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旧唐书·刘昌传》全文翻译
Posted 刺史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旧唐书·刘昌传》全文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旧唐书·刘昌传》全文翻译
《旧唐书·刘昌传》 原文: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救军至,贼乃宵溃。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道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继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冑,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1。岁余,授泾州2刺史。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羨。名闻阙下。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旬余而毕。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戎,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至平凉劫盟之所,收聚亡殁将士骨坎瘗之,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昌盛陈兵设幕次,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诸道师徒,莫不感泣。 昌在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刘昌传》)
译文: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军人出身,年轻时学习骑马射箭。史朝义派遣大将包围宋州的时候,刘昌处在包围之中,连月不能解围,城中粮食用尽,贼兵马上就要攻陷城池了。刺史李岑无计可施,刘昌为他谋划说:「本城仓库中尚有数千斤酒曲,可以弄辞食用。估计援兵不到二十天就应到达。东南角的敌兵,大家都认为最为危险,我刘昌请求把守那里。」刘昌于是披上铠甲手持盾牌登上城楼,向贼军陈述逆顺的道理来晓谕他们,贼军畏服。过了十五天,救兵到来,叛贼于是趁夜晚溃散逃走。刘昌被破格暂用为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占据汴州叛乱,刺史李僧惠将受李灵曜的操纵,刘昌暗中派遣曾神表劝说李僧惠。李僧召刘昌前来询问计策,刘昌哭着陈述逆顺的道理,李僧惠被感动了,就派曾神表带表疏到朝中,请求讨伐李灵曜,于是铲除了李灵曜的左翼。 李希烈攻陷了汴州,人心震撼,惊恐不安。当时刘昌率三千人守卫宁陵,李希烈率五万军队在城下列阵,刘昌深挖壕沟来防止敌军利用地道进攻,共四十五天,不脱甲冑,亲自激励士兵,大败李希烈。李希烈解围进攻陈州,刺史李公廉束手无策,刘昌跟随刘玄佐救接陈州。到陈州西与贼军相遇,刘昌清晨进逼敌阵,没等敌军排好阵列,就大败他们,活捉敌将翟曜。李希烈退守蔡州。 贞元三年,皇帝委派刘昌北出五原。一年多后,提任泾州刺史。刘昌亲率士兵,勤苦耕作三年,军粮丰足,声名传闻朝廷。皇帝下诏命他修筑平凉城,来控制弹筝峡口。十多天就完成了。平凉位居北方的要冲,刘昌分兵援守,把守住交通要道,于是安定边疆。 刘昌初到平凉,收集阵亡将士的遗骨挖坑下葬。分为大将三十人,普通将士百人,葬在浅水原。修建两座墓冢,大将的叫旌义冢」,普通将士的叫「怀忠冢」。刘昌在墓地隆重陈兵列将,备办祭品祭祀。刘昌和大将都穿素服到场。各路兵将,无不感动哭泣。 刘昌在西部边地待了十五年。等到他患病,定下日期赴京求医,没有动身就去世了。时年六十四岁,追赠为司空。
古诗词大全 《旧唐书·李绛传》全文翻译
《旧唐书·李绛传》 原文: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也。拜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迁本司郎中、知制诰。皆不离内职,孜孜以匡谏为已任。宪宗即位,叛臣李锜胆兵于浙右。锜既诛,朝廷将辇其所没家财。绛上言曰:「李锜凶狡叛戾,僭侈诛求,刻剥六州之人,积成一道之苦。今辇运钱帛,非所谓式遏乱略,惠绥困穷。伏望天慈,并赐本道,代贫下户今年租税。」宪宗嘉之。绛后因浴堂北廊奏对,极论中官纵恣、方镇进献之事。宪宗怒,绛前论不已曰:「中官威福太盛,上损圣朝,臣所以不敢不论耳。」宪宗见其诚切,改容慰喻之曰:「真忠正诚节之臣也。他日南面,亦须如此。」乃授中书舍人。帝亲为绛择良笏赐之。前后朝臣裴武、白居易等,或为奸人所排陷,特加贬黜;降每以密疏申论,皆获宽宥。其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其子怀谏幼弱,军中立其大将田兴,使主军事,兴卒以六州之地归命。其经始营创,皆绛之谋也。宝历初,入为尚书左仆射。昭议节度使刘悟卒,遗表请以子从谏嗣袭将吏诣阙论请绛密奏请速除近泽潞四面将帅一人以充节度令倍程赴镇使从谏未及拒命新使已到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时宰相李逢吉已受从谏赂,请以从谏留后,不能用绛言。绛以直道进退,闻望倾于一时。然刚肠嫉恶,贤不肖太分,以此为非正之徒所忌。出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三年冬,南蛮寇西蜀,诏征赴援。绛于本道募兵千人赴蜀;及中路,蛮军已退,所募皆还。四年二月十日,绛晨兴视事,召募卒,以诏旨喻而遣之,仍给以廪麦,皆怏怏而退。监军使杨叔元贪财怙宠,怨绛不奉己,乃因募卒赏薄,众辞之际,以言激之。募卒因监军之言,怒气益甚,乃噪聚趋府,劫库兵以入使衙。绛方与宾僚会宴,不及设备。闻乱北走登陴,衙将王景延力战以御之。兵折矢穷,景延死。绛乃为乱兵所害,时年六十七。绛初登陴,左右请绛缒城,可以避免,绛不从。 (节选自《旧唐书·李绛传》)
译文: 李降字深之,赵郡赞皇人。拜监察御史,以本官充任翰林学士,升本司郎中、知制诰。均未离朝任职,勤勉不息以匡救劝谏为己任。宪宗即位时,叛臣李锜聚兵于浙右。李锜被诛后,朝廷将发车运取其被没收的家财,李降上言道:「李锜凶顽狡诈背叛朝廷,僭越放纵勒索百姓,剥夺六州之人,积成一道之苦。现在辇运钱帛,就不是什么制叛乱、安抚困穷了。伏望圣慈,将没收之钱帛一并赐予本道,顶替贫苦民户今年租税。」宪宗嘉许他。后来李绛因在浴堂北廊奏对,极力抨击中官放纵恣肆、方镇奉迎进献之事,宪宗恼怒,李绛上前辩说不已,道:「他们作威作福太甚,上损盛朝,所以臣不敢不论奏。宪宗见他十分诚挚,缓和了脸色抚慰他道:「真正是忠诚守节之臣哪。他日为众官之长,亦须如此。」于是授以中书舍人。皇上亲自为李绛择一良笏赐给他。前后朝臣裴武、白居易等,往往被奸人排斥陷害,朝廷特意加以贬黜。李绛每每以秘密奏疏为之辩诉,皆获宽故。那年秋天,魏博节度使回季安死,其子田怀谏年幼力弱,军中立其大将田兴,让他主持军事,田兴最终以六州之地归顺朝廷。此事经营策划,皆出于李绛之计谋。宝历初,入朝任尚书右仆射。二年九月,昭义节度使划悟去世,临终留表请求让其子刘从谏承袭官职,将吏们抵宫门奏请。李绛秘密奏请立即任命靠近泽路四方的将帅一人,充任节度使,令其兼程赴镇,使刘从谏来不及抵拒诏命,新使已到,所谓迅雷不及掩耳。但此时字相李逢言已受刘从谏贿略,皆奏请让刘从谏为节度使留后,故皇上不能采纳李绛之主张。李绛进退仕途均奉行正道,一时名望颇大。然而内心刚直痛恨邪恶,对待贤能的人与不贤能的人态度太分明,因此被恶的人忌恨。出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三年冬,南蛮进犯西蜀,李绛奉诏赴西蜀救援。李绛在本道招募兵卒千人赴蜀,行至中途,蛮军已退,所募兵卒皆返回,大和四年二月十日,李绛晨起理事,召集募卒,说根据诏令遣返他们,依例发给粮饷,募卒一个个快快而退。监军使杨叔元贪财恃宠,怨恨李绛不奉敬自已,于是趁募卒嫌赏赐微薄,众口喧壤之际,用言辞刺激他们。招募的士兵因为监军的话,怒气更加旺盛,于是喧嗓聚集涌向府库,抢夺府库中兵器冲进节度使衙门。李绛正与暮僚会宴,来不及防备。听说叛乱立即朝北奔逃登上女墙,衙将三景延力战以抵御乱兵。兵刃折断箭支用尽,王景延战死,李绛亦遭乱兵杀害,时年六十七。李绛刚登上女墙时,左右将校请他缒城出走,可以避免凶祸,李绛不从。
相关参考
《新唐书·刘昌传》原文: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善骑射。天宝末,从河南防御使张介然讨安禄山。史朝义兵围宋州,城中食尽且降。昌说刺史李岑曰李光弼在河阳江
《新唐书·刘昌传》原文: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善骑射。天宝末,从河南防御使张介然讨安禄山。史朝义兵围宋州,城中食尽且降。昌说刺史李岑曰李光弼在河阳江
丰羨 [fēngxiàn][丰羨]基本解释丰足有余。《晏子春秋·问上二一》:“积丰羨之养,而声矜恤之义。”《旧唐书·刘昌传》:“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羨,名闻阙下。”宋苏辙
《旧唐书·窦威传》原文: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
《旧唐书·窦威传》原文: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
《旧唐书·李绛传》原文: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也。拜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迁本司郎中、知制诰。皆不离内职,孜孜以匡谏为已任。宪宗即位,叛臣李锜胆兵于浙
《旧唐书·李绛传》原文: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也。拜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迁本司郎中、知制诰。皆不离内职,孜孜以匡谏为已任。宪宗即位,叛臣李锜胆兵于浙
《旧唐书·刘师立传》原文: 刘师立者,宋州虞城人也。初为王世充将军,亲遇甚密。洛阳平,当诛,太宗惜其才,特免之,为左亲卫。太宗之谋建成、元吉也,尝引师立密
《旧唐书·刘师立传》原文: 刘师立者,宋州虞城人也。初为王世充将军,亲遇甚密。洛阳平,当诛,太宗惜其才,特免之,为左亲卫。太宗之谋建成、元吉也,尝引师立密
古诗词大全 旧唐书・田弘正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旧唐书・田弘正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唐书·田弘正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唐书·田弘正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