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旧唐书·李绛传》全文翻译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旧唐书·李绛传》全文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旧唐书·李绛传》全文翻译
《旧唐书·李绛传》 原文: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也。拜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迁本司郎中、知制诰。皆不离内职,孜孜以匡谏为已任。宪宗即位,叛臣李锜胆兵于浙右。锜既诛,朝廷将辇其所没家财。绛上言曰:「李锜凶狡叛戾,僭侈诛求,刻剥六州之人,积成一道之苦。今辇运钱帛,非所谓式遏乱略,惠绥困穷。伏望天慈,并赐本道,代贫下户今年租税。」宪宗嘉之。绛后因浴堂北廊奏对,极论中官纵恣、方镇进献之事。宪宗怒,绛前论不已曰:「中官威福太盛,上损圣朝,臣所以不敢不论耳。」宪宗见其诚切,改容慰喻之曰:「真忠正诚节之臣也。他日南面,亦须如此。」乃授中书舍人。帝亲为绛择良笏赐之。前后朝臣裴武、白居易等,或为奸人所排陷,特加贬黜;降每以密疏申论,皆获宽宥。其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其子怀谏幼弱,军中立其大将田兴,使主军事,兴卒以六州之地归命。其经始营创,皆绛之谋也。宝历初,入为尚书左仆射。昭议节度使刘悟卒,遗表请以子从谏嗣袭将吏诣阙论请绛密奏请速除近泽潞四面将帅一人以充节度令倍程赴镇使从谏未及拒命新使已到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时宰相李逢吉已受从谏赂,请以从谏留后,不能用绛言。绛以直道进退,闻望倾于一时。然刚肠嫉恶,贤不肖太分,以此为非正之徒所忌。出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三年冬,南蛮寇西蜀,诏征赴援。绛于本道募兵千人赴蜀;及中路,蛮军已退,所募皆还。四年二月十日,绛晨兴视事,召募卒,以诏旨喻而遣之,仍给以廪麦,皆怏怏而退。监军使杨叔元贪财怙宠,怨绛不奉己,乃因募卒赏薄,众辞之际,以言激之。募卒因监军之言,怒气益甚,乃噪聚趋府,劫库兵以入使衙。绛方与宾僚会宴,不及设备。闻乱北走登陴,衙将王景延力战以御之。兵折矢穷,景延死。绛乃为乱兵所害,时年六十七。绛初登陴,左右请绛缒城,可以避免,绛不从。 (节选自《旧唐书·李绛传》)
译文: 李降字深之,赵郡赞皇人。拜监察御史,以本官充任翰林学士,升本司郎中、知制诰。均未离朝任职,勤勉不息以匡救劝谏为己任。宪宗即位时,叛臣李锜聚兵于浙右。李锜被诛后,朝廷将发车运取其被没收的家财,李降上言道:「李锜凶顽狡诈背叛朝廷,僭越放纵勒索百姓,剥夺六州之人,积成一道之苦。现在辇运钱帛,就不是什么制叛乱、安抚困穷了。伏望圣慈,将没收之钱帛一并赐予本道,顶替贫苦民户今年租税。」宪宗嘉许他。后来李绛因在浴堂北廊奏对,极力抨击中官放纵恣肆、方镇奉迎进献之事,宪宗恼怒,李绛上前辩说不已,道:「他们作威作福太甚,上损盛朝,所以臣不敢不论奏。宪宗见他十分诚挚,缓和了脸色抚慰他道:「真正是忠诚守节之臣哪。他日为众官之长,亦须如此。」于是授以中书舍人。皇上亲自为李绛择一良笏赐给他。前后朝臣裴武、白居易等,往往被奸人排斥陷害,朝廷特意加以贬黜。李绛每每以秘密奏疏为之辩诉,皆获宽故。那年秋天,魏博节度使回季安死,其子田怀谏年幼力弱,军中立其大将田兴,让他主持军事,田兴最终以六州之地归顺朝廷。此事经营策划,皆出于李绛之计谋。宝历初,入朝任尚书右仆射。二年九月,昭义节度使划悟去世,临终留表请求让其子刘从谏承袭官职,将吏们抵宫门奏请。李绛秘密奏请立即任命靠近泽路四方的将帅一人,充任节度使,令其兼程赴镇,使刘从谏来不及抵拒诏命,新使已到,所谓迅雷不及掩耳。但此时字相李逢言已受刘从谏贿略,皆奏请让刘从谏为节度使留后,故皇上不能采纳李绛之主张。李绛进退仕途均奉行正道,一时名望颇大。然而内心刚直痛恨邪恶,对待贤能的人与不贤能的人态度太分明,因此被恶的人忌恨。出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三年冬,南蛮进犯西蜀,李绛奉诏赴西蜀救援。李绛在本道招募兵卒千人赴蜀,行至中途,蛮军已退,所募兵卒皆返回,大和四年二月十日,李绛晨起理事,召集募卒,说根据诏令遣返他们,依例发给粮饷,募卒一个个快快而退。监军使杨叔元贪财恃宠,怨恨李绛不奉敬自已,于是趁募卒嫌赏赐微薄,众口喧壤之际,用言辞刺激他们。招募的士兵因为监军的话,怒气更加旺盛,于是喧嗓聚集涌向府库,抢夺府库中兵器冲进节度使衙门。李绛正与暮僚会宴,来不及防备。听说叛乱立即朝北奔逃登上女墙,衙将三景延力战以抵御乱兵。兵刃折断箭支用尽,王景延战死,李绛亦遭乱兵杀害,时年六十七。李绛刚登上女墙时,左右将校请他缒城出走,可以避免凶祸,李绛不从。
古诗词大全 《旧唐书·刘师立传》全文翻译
《旧唐书·刘师立传》 原文: 刘师立者,宋州虞城人也。初为王世充将军,亲遇甚密。洛阳平,当诛,太宗惜其才,特免之,为左亲卫。太宗之谋建成、元吉也,尝引师立密筹其事,或自宵达曙。其后师立与尉迟敬德、庞卿恽、李孟尝等九人同诛建成有功,超拜左卫率。寻迁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赐绢五千匹后人告师立自云眼有赤光体有非常之相姓氏又应符谶太宗谓之曰人言卿欲反如何师立大惧,俯而对曰:「臣任隋朝,不过六品,身材驽下,不敢辄希富贵。过蒙非常之遇,常以性命许国。而陛下功成事立,臣复致位将军,顾己循躬,实逾涯分,臣是何人,辄敢言反!」太宗笑曰:「知卿不然,此妄言耳。」延入卧内慰之。 罗艺之反也,长安人情骚动,以师立检校右武侯大将军以备非常。及艺平,宪司穷究党与,师立坐与交通,遂除名。又以籓邸之旧,寻检校岐州都督。师立上书请讨吐谷浑,书奏未报,便遣使间其部落,谕以利害,多有降附。列其地为开、桥二州。又有党项首领拓拔赤辞,先附吐谷浑,负险自固,师立亦遣人为陈利害,赤辞遂率其种落内属。太宗甚嘉之,拜赤辞为西戎州都督。后师立以母忧当去职,父老上表请留,诏不许赴哀,复令居任。时河西党项破刃氏常为边患,又阻新附,师立总兵击之。军未至,破刃氏大惧,遁于山谷,师立追之,至真山而还。又战吐谷浑于小莫门川,击破之,多所虏获。寻转始州刺史。十四年卒,谥曰肃。
译文: 刘师立,是宋州虞城人。起初担任王世充手下的将军,深受王世充恩遇,二人关系密切。洛阳被平定后,应当将其处死,唐太宗爱惜他的才干,特意赦免了他,(让其)担任左亲卫。唐太宗谋划与建成、元吉争夺帝位时,曾经请刘师立秘密筹划这件事,有时从晚上一直谈到天亮。后来,刘师立与尉迟敬德、庞卿恽、李孟尝等九人一起杀死了李建成立了大功,被破格提升为左卫率。不久,升任左骁卫将军,皇帝封他为襄武郡公,赐给他五千匹绢。后来有人告发刘师立曾自己说「眼有红光,身体有着不同寻常的相貌,姓氏又应合天命符谶」。唐太宗对他说:「有人说你要反叛,是吗?」刘师立十分恐惧,趴在地上回答说:「我在隋朝任职时,官级不过六品,自身才能低下,不敢希求能得到富贵。现在承蒙陛下给予不寻常的待遇,常把性命许给国家。而陛下功成业就,我也担任了将军的职位,回顾自己省察自身,实在是超出了本分,我是什么人,就敢说反叛!」太宗笑着说:「知道你不会,这是胡说罢了。」皇帝赐给他六十匹帛,请进卧室内安慰了他。 罗艺反叛,长安人心不安,(朝廷)让刘师立担任检校右武候大将军来防备意外的变故。到罗艺被平定之后,宪司彻底追究罗艺的同党,刘师立因与他有来往而获罪,于是被朝廷除去官籍。又因为他是唐太宗做藩王时的旧交,不久又担任检校岐州都督。刘师立上书请求讨伐吐谷浑,书奏还没有得到批复,便派遣使者离间吐谷浑部落,向他们讲明利害关系,有许多部落前来归附,朝廷将那里设置为开、桥二州。又有党项首领拓拔赤辞,先归附了吐谷浑,凭借险要地势顽固自守,刘师立也派人去陈说利害,拓拔赤辞于是率领他的部落归附唐朝。太宗十分赞赏他,授任拓拔赤辞为西戎州都督。后来,刘师立因为母亲离世应该离职守孝,父老百姓上表请求留下他,皇帝下诏不允许奔丧,又命令他留任。当时,河西党项破丑氏常骚扰边境成为祸患,还阻止新来归附的部落,刘师立统兵攻打他们。军队还没有到达,破丑氏十分恐惧,逃到山里去了,师立追击他们,追到恤于真山才返回。又在小莫门川与吐谷浑交战,并打败了他们,俘获很多。不久调任始州刺史。十四年去世,谥号肃。
相关参考
缒城 [zhuìchéng][缒城]基本解释由城上缘索而下。[缒城]详细解释由城上缘索而下。《旧唐书·李绛传》:“绛初登陴,左右请绛缒城,可以避免,绛不从。”宋沉括《梦溪笔谈·人
缒城 [zhuìchéng][缒城]基本解释由城上缘索而下。[缒城]详细解释由城上缘索而下。《旧唐书·李绛传》:“绛初登陴,左右请绛缒城,可以避免,绛不从。”宋沉括《梦溪笔谈·人
《旧唐书·窦威传》原文: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
《旧唐书·窦威传》原文: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
《旧唐书·刘昌传》原文: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
《旧唐书·刘昌传》原文: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
《旧唐书·刘师立传》原文: 刘师立者,宋州虞城人也。初为王世充将军,亲遇甚密。洛阳平,当诛,太宗惜其才,特免之,为左亲卫。太宗之谋建成、元吉也,尝引师立密
《旧唐书·刘师立传》原文: 刘师立者,宋州虞城人也。初为王世充将军,亲遇甚密。洛阳平,当诛,太宗惜其才,特免之,为左亲卫。太宗之谋建成、元吉也,尝引师立密
券剂 [quànjì][券剂]基本解释契据;凭证。[券剂]详细解释契据;凭证。《新唐书·李绛传》:“岭南之俗,鬻子为业,可听;非券剂取直者,如掠卖法,敕有司一切苛止。”清谭嗣同《
不广 [bùguǎng][不广]基本解释谓气度不大。[不广]详细解释谓气度不大。《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新唐书·李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