥冥兮羌书晦,东风飘兮神买雨」。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妤」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词人对殉情大雁的礼赞。「千秋」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古诗词大全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译文赏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系列:宋词三百首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慇勤,画簷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1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2消 :经受    3落红:落花    4算只有慇勤:想来只有簷下蛛网还慇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5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6脉脉:绵长深厚貌。    7君:指善妒之人。    8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9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背景    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他的同事王正之在小山亭为他设宴饯行,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句意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著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算只有慇勤,画簷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簷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陈皇后再度承宠。事实上,《长门赋》并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书上也没有陈皇后被废后复得宠幸的记载。    正如《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这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脉脉真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词人似为陈皇后而伤感,其实是为自己伤感。    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辛弃疾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不免对它痛惜、失望。在词的上片,春的离去,实际上喻指国家的败落。他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但国势却如残春,风雨飘摇。他不愿面对这个现实,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济世之志、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可是事与愿违,眼见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异常苦痛、矛盾。    爱而不成,则生恨心。他痛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哀叹自己遭受小人妒忌,无法大展宏图的悲惨命运。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杨玉环、赵飞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个是唐玄宗的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安史乱中被缢死马嵬坡下;一个是汉成帝宠极一时的皇后,结局是被废为庶人后自杀。    词人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此刻正与同事一道饮酒话别。在这闲暇之时,他的愁,依然是家国之愁、命运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闲愁最苦」,才说道,不要去倚靠高楼,否则会看见斜阳坠落烟柳中,令人伤心断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望江南》);「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北宋柳永《蝶恋花》)……从这些词中,读者可以想见:靠著高楼,会看见一点点下坠的残阳、苍茫迷濛的江水、轻烟笼罩的垂柳。这些都会令人伤悲。所以,辛弃疾说「休去倚危楼」,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国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经太多太多了。 赏析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像征著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quot;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羨慕"画簷蛛网"?即使能像"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已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 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像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原文及翻译赏析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原文: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

古诗词大全 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原文及翻译赏析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原文: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

古诗词大全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朝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

古诗词大全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朝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

古诗词大全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译文赏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系列:宋词三百首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

古诗词大全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译文赏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系列:宋词三百首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

词语大全 问世间情为何物下一句是什么

问世间情为何物下一句是什么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全词抄录)摸鱼儿-雁邱词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

古诗词大全 元好问原文_翻译及赏析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

古诗词大全 元好问原文_翻译及赏析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

古诗词大全 摸鱼儿·两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名山鬼谣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摸鱼儿·两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名山鬼谣[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