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王守仁《象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君子
篇首语:水往下流,人争上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王守仁《象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王守仁《象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象祠记原文: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像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像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像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像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像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像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象祠记翻译及注释
翻译 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宣尉使安君,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整它,是什么道理呢?」宣尉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不敢荒废呢。」 我说:「为什么这样呢?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像的为人,作为儿子就不孝,作为弟弟就傲慢。对象的祭祀,在唐朝就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样呢?」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不是为了象啊!我猜想像的死去,大概是在舜用干舞羽舞感化了苗族之后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我从这里能够看到舜的品德的高尚,进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泽流传的辽远长久。像的凶暴,在开始是这样的,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被舜感化呢?瞽瞍也能听从,那么他已经被舜感化成为慈祥的父亲了;如果象还不尊敬兄长,就不能够说是全家和睦了。他上进向善,就不至于仍是恶;不走上邪路,就说明一定会向善。像已经被舜感化了,确实是这样啊!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他的国家,像不能有所作为呢!」这大概是舜爱象爱得深,并且考虑得仔细,所以用来扶持辅导他的办法就很周到呢。从这里能够看到象被舜感化了,所以能够任用贤人,安稳地保有他的位子,把恩泽施给百姓,因此死了以后,人们怀念他啊。诸侯的卿,由天子任命,是周代的制度;这也许是倣傚舜封象的办法吧!我因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够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 这个意义,我将把它向世上讲明。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像一样,还能够改正;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跟像一样凶暴,也还能够感化他呢。
注释1象祠:象的祠庙。像,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2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像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3瞽瞍(gǔsǒu):舜父名。4底:通「抵」,到。
象祠记评析
本文为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所作。像祠,为纪念虞舜的同父异母弟象而修建的祠堂。根据古代传说,像在其母怂恿下,曾多次谋害舜,皆未得逞。其后,像被舜所感化。舜即位后,封象为有鼻国国君(其领地在今湖南道县北)。在传统观念中,像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唐代时,道州刺史就曾毁掉当地的象祠。不过,王守仁认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像之所以最后受到感化,正说明舜的伟大,从而说明君子修德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一贯倡导的「致良知」的具体例证。
这又是一篇阐明作者「致良知」的观点的论文。全文从宣君修缮象祠写起,作者连着用了两个「胡然乎」的质疑句子带动了全文。在正面论证「致良知」这一中心内容时,作者采取了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手法。他首先指出,人们之所以为象立祠,是为了纪念舜,即所谓「爱屋及乌」之意,然后具体到舜是如何感化象的。(关于像在早年是如何的「不善」,在古代是人人熟知的,所以作者不再列举。)这就很自然地得出了第四段结尾中所说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结论。
王阳明的文章比较通俗明快,这是为了宣扬他的哲学思想的需要。同时,为了触类旁通,他惯于在行文时多举例证。例如,在这篇短文中,他援引的古书就有《书经》《孟子》;还用「管蔡不免」的史实反衬舜的感化之功。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诗词作品:象祠记 诗词作者:【明代】王守仁 诗词归类:【古文观止】、【咏物】、【哲学】、【理论】
古诗词大全 王守仁《春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晴原文: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春晴翻译及注释
翻译林下春光明媚风儿渐渐平和,高山上的残雪已经不多。垂吊在空中的蛛丝冉冉飘动花枝静谧,远远的看见白鸟从石板路上面飞过。忽而在山中怀念起旧时的朋友,多少回梦到洞口雾气缭绕的籐萝。衣服沾满尘土最终要换下呵,好到湖边采荷花与菱角。
注释1游丝:漂浮在空中的蛛丝。冉冉:柔软下垂的样子。如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2青壁:此处指雪后光滑的石板路。旧时驿道多为石板辅成。迢迢:形容遥远。3芰荷(ji he):芰,菱。荷,荷花。
春晴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诗中记叙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诗人抓住和风、残雪、冉冉飘动的蛛丝、静谧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等景物极力烘托出初春的温馨,但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赏春,而是通过对春日风光的咏赞,排遣被贬谪后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表面写景,实为表现诗人复杂的心情,在诗的最后,诗人从内心发出「客衣尘土终须换」的感叹,便是希望尽快的结束贬谪生活的心声。 诗词作品:春晴 诗词作者:【明代】王守仁 诗词归类:【春天】、【写景】、【抒怀】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象祠记 王守仁阅读答案翻译,象祠记 王守仁阅读答案翻译
象祠记王守仁阅读答案翻译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
古诗词大全 象祠记 王守仁阅读答案翻译,象祠记 王守仁阅读答案翻译
象祠记王守仁阅读答案翻译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
古诗词大全 象祠记 王守仁阅读答案翻译,象祠记 王守仁阅读答案翻译
象祠记王守仁阅读答案翻译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
象祠记[作者]王守仁 [朝代]明代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
象祠记[作者]王守仁 [朝代]明代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
春晴原文: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春晴翻译及注释翻译林下春光明媚风儿渐渐平和,高山上的残雪已经不
春晴原文: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春晴翻译及注释翻译林下春光明媚风儿渐渐平和,高山上的残雪已经不
尊经阁记原文: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
尊经阁记原文: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
《送宗伯乔白巖序》原文: 1大宗伯1白巖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2而论学。 2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