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于谦《观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诗人

篇首语: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于谦《观书》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于谦《观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于谦《观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观书原文: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观书翻译及注释

翻译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著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注释1故人:老朋友。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2「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黄昏。忧:愁。每:时常。亲:近。3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4胸次:胸中,心里。尘:杂念。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5「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6逐:挨着次序。7金鞍:饰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8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这里指书房。

观书赏析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观书创作背景

  唐代唐太宗推行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一批出身地主阶级下层的贫寒而有作为的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阶层,起了积极作用。但到了明代,科举进入后期,不少人将读书当作敲门砖,只要敲开了做官的大门,就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再对书感兴趣了。而于谦对读书如此热爱则不同凡响,他酷爱读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深知读书的益处。面对以做官为目的,达到目的而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习,酷爱读书的于谦题下《观书》一作抒发胸臆,批评读书现状。

观书鉴赏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讲开卷有益之理,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中间两联,集中写己读书之乐。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结尾一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衬,写出书斋之乐。「勒」为马笼头。「金鞍玉勒」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三字,直是富家浪子。这些人日以寻花问柳为能是,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不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能领略的。

诗词作品:观书 诗词作者:【明代】于谦 诗词归类:【赞美】、【读书】

古诗词大全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翻译及注释

翻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为:因为。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如此,这样。清:清澈。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赏析二

  这是一首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诗词作品: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诗词作者:【宋代朱熹 诗词归类:【古诗三百首】、【初中古诗】、【写景】、【读书】、【哲理】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观书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观书[作者]于谦 [朝代]明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标签:读书赞美诗其他情感《观书》

古诗词大全 观书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观书[作者]于谦 [朝代]明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标签:读书赞美诗其他情感《观书》

古诗词大全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原文_翻译及赏析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明代·于谦《观书》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

古诗词大全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原文_翻译及赏析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明代·于谦《观书》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

古诗词大全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观书有感二首·其一翻译及注释翻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

古诗词大全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观书有感二首·其一翻译及注释翻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

古诗词大全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翻译及注释翻译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

古诗词大全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翻译及注释翻译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

古诗词大全 于谦《石灰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锤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石灰吟翻译及注释翻译(石灰石

古诗词大全 于谦《石灰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锤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石灰吟翻译及注释翻译(石灰石